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久瘧

鎖定
中醫病證,指發作日久不愈之瘧疾。瘧疾又名瘧、瘧病、久瘧、瘴瘧。以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頭痛,汗出而解,日久左脅下有痞塊等為主要表現的疫病類疾病。久瘧指發作日久不愈之瘧疾。瘴瘧指現代醫學所説的惡性瘧疾。指發無固定時日,有神志昏迷,或黃疸等病情嚴重之瘧疾。
中醫病名
久瘧
別    名

瘧病
瘴瘧
就診科室
中醫內科
常見病因
被瘧蚊叮咬,瘧邪入血,衞氣與瘧邪交爭為病
常見症狀
發病急,初起惡寒,甚則寒戰鼓頜,肢體酸楚,繼則體温升高,寒解而壯熱至,煩渴,頭痛,面赤

久瘧病因

瘧疾是被瘧蚊叮咬,瘧邪入血,衞氣與瘧邪交爭為病。

久瘧臨牀表現

1.好發於南方。夏秋季節多見。有瘧區旅居史、既往瘧疾發作史或輸血史。
2.發病較急,初起惡寒,甚則寒戰鼓頜,肢體酸楚,繼則體温升高,寒解而壯熱至,煩渴,頭痛,面赤,最後汗出遍體而熱退,如此寒熱往來,休作定時。

久瘧檢查

血中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分類中大單核細胞增多,寒熱發作時,取血塗片可查到瘧原蟲,骨髓穿刺塗片亦可查到瘧原蟲。

久瘧鑑別診斷

1.稻瘟病
有稻田作業、疫水接觸史,始有惡寒,但高熱持續不退,且發熱不為汗出而減,小腿肌痛,腹股溝處核腫痛,血液培養可找到鈎端螺旋體。
2.濕温(瘟)
起病較緩,無往來寒熱、發作定時的特點,可見有玫瑰疹,肥達氏反應陽性,血、尿、糞培養可獲傷寒、副傷寒桿菌。
3.膽癉
初起亦有明顯的惡寒發熱,或寒戰高熱,但發無定時,且有右上腹痛、嘔吐等症,可出現黃疸,血中由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

久瘧辨證施治

1.氣虛邪戀證
(1)證候瘧疾遷延日久,遇勞則作,寒熱往來,倦怠食少,短氣懶言,面色淡白,舌淡苔薄白,脈弱。
(2)治則補氣祛邪。
(3)主方四獸飲加減。
(4)方藥半夏(湯洗去滑)、茯苓、人蔘、草果、陳皮、甘草、烏梅肉、白朮、生薑、棗子。
2.陰虛邪戀證
(1)證候久瘧不止,形體消瘦,夜熱早涼。汗出口渴,或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2)治則滋陰搜邪。
(3)主方青蒿鱉甲湯加減。
(4)方藥青蒿、鱉甲、細生地、知母、丹皮。
3.血虛挾瘀證
(1)證候瘧疾反覆發作,日久不愈,脅下有痞塊,或脹或痛,捫之有形,頭暈心悸,面色萎黃或暗晦,舌淡有瘀點,脈弦澀。
(2)治則化瘀消積。
(3)主方鱉甲煎丸加減。
(4)方藥鱉甲(炙)、烏扇(炮)、黃芩、柴胡、鼠婦(熬)、乾薑、大黃、芍藥、桂枝、葶藶(熬)、石葦(去毛)、厚朴、牡丹(去心)、瞿麥、紫葳、半夏、人蔘、(庶蟲)蟲(熬)、阿膠(炙)、蜂窠(炙)、赤硝、蜣螂(熬)、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