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久姆裏

鎖定
久姆裏位於亞美尼亞西北部,距離首都埃裏温120公里,是希拉剋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人口150,917人,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城市的名字在其歷史上變換了多次。最初稱為Kumayri或Gyumri,然後改為“亞歷山德羅波爾”(1840-1924年),再後來是列寧納坎(1924-1990年),最後是久姆裏。
全市面積46.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氣候乾旱,日照充足。久姆裏位於地震帶上,在1988年12月7日大地震中,該市五分之四的建築物被摧毀,人員傷亡慘重。蘇聯時期該市名為列寧納坎市,1991年亞獨立後改稱久姆裏。 [1] 
中文名
久姆裏
外文名
Gyumri [1] 
所屬地區
美尼亞西北部
地理位置
距離首都埃裏温120公里
人口數量
11.38萬(2018年10月統計數據) [1] 

久姆裏歷史沿革

最早到達久姆裏的人據説是前5世紀的希臘人。但也有另一種説法認為久姆裏是由西米里族人建立的,根據是西米里族人在前720年佔領了此地。在隨後近兩千年內,久姆裏只有零星的移民,直到1837年此地建起了一個重要的俄羅斯要塞。
1840年,久姆裏圍繞着要塞迅速成長,並被命名為“亞歷山德羅波爾”。這名字是為了向沙皇尼古拉一世妻子普魯士的夏洛特公主表示敬意,因為她在皈依了東正教後改名為“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久姆裏成為俄羅斯帝國軍隊在南高加索地區的重要據點並修建了許多軍營。
久姆裏 久姆裏
當時,亞歷山德羅波爾的地位被認為比埃裏温重要,而埃裏温只是個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村莊。在俄羅斯-土耳其戰爭中,大量亞美尼亞人從卡爾斯、埃爾祖魯姆等奧斯曼帝國領土內的城市來到亞歷山德羅波爾。埃裏温仍然無足輕重,直到被宣佈為1918年獨立的亞美尼亞共和國和1920年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這一狀況才得到改變。

久姆裏久姆裏遠眺

在1988年被毀壞之前的神聖救世主教堂1924年,為了紀念已故的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爾·列寧,城市名字改為了“列寧納坎”。列寧納坎是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主要工業中心,也是僅次於埃裏温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在1988年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斯皮塔克地震中,列寧納坎受到了嚴重的損毀。久姆裏的這個城市名字是在1990年蘇聯解體後採用的。如今,久姆裏仍然是亞美尼亞共和國的第二大城市。

久姆裏宗教建築

在久姆裏,共有5座教堂、1座女子修道院和1座俄羅斯禮拜堂。其中最重要、最具有歷史意義的是神聖救世主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aviour)。教堂始建於1859年,於1873年完工。但在1988年斯皮塔克地震中,這座教堂受到了嚴重破壞,正在重建過程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