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主幹路

鎖定
主幹路在城市道路網中起骨架作用,連接城市各主要分區的交通性幹路。 [2]  是城市內部的主要大動脈。
在城市道路級別裏,主幹路高於次幹路,而低於快速路快速公路)和專稱的‘’快捷路” 。
主幹路是城市道路網的骨架,聯繫主要工業區、住宅、港口及車站等地區,以交通功能為主,如長安街等。(依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範》CJJ 37-2012)。 [1] 
中文名
主幹路
外文名
arterial road
詮    釋
是城市內部的主要大動脈
不應為
生活性,商業性
地位1
高於支線路
地位2
低於快速路和專稱的快捷路

主幹路城市道路等級劃分

城市道路等級分主幹道次幹道支路三級,各級紅線寬度控制:主幹道30—40米,次幹道20—24米,支路14—18米。城市道路等級分為四類:

主幹路⑴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設有中央分隔帶,具有四條以上機動車道,全部或部分採用立體交叉與控制出入,供汽車以較高速度行駛的道路。又稱汽車專用道。快速路的設計行車速度為60-80km/h。

主幹路⑵主幹路

連接城市各分區的幹路,以交通功能為主。主幹路的設計行車速度為40-60km/h。

主幹路⑶次幹路

承擔主幹路與各分區間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務功能。次幹路的設計行車速度為40km/h。

主幹路⑷支路

次幹路與街坊路(小區路)的連接線,以服務功能為主。支路的設計行車速度為30km/h。
(1)主幹道(全市性幹道),主要聯繫城市中的主要工礦企業,主要交通樞紐和全市性公共場所等,為城市主要客貨運輸路線,一般紅線寬度為30~45m;
(2)次幹道(區幹道),為聯繫主要道路之間的輔助交通路線,一般紅線寬度為25~40m;
(3)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間的聯繫道路,一般紅線寬度為12~15m左右。 除上述分級外,為了明確道路的性質、區分不同的功能,道路系統應該分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兩大類。

主幹路主幹路特點

主幹路一般設4或6條機動車道和有分隔帶的非機動車道,一般不設立體交叉,而採用擴大交叉口的辦法提高通行能力,個別流量特別大的主幹路交叉口,也可設置立體交叉。
主幹路在城市交通中起“通”的作用以及交通功能為主、服務功能為輔,要求通過的車輛快而多。主幹路承擔着跨區間長距離機動車交通流輸送。城市主幹路可以是景觀性的,但不應當是生活性的,尤其不應當是商業性的。
在城市道路級別裏,主幹路低於快速路(快速公路)和專稱的‘’快捷路”。
他是城市道路網的骨架,是連接城市各主要分區的交通幹道,是城市內部的主要大動脈。主幹路又分為Ⅰ、Ⅱ、Ⅲ級。Ⅰ級設計車速50-60Km/h;Ⅱ級設計車速40-50Km/h;Ⅲ級設計車速30-40Km/h。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