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丹斯

(英國2020年大衞·田納特主演的電視劇)

鎖定
《丹斯》是由英國ITV出品,劉易斯·阿諾德執導,大衞·田納特丹尼爾·梅斯傑森·沃特金斯等主演的電視劇。該劇於2020年9月14日在英國首播。
該劇根據布萊恩·馬斯特斯的丹尼斯·尼爾森傳記《殺以解寥》(Killing for Company)改編,講述了連環殺手丹尼斯·尼爾森在1978年至1983年期間殺害15名年輕男子後被警方逮捕和接受審判的故事 [18] 
中文名
丹斯
外文名
Des
作品類型
劇情、驚悚、歷史、犯罪
主    演
大衞·田納特
丹尼爾·梅斯
傑森·沃特金斯
主要獎項
2021年第26屆英國國家電視獎最佳劇情類劇集表演獎
2021年第49屆國際艾美獎最佳男演員
製片地區
英國
導    演
劉易斯·阿諾德
編    劇
劉易斯·阿諾德
出品公司
ITV
拍攝地點
英國
首播時間
2020年9月14日
集    數
3 集
每集時長
48 分鐘
發行公司
ITV

丹斯劇情簡介

丹尼斯·尼爾森大衞·田納特飾)像個黑洞,散發虛無主義的吸引力,誘人接近,吞沒生命,摧毀希望。他邀請困窘的年輕人做客自己的温暖公寓,給他們熱食暖酒,然後勒死或淹死他們。屍體還將和他一起生活很長一段時間,期間他為它們沐浴,和它們一起看電視,共寢,直到腐敗的規律不可阻擋,他才燒掉它們或剁碎了扔進下水道。
最後因鄰人報修下水道阻塞而暴露,人類殘骸被發現,他下班回家後被捕,立即交代五年間犯下的十幾件命案。尼爾森自被捕起就對殺人事實供認不諱。他像是玩倦了一個曾經停不住手的遊戲,主動把自己交給司法機關做一個了結。
大量青年湧入倫敦,職介所卻拒絕為無固定住址者提供服務。前警察丹尼爾·尼爾森(自稱丹斯)就是一名職介所公務員。被捕後,尼爾森為自己找了很多或堂皇或私密的理由,其中就包括“死人才會引起你們關注”,指社會冷漠不公,需要自己扮演黑色英雄,用淋着鮮血的人祭喚醒大眾良心。
無論倫敦繁榮或衰敗,尼爾森總能為自己找到理由。很多罪犯都有尼爾森這種絕對自洽的能力,做什麼都天經地義。無論是“倫敦冷漠論”,還是六歲時最愛的爺爺出海身亡,都是這個絕頂聰明的罪犯隨手一扔的誘餌。他太聰明瞭,知道什麼故事能引人注目,懂得如何操控人心,用受害者的姓名吊住警察的胃口,用“為何成為尼爾森”的成長經歷吸引作家布萊恩·馬斯特斯傑森·沃特金斯飾)頻繁到訪,為他紓解無聊。
其人又極度傲慢,自投羅網,是因為不想再殺人;後來延請律師,宣稱無罪,也是因為牢獄生涯貧瘠,想再掀一點浪花解悶。
尼爾森有時會討好警察和作家,心態類似主人給狗扔骨頭。他恭維彼得·傑丹尼爾·梅斯飾),如果你沒抓住我,我肯定還在繼續殺人。他問作家看報紙了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登在全國主流媒體是什麼感受。
尼爾森建議馬斯特斯把書名從《殺以解寥》(Killing for Company)改為《尼爾森》,遭到拒絕。馬斯特斯恪守準則,再次聲明“這本書不是關於你的,是關於你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人”。
能證明尼爾森仍是一個人的地方只有一處,他對五歲伴侶狗的眷戀。狗離開主人後被送進收容所,不久病倒,被實施安樂死。聽到消息的時候,尼爾森紅了眼眶。
除了這一刻,看不出尼爾森的情感波動。惟他泰然自若,其他所有人都經歷激烈的情感起伏。總督察彼得 ·傑屢次被上層壓力和進展緩慢的案情逼進死角。作家每次來訪都似生死博弈,探知“為何丹斯與人羣背道而馳”的過程中每每動搖自己的良心和立場。一個個年輕的男性受害者,有的只有名字和相片,有的得到父母和戀人的眼淚,有的雖然倖存,但如同驚弓之鳥,還須忍受大眾對同性戀者的憎惡。
伸張正義很難,警方高層先是在意麪子希望點到為止,後又因為經費緊張,一直催促儘快結案。確定的死者進不了受害者名單,遺屬連起碼的正義也沒能得到。輿論自然掀起狂潮,為尼爾森冠上象徵“殊榮”的花名,卻踐踏出庭作證的變裝歌手。陪審團因意見無法達成一致,差一點判他無罪 [16] 

丹斯分集劇情

    第1集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1983年2月9日,總督察彼得·傑被叫到綠樹成蔭的北倫敦克蘭利花園23號,在那裏他發現下水道被腐爛的肉和骨頭堵塞。但這一可怕發現的範圍只有在罪犯下班回來後才顯現出來。丹尼斯·尼爾森,一個温順的男人,他向警方坦承,那不僅僅是一兩具屍體,而是“我想是15或16具”。五年來,他們是如何讓這一切在他們眼皮底下發生。是什麼驅使這個看似普通的公務員犯下如此暴行。當警方試圖通過少量的DNA證據確定受害者的身份並定罪時,傳記作家布萊恩·馬斯特斯試圖瞭解其中的原因。一場與“丹斯”的國際象棋遊戲開始了,雖然布萊恩可能對他的最新題材感到興奮,但他不知道這種新的痴迷會對他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第2集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在有限的資源下,傑和警方繼續挖掘尼爾森的記憶,試圖找出他殺害的每一個受害者並將其定罪。但當丹斯突然停止合作並不再與警方交談時,傑擔心會失去正義。與此同時,丹斯越來越多地向布萊恩吐露心事,這對傑來説是一個特有的障礙,因為他以前從未與犯罪傳記作家打過交道。在與布萊恩的會面中,丹斯有機會分析並面對自己犯罪的可能原因,他認為自己可能根本就沒有犯謀殺罪。


    第3集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傑和警方被丹斯的認罪變更弄得頭暈目眩,他們要全力證明丹斯是有預謀的。如果他們能向法庭證明丹斯在犯罪時毫無疑問是神志清醒的,他就會被判入獄且永遠不會獲釋。如果他們失敗了,丹斯可以獲得減輕責任的減刑,從而有效逃脱司法制裁。隨着審判的開始,辯方開始撕扯關鍵證人的證詞,傑和他的團隊對他們對尼爾森的指控是看起來如此的不堪一擊而感到震驚。這場看似一目瞭然的謀殺案調查是否真的快要崩潰。與此同時,布萊恩被迫看着審判在他面前展開,焦急地想知道他與尼爾森的“友誼”可能會對這起事件的轉折產生多大的影響。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來源 [13-15] 

丹斯演職員表

丹斯演員表

丹斯職員表

製作人 劉易斯·阿諾德、Victoria GoodallWillow GryllsDavid MeantiLuke NealCharles PattinsonElaine Pyke大衞·田納特、Kim Varvell
原著 布萊恩·馬斯特斯
導演 劉易斯·阿諾德
副導演(助理) Kweku Amoa、Paul BennettGraham Drover、Harry Medland、Abi Ross
編劇 Luke NealKelly Jones、劉易斯·阿諾德
攝影 Mark Wolf
配樂 Sarah Warne
剪輯 Sacha Szwarc
選角導演 Victor Jenkins
藝術指導 Anna Higginson
美術設計 Stephanie Nicolle、Thalia Ecclestone
服裝設計 Tudor George
佈景師 Jade Bateson
展開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1-2]  [31-33] 

丹斯角色介紹

  • 丹尼斯·尼爾森

    自稱丹斯,連環殺人犯。前警察丹斯是蘇格蘭就業中心的工作人員,從1978年到1983年他在倫敦殺害了多達15名男子。他邀請困窘的年輕人做客自己的温暖公寓,給他們熱食暖酒,然後勒死或淹死他們,還和屍體一起生活直到腐敗才燒掉或剁碎扔進下水道。最後因下水道阻塞報修被發現人類殘骸,丹斯下班回家後被捕。

  • 彼得·傑

    總督察。傑是尼爾森案的主要調查人員之一,在北倫敦的霍恩西警察局指揮一隊警察。儘管傑有豐富的警察經驗,但他從未遇到過如此大規模的事件。全世界的媒體和聚光燈都聚焦在他的身上,傑帶領他的警察團隊進行調查,他們必須經歷一個壓力很大、困難和艱苦的局面。傑也屢次被上層壓力和進展緩慢的案情逼進死角。

  • 布萊恩·馬斯特斯

    傳記作家。在認識丹斯之前,布萊恩主要描寫皇室成員,當在媒體上聽到尼爾森案後,他主動聯繫了這個連環殺手尋求採訪,最終成為了丹斯的傳記作者。布萊恩對丹斯的心理學以及是什麼讓一個人犯下如此可怕的罪行很感興趣。他恪守準則,每次來訪都似生死博弈,在探知為何丹斯與人羣背道而馳的過程中每每動搖自己的良心和立場。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16-17]  ,該片講述的是警察與作家對丹尼斯·尼爾森的罪行調查,故主要角色只有三個 [34] 

丹斯音樂原聲

No.
歌曲名
配樂人
備註
1
An Increasingly Violent Place
Sarah Warne
《丹斯》音樂 《丹斯》音樂
2
We Wait
3
You Kept Them for a Year?
4
One by One
5
His Chamber
6
Melrose Gardens
7
Alone
8
Can I See Him?
9
We Are in Blackout
10
Three Years Ago
11
Meeting Des
專輯語種:純音樂
唱片公司:Silva Screen Records
專輯類別:原聲帶、影視音樂
發行時間:2021年5月7日
12
Bonfire
13
Bones
14
Everybody Leaves
15
Hell of a Hunch
16
We Need More Time
17
We Can't Add Graham
18
First Day of Trial
19
You're Not Sorry
20
Pack of Lies
21
Outrageously Bad
22
Guilty
23
I Have Some Thoughts
24
Seven
音樂原聲參考資料來源 [10] 

丹斯幕後花絮

  • 大衞·田納特擔心該劇會與丹尼斯·尼爾森的受害者的遺屬發生衝突,製片人花時間聯繫了那些受到丹尼斯·尼爾森罪行影響的人以尋求指導 [21] 
  • 該劇開始製作時,原型丹尼斯·尼爾森還活在人世,大衞·田納特表示原型丹尼斯·尼爾森的去世是一個巨大的解脱,自己很欣慰其沒能活着見到該劇的播出 [22] 
  • 原型丹尼斯·尼爾森是一個虐待狂,他在獄中留下了堆積如山的手寫筆記本,上面寫滿了冗長乏味的自我辯護,這為編劇和演員們的創作提供了便利 [25] 
  • 該劇的拍攝工作於2020年1月結束,但受新冠疫情影響,最終的製作過程是在封鎖期間完成的 [25] 
  • 真實案件中是丹尼斯·尼爾森自己報修下水道阻塞後被捕,該劇的編劇將其改動為因鄰人報修而暴露 [16] 
  • 演員丹尼爾·梅斯在出演該劇後自己做了噩夢並尖叫將妻子驚醒 [29] 
幕後工作照

丹斯獲獎記錄

時間
屆次
獎項
類型
獲獎對象
獲獎結果
2020年
-
《電視時代》獎
最喜愛的男演員
大衞·田納特
獲獎 [6] 
2020年
-
《我説電視》獎
最佳新劇
《丹斯》
獲獎 [11] 
最佳劇情表演獎
大衞·田納特
獲獎 [11] 
2020年
-
C21國際戲劇獎
最佳迷你劇
《丹斯》
提名 [12] 
2021年
-
《廣播時代》獎
最佳劇情
《丹斯》
獲獎 [7] 
2021年
-
英國傳播記者協會獎
最佳男演員
大衞·田納特
獲獎 [8] 
最佳迷你劇
《丹斯》
提名 [9] 
2021年
第26屆
英國國家電視獎
最佳新劇
《丹斯》
提名 [3] 
最佳劇情類劇集表演獎
大衞·田納特
獲獎 [3] 
2021年
第49屆
國際艾美獎
最佳電視電影/迷你劇
《丹斯》
提名 [5] 
最佳男演員
大衞·田納特
獲獎 [4] 

丹斯幕後製作

拍攝場景
該劇並沒有在原型丹尼斯·尼爾森實際生活的房子裏拍攝,而是選址在倫敦同一地區的一所房子作為劇中房子的外景。編劇兼製作人Luke Neal表示,在努力尋找與克蘭利花園23號的獨特外觀相匹配的房子外景後,劇組最終決定在克勞奇區拍攝,因為克蘭利花園周圍的房屋擁有完全相同的建築,這是劇組在倫敦其他行政區找不到的。
丹尼斯·尼爾森公寓的內部場景是在一間工作室裏拍攝的,佈景精心模仿了真實的場景,甚至複製了原始牆紙,並找到了與原型人物擁有的幾乎所有傢俱相匹配的物品。同樣,梅爾羅斯大道195號的場景也不是在那個地址拍攝的,而是在沃特福德的一處房產拍攝的。
丹尼斯·尼爾森在獄中等待審判的場景是在已關閉的霍洛威監獄拍攝的。這並不是他真正被關押的地方,丹尼斯·尼爾森大部分時間都被關在富薩頓的HM監獄裏。
劇組拍攝用到的真實案件的唯一地點是在中央刑事法庭的大廳和走廊,因為中央刑事法庭的規模和宏偉是劇組無法複製或在其他地方找到的 [28] 

丹斯播出信息

宣傳活動
2019年11月22日,ITV公佈演員陣容及播出計劃 [23]  ;ITV公佈大衞·田納特在劇中角色的定妝照 [24] 
2020年8月22日,ITV首次發佈預告片 [20]  ;9月9日,ITV發佈先行版剪輯片段 [19] 
首播日期
集數
播出日期
(英國)
01
2020年9月14日
02
2020年9月15日
03
2020年9月16日
播出信息參考資料來源 [27] 
收視率
該劇首播集播出時的觀眾人數為540萬,收視率為32% [26]  。該劇的觀眾總數為1090萬,成為自2006年《狂野的心》以來至2020年ITV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並打破了ITV平台最大劇集收視觀眾數的紀錄(超出170萬),併成為截至2020年該平台上觀看人數最多的節目之一 [30] 

丹斯劇集評價

很多觀眾看完大衞·田納特主演的該劇都覺得無比恐怖。該劇結構清晰,作為背景,交代了1980年代早期“倫漂””淒涼景象。該劇劇名就叫“丹斯”,丹尼斯·尼爾森的性格毫無疑問是該劇的靈魂。大衞·田納特演活了這個角色。他挖去心肝,脱掉從前常披的張揚披風,把自己變成“空心人”丹尼斯·尼爾森。魔鬼都沒他可怕,魔鬼還有憤怒,他什麼情感都沒有,卻有一雙翻雲覆雨手能決定別人的生死,挑起人的七情六慾和排山倒海的輿論關注 [16] (《澎湃新聞》評)
與英國ITV2020年更為耀眼的秋季節目如《英國達人秀》和《英國之聲》相比,其旗艦劇《丹斯》顯然平淡無奇。但正是《丹斯》獨特的骯髒、未經打磨的荒涼感,像黏糊糊的煙霧一樣懸在空氣中,使其吸引了人們的駐足觀看。大衞·田納特最出名的是較為混亂但最終還是很討人喜歡的角色,比如《好兆頭》中的克勞利,《小鎮疑雲》中的亞歷克·哈迪,當然還有《神秘博士》。這種親和力完美地迎合了所謂的“善良殺手”的外表,他通過承諾提供食物和過夜住所來引誘受害者。這部殘酷但引人注目的劇集轉而聚焦於慘淡而痛苦的真相上,仇視同性戀的態度如何突出了這一案件,警察如何錯失了抓住丹尼斯·尼爾森的機會,以及丹尼斯·尼爾森如何被迷住並處置了他身邊的人。該劇也許不是2020年最驚心動魄的偵探劇,但它肯定是讓觀眾回味最久的一部 [35] (《倫敦旗幟晚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