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丹尼·科林斯

(美國2015年丹·弗格曼執導的電影)

鎖定
《丹尼·科林斯》是由丹·弗格曼執導的喜劇片,阿爾·帕西諾安妮特·貝寧、珍妮弗·加納、鮑比·坎納瓦爾等參加演出。
該片講述了傳奇搖滾樂手丹尼柯林斯經歷人生低潮時意外得到40年前寄給他而他卻沒收到的信,讓他再度受到啓發,重新振作,找回消失已久的創作靈感的故事。 [1] 
中文名
丹尼·科林斯
外文名
Danny Collins
其他譯名
翻唱人生(台),巨星的回信(港),Imagine
類    型
喜劇,劇情
出品公司
Jaguar Film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
製片地區
美國
導    演
丹·弗格曼
編    劇
丹·弗格曼
製片人
Declan Baldwin、丹尼斯·蒂·諾威、Monica Levinson等
主    演
阿爾·帕西諾
安妮特·貝寧
珍妮弗·加納
鮑比·坎納瓦爾
片    長
106 分鐘
上映時間
2015年03月20日(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1772288

丹尼·科林斯劇情簡介

1970年代傳奇搖滾樂手丹尼柯林斯(阿爾·帕西諾飾)在經歷人生低潮時,由經紀人(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發現了一封40年來從未送達的信,這封信居然是來自披頭士主唱約翰·列儂在40年前寫給當時19歲的他,這讓他 再度受到啓發,毅然決然地奢華的生活,踏上尋找生命意義的旅程,而他也在這段旅程中收穫了真愛和消失已久的創作靈感 [1] 

丹尼·科林斯演職員表

丹尼·科林斯演員表

丹尼·科林斯職員表

製作人 Declan Baldwin、Shivani Rawat、傑茜·尼爾森、Nimitt Mankad、Monica Levinson、丹尼斯·蒂·諾威
導演 丹·弗格曼
副導演(助理) Bac DeLorme、Betsy Magruder、Jason Roberts、Jody Spilkoman、Dale Stern、Lynn Struiksma、Dennis Burrell、Sylwia K. Dudzinska
編劇 丹·弗格曼
攝影 Steve Yedlin
配樂 Ryan Adams、西奧多·沙皮洛/Theodore Shapiro
剪輯 Julie Monroe
選角導演 Mindy Marin
藝術指導 Dan Bishop
美術設計 Christopher Brown
造型設計 Patricia Almeida、Rachel Bonner、Bill Corso、Deborah La Mia Denaver、Julie Hewett、Renate Leuschner、Randi Mavestrand、Cheryl Ann Nick、Peter Tothpal、Robert Wilson、Sven Granlund、Cynthia Bachman
服裝設計 Sophie Carbonell
視覺特效 David Gaddie、Nick Crist
錄音 Mark Agostino、Jessy Bender、Kyle Billingsley、Howard Eriksson、Scott Harber、Perry Robertson、John Ross、Scott Sanders、Christopher Sposa、Arno Stephanian、Noel Vought、Kevin Zimmerman、Shayna Brown、Stefano Mascitti
佈景師 Claudette Didul
展開

丹尼·科林斯幕後花絮

關於《丹尼·科林斯》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1. 影片原名《想象》,是約翰·列儂同名歌曲(創作於1971年)的名字。但劇組並沒有得到了使用授權,後將名字改成為《丹尼·科林斯》。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列儂遺孀大野洋子允許影片使用列儂的音樂。
  2. 影片在2001年籌拍的時候原定由史蒂夫·凱瑞爾主演。朱麗安·摩爾、傑里米·雷納都曾加入演員陣容,但由於電影製作延期而退出。
  3. 影片中演唱會的段落是在洛杉磯的希臘劇院拍攝的。那實際上是一場芝加哥樂隊的演唱會。
  4. .詹妮弗·加納一直將安妮特·貝寧當成自己的偶像。在合作本片之前,她就常常在採訪中提起這位女演員的大名。
  5. 影片劇本的靈感來自於真實事件。一名叫做Steve Tilston的英國民謠歌手收到了列儂的來信,在這封信被寫下很多年之後。但是現實中,Steve Tilston的故事並沒有影片中丹尼·科林斯那樣戲劇化。 [2-3] 
丹尼·科林斯劇照

丹尼·科林斯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
獲獎方
結果
2016年
第73屆美國金球獎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阿爾·帕西諾 Al Pacino
提名 [2] 

丹尼·科林斯製作發行

丹尼·科林斯製作公司

1.
Big Indie Pictures
2.
ShivHans Pictures

丹尼·科林斯發行公司

1.
Jaguar Film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2014)(黎巴嫩)(theatrical)
2.
MediaPro Pictures (2014) (羅馬尼亞) (theatrical)
3.
Nordisk Film [芬蘭] (2014)(theatrical)
4.
Roadshow Film Distributors(2014)(澳大利亞)(theatrical)/(2014)(新西蘭) (theatrical)
5.
United King Films [以色列](2014) (theatrical)
6.
UGC Distribution [法國] (2014) (theatrical)
7.
Bleecker Street(2014) (美國) (all media)
8.
Shaw Organisation [新加坡] (2015) (theatrical)
9.
Pinema [土耳其](2015) (Turkey) (all media)
10.
Energía Entusiasta(2015) (阿根廷) (theatrical)
11.
Mongkol Major(2015) (泰國) (all media)
12.
Elevation Pictures(2015) (加拿大) (all media)
13.
Imagem Filmes [巴西] (2015) (theatrical)
14.
Odeon [希臘] (2015)(theatrical)
15.
英皇電影 [中國香港] (2015)(theatrical)
16.
Andes Films [智利](2015)(theatrical)
17.
Hollydan Works [加拿大] (2015) (Serbia and Montenegro) (all media)
18.
Kadokawa (2015) (日本) (theatrical)
19.
NOS Audiovisuais (2015) (葡萄牙) (theatrical)
20.
KOCH Media Deutschland GmbH [德國] (2016) (DVD)/(2016)(Blu-ray) (DVD)
21.
Universal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2015) (USA) (DVD)
22.
Eagle Pictures [意大利] (2016)(DVD)
23.
Entertainment One(2015) (比利時) (theatrical)/(2015)(英國)(theatrical)
24.
Film1 (2016) (荷蘭) (TV) (limited)
25.
Big Bang Media (2015) (匈牙利) (theatrical)
26.
La Aventura (2016) (西班牙) (all media)
27.
VerCine (2016) (西班牙) (theatrical)

丹尼·科林斯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
上映日期
美國USA
2015年3月20日
中國香港Hong Kong
2015年6月4日
美國USA
2015年4月10日
阿根廷Argentina
2015年3月19日
拉脱維亞Latvia
2015年3月20日
土耳其Turkey
2015年3月27日
希臘Greece
2015年4月2日
愛沙尼亞Estonia
2015年4月3日
立陶宛Lithuania
2015年4月3日
克羅地亞Croatia
2015年4月9日
羅馬尼亞Romania
2015年4月10日
加拿大Canada
2015年4月10日
巴西Brazil
2015年4月16日
秘魯Peru
2015年4月16日
新加坡Singapore
2015年4月23日
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
2015年4月30日
以色列Israel
2015年5月7日
丹麥Denmark
2015年5月21日
匈牙利Hungary
2015年5月28日
智利Chile
2015年5月28日
愛爾蘭Ireland
2015年5月29日
英國UK
2015年5月29日
越南Vietnam
2015年6月12日
荷蘭Netherlands
2015年6月25日
波蘭Poland
2015年7月3日
葡萄牙Portugal
2015年7月16日
墨西哥Mexico
2015年7月31日
日本Japan
2015年9月5日
瑞典Sweden
2015年9月7日
法國France
2015年9月8日
韓國South Korea
2015年9月30日
意大利Italy
2016年2月24日
西班牙Spain
2016年3月4日
德國Germany
2016年8月25日 [2] 

丹尼·科林斯影片評價

《紐約觀察報》評:阿爾.帕西諾 獻上了近年來最出色的表演。
一切的一切,
都源於那個肆意的70年代,
源於那個在音樂的宇宙中,
從未隕落的星:John Winston Lennon 。
一封來自1971年,約翰.列儂的親筆回信:
Stay true to your music. Stay true to yourself.
這是對靈魂的鞭策,這是偶像的回首,這一刻他在看着你。
四十年後,當我們聽着他的音樂,神往的是那時的生活方式,還是那樣純粹的態度?關於這部電影,我想從海報中背影的角度,來展開這部幽默不羈的温情劇作的一角。
約翰.列儂的背影
1971年,20多歲的丹尼.科林斯,在噪雜的雜誌社裏,面對《Chime In》雜誌編輯的訪問,玻璃窗外的陽光晃得讓人睜不開眼,編輯的手中煙霧繚繞,幾乎淹沒了他的視線。
面對這個臉上寫滿70年代的憤慨與執着的年輕人,編輯忍不住兩次感嘆:“At your age.”“Jesus age.”,這時的丹尼.科林斯不懂得出名的含義,更不知道未來的生活會面對什麼,他的心裏是對死亡的恐懼,是像列儂一樣創作,用音樂表達自己,現實世界離他很遠。
而40年後,當他在現實世界擁有了名譽,金錢和女人,卻遠離了心中的音樂。那個年輕的自己早已消失,那個列儂寫信回覆的人,已經不見了。現在的他,再也無法與列儂有任何的交集,無論是創作上還是心靈上。
時隔40年後,第一次拿到列儂當年寫給自己的回信,丹尼.科林斯開始反思,如今這個開着巡迴演唱會,把着金髮姑娘,喝着酒,吸着毒品,坐着專機,開着跑車的他已經三十年沒寫過歌了。即便有再多台刻着自己名字的鋼琴,也聽不到自己內心靈魂的聲音。
於是他想追回當年的自己 ,面對自己一塌糊塗的生活,面對糟糕的婚姻,遺失的家庭,荒唐的人生。他試圖重新回到現實生活,與家人重獲聯繫,找回那個還能感受生活,感受美好,書寫心情的自己。這期間必然被無數人嘲笑唾棄,其中包括他的經紀人,酒店經理,還有他從未見面的親生兒子和兒媳婦。
為了再次遇見那個70年代的自己,他開始用酒店的便籤紙記筆記。先是每天零散的感受,雜亂的思緒,再後來是孫女申請私立小學的課程,最後是兒子癌症化療的醫學術語,重新融入生活後的點滴筆記,最終浮現為一首屬於自己的歌曲。
即便這樣的嘗試與努力,當他真正準備迴歸原創歌手的身份時,在酒吧 live show 的現場,他卻退縮了。這裏沒有感人的高潮,只是一個無奈的老人強顏歡笑,在眾人的哄抬下,改唱了那首滑稽的成名曲:“What’s going on? Hei , baby, what’s going on?”。這首歌像《鳥人》裏男主角一直在重複的台詞一樣,糾纏着他,嘲笑他的人生。阿爾.帕西諾説導演讓他演繹的這個角色,就像所有朋友都希望他繼續扮演《教父》裏的邁克.柯里昂一樣,而他想扮演的只是丹尼.科林斯。
一場無厘頭的鬧劇結束之後,生活還得繼續,巡迴演唱會還要演,那首《What’s going on》不知道這輩子還要唱多少遍,還要多少次在歡笑裏悲傷,每唱一次,彷彿自己的心又破碎一次,距離曾經的自己又遠了一步。
當丹尼.科林斯第二次被人感嘆:“At your age !”,是在他60歲的時候,他的經紀人弗蘭克反問他,你別告訴我,你這個年紀,要開始寫歌,尋找自我。
生活中沒有時光倒流,失去的永遠不會回來,60多歲的丹尼.科林斯,沒能做回年輕的自己。但是他説,總有一天他會唱出那首歌。最後把跑車送給了希爾頓的門童,自己改乘計程車。很多天之後,默默到醫院去陪伴兒子等待複查結果,他只是找回了athis age 的自己。
影片中你將看到,阿爾.帕西諾如何把自己變成一個荒唐的老頭子。
(預告片裏我真真把他看成,上了年紀的鋼鐵俠了。。。)
丹尼.科林斯的背影
人們對一些特定的年代歌手執着不放,就像對自己的青春無法釋懷一樣,生怕自己的青春幻象破滅,其實青春早就一去不復返。但是人們總愛沉浸在這樣的世界裏,喜歡千百次的畫面重現。而一些影視歌名人,便承擔起了眾人青春儲物箱的角色。他們不可以老去,他們不可以沉寂,不可以改變,人們不關心他們本身,只關心打開箱子時,記憶中的臉龐還在不在。當台下的觀眾早已頭髮花白,瘋狂的跟着同樣年邁的丹尼.科林斯合唱着“What’s going on. ”的時候,莫名的令人覺得滑稽無比。
而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痴迷名人,名人的孩子就是個例外,丹尼.科林斯的兒子就準備無視他一輩子。母親十年前癌症離世,女兒剛滿6歲,妻子再次懷孕,自己卻被檢查出遺傳了母親的癌症,生活讓他的父親在這個時候出現,就是在嘲笑他的無能,他不想給父親補救機會,但是現實卻讓他沒辦法堅守自己的尊嚴。
對於父親的背影,他從未奢望過,他自然的抗拒,他憤恨的不平,但是他也只能無奈的接受。接受這個可笑的父親,滑稽的表演着自己的荒謬。
當他再一次在診所看到父親時,他是無奈的。等待醫生的結果的時,丹尼.科林斯試圖扮演一個父親的角色,寬慰兒子一切都會好的。兒子突然反問父親:你能保證嗎?丹尼.科林斯竟然滿臉嚴肅的脱口而出:我曾經讓你失望過嗎?這下終於不但把兒子逗樂了,也把全場觀眾逗笑了。只不過這次不是嘲笑,而是無奈的發自心底的笑。
整部電影在獲得大野洋子的授權下,使用了九首約翰.列儂的歌,時而悠長,時而輕快,温情的曲調,讓畫面裏多了幾分温馨的色彩。
關於那個荒謬的自己
在這樣主題下,電影裏充滿了自嘲和荒誕元素,丹尼.科林斯的整個晚年生活就是一個笑話,他身上的那個渺小的自我,在他常年的混亂生活和疏遠家人的現實中,顯得那麼螢光微弱,岌岌可危。跟他有關的事情總是莫名其妙的,住到哪裏都要把一台大鋼琴搬進酒店房間,開着巡迴演唱會的大巴車去找兒子一家人,沒完沒了的約酒店經理吃晚飯,利用一切資源不擇手段。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