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丹毒

(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的感染)

鎖定
丹毒(erysipelas)是一種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為A組β溶血性鏈球菌。誘發因素為手術傷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門、陰莖和趾間的裂隙。皮膚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皸裂或潰瘍的炎症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徑。輕度擦傷或搔抓、頭部以外損傷、不清潔的臍帶結紮、預防接種和慢性小腿潰瘍均可能導致此病。致病菌可潛伏於淋巴管內,引起復發。
外文名
erysipelas
常見病因
感染
西醫學名
丹毒
所屬科室
五官科 - 皮膚科

丹毒臨牀表現

潛伏期2~5天。前驅症狀有突然發熱、寒戰、不適和噁心。數小時到1天后出現紅斑,並進行性擴大,界限清楚。患處皮温高、緊張,並出現硬結和非凹陷性水腫,受累部位有觸痛、灼痛,常見近衞淋巴結腫大,伴或不伴淋巴結炎。也可出現膿皰、水皰或小面積的出血性壞死。好發於小腿、顏面部。
丹毒的復發可引起持續性局部淋巴水腫,最後結果是永久性肥厚性纖維化,稱為慢性鏈球菌性淋巴水腫。乳癌患者腋部淋巴結清掃術後由於淋巴淤滯,也易反覆患丹毒

丹毒實驗室檢查

傷口及破損處的拭子革蘭染色和細菌培養;血抗鏈和血白細胞;下肢丹毒應行足趾間皮屑真菌學檢查;面部丹毒應行鼻旁竇放射線檢查。

丹毒疾病治療

1. 系統治療:首選青黴素,療程10~14天。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複發性丹毒患者在淋巴管炎的活動期間,大劑量抗菌藥物治療有效,但需要繼續以間歇性小劑量維持較長時間以取得完全效果。
2.局部治療:皮損表面可外用各種抗菌藥物。加壓治療可減輕淋巴水腫,有助於預防復發。可輔以物理療法,如窄波紫外線照射等。
3. 外科療法:對以上治療方案無效的持續性硬性水腫,可推薦用整形外科治療。

丹毒疾病預防

應積極尋找可導致致病菌進入的皮膚病變如濕疹的搔抓、破損或外傷,一旦發現這些皮膚病變應積極治療。最常見、易被忽視而未予治療的易感因素是足癬,可成為細菌進入皮膚的門户。囑患者勿挖鼻。 [1-3] 
參考資料
  • 1.    徐世正主譯.安德魯斯臨牀皮膚病學:科學出版社,2004:311-313
  • 2.    張建中主譯.皮膚病治療學-最新循證治療策略:人民衞生出版社,2011:155-157
  • 3.    朱學駿、王寶璽、孫建芳、項蕾紅主譯.皮膚病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1344-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