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丹鉛總錄

鎖定
楊慎(1488一1559)撰。為作者考辨羣書異同之筆記彙編。此“丹鉛”有二意:一為古之罪人以丹書其籍,其卷以鉛為軸,此為楊慎自況其削籍遣戍雲南事;一為舊時點校書籍所用的丹砂與鉛粉。楊慎博通羣籍,善於校勘、考辨諸書異同,所著皆以“丹鉛”為名,大都為其遣戍雲南期間所著。
嘉靖九年(1530),刊行《丹鉛餘錄》,嘉靖十六年,刊行《丹鉛續錄》,嘉靖二十六年,自行刪定、刊印了《丹鉛摘錄》。
嘉靖二十七年,楊慎門人梁佐奉使歸省,來拜謁老師,楊慎“乃盡出《丹鉛三錄》《四錄》《別錄》《附錄》《閏錄》諸稿授之”,梁佐返任後,乃“刪同校異,析之以類”,合諸錄為一編,名之曰《丹鉛總錄》,凡二十七卷,分天文、地理、時序、花木、鳥獸、宮室、冠服、珍寶、音律、物用、人事、人品、史籍、訂訛、字學、雷爵、博物、禮樂、卦名、飲食、干支、數目、怪異、身體、詩話、瑣語等二十六類,瑣語類外,凡1474條。刻之於福建上杭。
中文名
丹鉛總錄
作    者
楊慎
類    別
古籍
朝    代

目錄

丹鉛總錄創作與刊行

〖丹鉛總錄〗二十七卷。
楊慎(1488一1559)撰。為作者考辨羣書異同之筆記彙編。此“丹鉛”有二意:一為古之罪人以丹書其籍,其卷以鉛為軸,此為楊慎自況其削籍遣戍雲南事一為舊時點校書籍所用的丹砂與鉛粉。楊鎮博通羣籍,善於校勘、考辨諸書異同,所著皆以“丹鉛”為名,大都為其遣戍雲南期間所著。
嘉靖九年(1530),刊行《丹鉛餘錄》,嘉靖十六年,刊行《丹鉛續錄》,嘉靖二十六年,自行刪定、刊印了《丹鉛摘錄》。嘉靖二十七年,楊慎門人梁佐奉使歸省,來拜謁老師,楊慎“乃盡出《丹鉛三錄》《四錄》《別錄》《附錄》《閏錄》諸稿授之”,梁佐返任後,乃“刪同校異,析之以類”,合諸錄為一編,名之曰《丹鉛總錄》,凡二十七卷,分天文、地理、時序、花木、鳥獸、宮室、冠服、珍寶、音律、物用、人事、人品、史籍、訂訛、字學、雷爵、博物、禮樂、卦名、飲食、干支、數目、怪異、身體、詩話、瑣語等二十六類,瑣語類外,凡1474條。刻之於福建上杭。每類又分若干細目,廣引經、史、子、集各類書籍記載進行考證,證其源流、辨其異同、正誤,闡發己意。於經傳注重古韻古訓,主張信信、疑疑。反對空談。如辨四時改火為應五行。東北陽西南陰為應卦氣,皆卓然超詣,不泥於舊説。辨《易》大貞小貞,引《漢書》注貞不訓正;辨《詩》玄鳥引毛萇注,契不生於燕卵,皆有稗經典。解《陽鳥攸居》章,謂“日之行,夏至漸南,冬到漸北,鴻雁南北,與日進退,隨陽之鳥,故稱陽鳥也”。其解《不日成之》章,謂“古注不設日期也,今注不終日也。愚按:不設日期,既見文王之仁,亦於事理為協,若日不終日,豈有一日可成一台哉?此古注所以不可輕也”。解《先憂後樂》章,謂“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此曾子《立事篇》語,《大戴禮》所載同,范文正公先羞後樂之語本此”。其大旨如此。楊慎為學,主張博通約取,篤於實際,反對明代空疏學風,指出明代説經者“寧為□,不肯為忠;寧為僻,不肯為通”之弊。痛斥明代學者泥於成説,如有訾議者,“輒欲苦之,甚則鄙之如異域,而仇之如不同戴天”的“竺癃沈痼”。對後世學者影響甚深遠。《四庫全書總目》謂楊慎“可以位置鄭樵羅泌之間,其在明,固鐵中錚錚者矣”。明代陳耀文曾撰《正楊》,訂正此書訛誤。
今有明梁佐原刻本、乾隆三十年(1765)楊昶校刻本、《四庫全書》本等。

丹鉛總錄影響

《丹鉛總錄》刊行後,風行一時,索書者“日翰盈幾”,都爭相欲一讀升庵之書。
之後,產生了許多正誤、辯駁之作。如陳耀文《正楊》、何良俊《四友齋叢説》等。明末周亮工《因樹屋書影》總結説:“楊用修先生《丹鉛》諸錄出,而陳晦伯(陳耀文)《正楊》繼之,胡元瑞(胡應麟)《筆叢》又繼之。時人顏曰《正正楊》。當時如周方叔(嬰)、謝在杭(肇淛)、畢湖目(拱辰)諸君子集中與用修為難者,不止一人。然其中雖極辨難,有究竟是一義者,亦有互相發明者。予已彚為一書,顏曰《翼楊書》。” [1] 
參考資料
  • 1.    楊慎著,豐家驊校證.丹鉛總錄校證:中華書局,2019年: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