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丹土遺址

鎖定
丹土遺址,位於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潮河鎮丹土村,為新石器時代遺址。總面積約28.8萬平方米。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發現。遺址年代為距今4800年。 [6] 
丹土遺址發現有房址、墓葬、灰坑、城牆、壕溝、門通、出水口等遺蹟。出土遺物2000餘件,有陶器石器、玉器等。城牆分為三圈,由裏至外分屬大汶口文化城、龍山文化早期城和龍山文化中期城,其發現對探索中國史前城市的產生和發展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6] 
1996年12月19日,丹土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丹土遺址
地理位置
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潮河鎮丹土村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約 288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8:00-20:00
編    號
4-0011-1-01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丹土遺址歷史沿革

丹土遺址於清末(約1900年)由著名學者王獻唐先生之父王廷霖發現。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在王獻唐的提議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王湘、祁延霈對山東東部沿海地區進行了文物調查,正式確認了丹土遺址。
1989年秋,濰坊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該遺址進行了小範圍試掘,出土了少量器物。
1995年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考古隊,在五蓮縣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對遺址進行了勘探。勘探結果表明,丹土遺址系一座“古城堡”。
1996年至200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對該遺址進行了3次發掘。發現了由裏及外的大汶口文化城、龍山文化早期城和龍山文化中期城3個連續擴展的城垣,有城壕、城牆、城門通道、出水口、蓄水地等建築設施。 [5] 

丹土遺址遺址特點

丹土遺址
丹土遺址(2張)
丹土遺址發現的遺蹟層層疊壓,主要有城壕、城牆、房址、墓葬和灰坑。其時代上起大汶口文化時期,下至漢代。 [3] 
丹土遺址包括三個時期的城址,即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城址、龍山文化時期的早期城址和龍山文化的中期城址。城址由城壕、城牆、城門通道、出水口等組成。其形狀為:大汶口文化城和龍山文化早期城均為橢圓形;龍山文化中期城呈不規則刀把形,北部略呈橢圓形,西南部向外凸出。面積按時代先後,自小到大分別為:大汶口文化城9.5萬平方米;龍山文化早期城11萬平方米;龍山文化中期城18萬平方米。城壕的寬度為10~28米,深度在2.5~3米之間。城牆均為分層夯築,大汶口文化城夯層較平整,每層厚約0.1~0.2米;龍山文化早期城,夯層多傾斜,每層厚約0.1~0.3米;龍山文化中期城,夯層逐漸向上傾斜,厚約0.1~0.4米。城牆均已被破壞,殘高1.5~5米,寬度10~12米。龍山早期的城牆建在大汶口文化城壕上,龍山中期城牆建在龍山文化早期城壕上。發掘證實,龍山早期城有三個城門通道,分別位於西、北、東三面;龍山文化中期城則有四個城門通道,分別位於西南、西、北、東四面。這是城內外居民出人的重要建築,同時具有防禦功能。 [3] 
龍山文化中期城在西南部、西北部和東南部發現出水口,南部還發現有蓄水池。西城門通道較寬大,城壕和城牆在這裏中斷,南北兩端壕溝均為圓弧形,分別向南北兩側傾斜漸深,由此城門通道向外呈喇叭狀。溝內側有護坡堆積。通道中間有一條南北接壕溝的基槽(寬約4~6米,口大底小,有粗沙、生土及夾雜淤土和陶片分層建築)。基槽外側有一東西向長方形的房址,面積約六平方米,有墊土和柱洞,應為立柱式建築。 [3] 

丹土遺址文物遺存

丹土遺址玉器

環形飾   山東五蓮丹土出土 國家博物館藏 環形飾 山東五蓮丹土出土 國家博物館藏
丹土遺址出土的玉器,應有當地的“岫玉”。有學者認為,丹土玉器中,材質多樣的大部分鉞、刀、筒形玉鐲等多系本地製作,玉琮源自南部的良渚文化,而璧、環、環形飾、璇璣、部分玉鉞等可能來源於遼東半島。玉器的器型也非常豐富,有玉刀、玉鑿、玉璋、玉鏟、玉鉞、玉璜、玉琮、玉璧、玉環、玉璇璣、玉鳥飾、玉頭飾等。值得注意的有三個方面。一是出土玉器比較豐富,涉及到的種類也很多,從用途上可以分為:裝飾品如玉鳥飾、玉頭飾、玉環等;禮器如玉鉞、玉璜、玉琮、玉璧、玉璋等;天文儀器如玉璇璣等。二是這些玉器製作技藝嫺熟,通體磨光,器身潤滑。三是裝飾品的型制很多,有圓形、圓鼓形、梯形和鳥形等。 [3] 

丹土遺址石器

丹土遺址出土的石器,同兩城鎮、堯王城、東海峪遺址出土的石器在器型上、製作工藝上基本一致。這些石器製作精細,已普遍採用琢制和磨製。大多數器物是先經過琢制後再進行精加工,即進行磨製。這些石器通體光滑,刃部鋒利,部分石器還有穿孔,孔壁圓滑。特別是有幾件花崗岩質的生產工具,製造工藝尤為優美精緻,其光潔度可與現代磨製的大理石相媲美。花崗岩在石器中是一種硬度較高的石料,這種石料製作困難,是丹土遺址出土石器中的精品。 [3] 

丹土遺址骨器

骨器一般情況下出土於灰坑,而且多出於垃圾坑。垃圾坑內的垃圾分為兩種,即有機物(食物垃圾,動物的骨骼等)無機物(建築垃圾或草木灰等),在這種環境下骨器很難保存下來。從日照地區墓葬中的骨架一般都保存較差來看,骨器的腐蝕是比較嚴重的,保留下來的也很少即是證明,由此可見,丹土先民製作的骨器應該更多。從已出土文物來看,丹土遺址的骨器有骨鏃、骨鏢等,均為漁獵工具。 [3] 

丹土遺址陶器

丹土遺址陶片
丹土遺址陶片(2張)
丹土遺址出土陶器以龍山文化為主,具有典型的龍山文化兩城鎮類型(堯王城類型)特點。發掘資料證實,製陶業已形成單獨的手工業部門。出土陶器無論粗細、大小,絕大部分都是輪制,有很多器物上的附件也是輪制後再安裝在器物身上的,如:圈足器的圈足、三足器的鼎足等。出土器物無論在陶質的分類、器型的種類、裝飾技法、裝飾紋飾以及用途劃分上都與兩城鎮遺址出土陶器基本相同。按陶質可以分為夾沙陶和泥質陶;按器形可以分為鼎、鬹、盆、豆、罐、壺、盤、杯、器蓋等;裝飾技法主要有堆塑、刻劃、鏤孔、磨光、掛陶衣等,並普遍運用到器物的製作上;裝飾紋飾常見有附加堆紋、壓紋(暗紋)弦紋、泥餅紋、籃紋等;按照器物的用途可以分為:炊器如鼎、鬹等;盛器如盆、豆、盤等;容器如罐、壺等。出土器物中豆、圈足盤佔有很高的比例。 [3] 

丹土遺址歷史文化

經考古發掘證明,丹土遺址文化堆積較厚,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包含有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商、周、春秋、戰國至漢代文化的遺蹟、遺物。其中以龍山文化為主,且延續時間最長,可能經歷了龍山文化的由始至終。 [5] 

丹土遺址文物價值

丹土遺址是中國古代同時期文化遺址中不多見的,為研究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兩支文化的關係,遺蹟城市的起源與發展,民族交融歷史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被譽為“亞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海岱地區最早的城市”。 [4] 

丹土遺址保護措施

1977年12月23日,丹土遺址被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佈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1996年12月19日,丹土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丹土遺址所獲榮譽

2021年10月,丹土遺址入選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省考古學會承辦的“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 [1] 

丹土遺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丹土遺址位於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潮河鎮丹土村。 [6] 
  • 交通信息
從日照市出發,途徑北京路、北京北路後進入洪河路,行駛2.1千米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