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丹陽封缸酒

鎖定
丹陽封缸酒,素以“味輕花上露,色似洞中春”名聞內外。丹陽產封缸酒在南北朝時就已出名。據記載,北魏孝文帝南征前與劉藻將軍辭別,相約勝利會師時以"曲阿之酒"款待百姓。曲阿即今丹陽,故丹陽封缸酒古有“曲阿酒”之稱。丹陽黃酒歷史悠久,釀造史已有3000餘年,境內出土的西周青銅鳳紋尊獸面紋尊以及青銅方卣等遠古酒器證明,早在西周時期,這裏已有相當發達的酒文化了。
中文名
丹陽封缸酒
主要原料
糯米
是否含防腐劑
釀造史
3000餘年
特    色
粒大、均勻、潔白、性粘、味香
酒    色
棕紅

丹陽封缸酒釀造工藝

以當地所產優質糯米為原料,用麥曲作糖化發酵劑。粒大、均勻、潔白、性粘、味香,需取水質清甜、含多種無機鹽類礦物質的玉乳泉水,配以特製酒藥,經低温糖化發酵,在釀造中,當糖分達到高峯時,兑加50度以上的小曲米酒後,立即嚴密封閉缸口,養醅一定時間後,抽出60%的精液,再進行壓榨,二者按比例勾配定量灌壇,再嚴密封口貯存2-3年即成。酒色棕紅、明亮,香氣濃郁,口味香鮮。酒度40度含糖分28%以上,總酸0.3%。釀造成酒後色澤棕紅,醇香馥郁,酒味鮮甜,酒為十四度以上,為黃酒中上品。 [1] 

丹陽封缸酒由來傳説

江蘇丹陽封缸酒歷史悠久。據記載,北魏孝文帝南征前與劉藻將軍辭別,相約勝利會師時以“曲阿之酒”款待百姓。曲阿即今丹陽,故丹陽封缸酒古有“曲阿酒”之稱。
傳説很久以前,江蘇鎮江一條街上有一口井,冒出的不是水,而是酒。這口冒酒的井冒出的酒又醇又香,10裏以外都聞得到它的香味,整天都可以聞到它的香味。所以這條街上酒店特別多,來吃酒的不要花酒錢,只要買些小菜就行了。因此每天來這兒喝酒的人也多了,這條街也就有了名氣。三國時,蜀國猛將之一的張飛路過鎮江,一下碼頭就聞到酒香,饞得嗓子直髮癢。一打聽,説這兒有口酒井,他也顧不得"將士在外不得喝酒"的軍令,來了就喝酒,一口一碗,一邊喝一邊喊:“好酒!好酒!”一口氣喝了不知多少碗,人也癱到地上不省人事了。這事被關公知道了,就氣呼呼地跑來責問酒家,為什麼要給他兄弟喝這麼多酒。酒家説:“我們的酒是井裏出的,不要錢,隨便哪一位上門,都是想喝多少就喝多少的”。關公不信,世上會有冒酒的井和不要錢的酒?要店家帶他去看看。他趴在井邊往下一看,這井裏的一股酒氣直往上衝,他猛吸一口,濃烈的酒味衝得他直咳嗽,臉憋得通紅通紅。關公的大紅臉也就因此而成的。關公想:這酒不花錢,人們就會貪杯,這樣不知要誤了多少大事。於是,他揮起青龍偃月刀,一下子把井劈成兩半,井裏的酒滿街橫流,成了一片酒的海洋。後來,據説這條街就叫“酒海街”。酒井裏淌出的酒,順着運河流到丹陽,丹陽家家户户用缸把酒封存起來,逢年過節,婚嫁吉日,或生孩子喝"三朝酒"時,才倒點出來招待親友,這就是後來丹陽有名的封缸酒。  丹陽封缸酒:素以“味輕花上露,色似洞中春”名聞內外。丹陽產封缸酒在南北朝時就已出名。1984年榮獲國家銀質獎,在全國甜型黃酒中評比名列第一。 [1] 

丹陽封缸酒產品榮譽

1908年 榮獲國際南洋勸業會頭等獎
1971年 江蘇省評酒會評為江蘇省“七大名酒”之一
1979年 榮獲江蘇省優質產品及國家優質酒稱號
1983年 榮獲國家銀質獎和金盃獎
1984年榮獲國家銀質獎,在全國甜型黃酒中評比名列第一。 [2] 
1994年 榮獲第三界美國國際博覽會金獎
1994年 榮獲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質量檢評“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1996年 再次榮獲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質量檢評“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2000年 榮獲第三界中國黃酒節“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2001年 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截至2009年,丹陽黃酒被認定為“國家原產地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封缸酒、黃酒、老陳酒被認定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旦陽”牌註冊商標榮獲“江蘇省著名商標”;2005年老陳酒被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評為“全國酒類產品質量安全誠信推薦品牌”;企業被評為“全國食品安全百佳先進單位”;“全國釀酒行業勞動關係和諧企業”;“丹陽市城市名片”;封缸酒在瑞士國際評酒會上獲銀質獎;“旦陽”牌黃酒、封缸酒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酒”。
2008年封缸酒釀造技藝又被評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企業被認定為“中國釀酒行業AA級信用企業”。
丹陽酒廠正在建設現代化、花園式、生態型的新廠區,承載歷史,精釀細作,向消費者奉獻綠色、健康的“旦陽”牌黃酒精品,將丹陽黃酒這一具有東方神韻、內涵博大、底藴深厚的歷史文化產品發揚光大,共同推動中國黃酒產業健康、持續向前發展。

丹陽封缸酒其它信息

江蘇省丹陽酒廠創建於1958年,是全國甜黃酒生產規模企業,主產品封缸酒、黃酒、老陳酒,多次榮獲國際、國內大獎,在國內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丹陽黃酒系列產品採用本地特產優質糯米,用千年傳統工藝結合當代先進技術精釀而成。營養豐富,鮮甜醇香,為中國甜黃酒的典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