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音薩它爾

鎖定
中音薩它爾,維吾爾族弓拉弦鳴樂器。漢文史籍稱塞他爾。歷史悠久,外形與彈布爾相似,音色明亮,可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演唱“十二木卡姆”伴奏。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傳十四至十五世紀已流傳在南疆喀什一帶,後傳至北疆和東疆,清代列入宮廷回部樂,稱塞他爾。《律呂正義後編》:“司二絃一人,回名塞他爾”。
中文名
中音薩它爾
出現地區
新疆南部、北部以及東部
出現時間
十四、十五世紀
音    域
c1~c3,you兩個八度

中音薩它爾歷史發展

歷史較為悠久,據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寫的《樂師史》(古維文手抄本)中記載,早在十四、十五世紀時,維吾爾族民間已經出現這種樂器,並已有著名的演奏家了。它最早流行於南疆喀什、莎車一帶,後來逐漸傳至北疆各地。清《皇朝禮器圖式》將其列入宮廷回部樂,稱其為塞他爾。《清史稿》(卷一一)載:“塞他爾,形如匕,絲絃二,鋼弦七,木柄通槽,下冒以革。面平背圓,柄有線箍二十三道,如琵琶之品。以九軸綰弦,柄端二軸綰絲絃。……以手冒撥指,或木撥彈絲絃,應鋼弦取聲。”這一記載與後來的薩它爾已有很大區別。20世紀50年代,薩它爾又流傳到哈薩克族人民聚居的邊城伊寧。如今它已流行全疆各地,成為維吾爾族人民喜愛的拉絃樂器。 [1] 

中音薩它爾形制結構

民間傳統的薩它爾,形制和維吾爾族彈絃樂器彈布爾非常相似,外觀像一支長柄水瓢,通體用桑木製作,全長130釐米~148釐米(圖)。共鳴箱呈瓢形,系用一整塊桑木挖鑿出腹腔後,其上蒙以桑木薄板而成,面板上部開有出音孔。琴桿較長,呈半圓形柱狀體,上端為琴頭,平頂無飾,正面和左側設有九至十七個T形弦鈕,下設山口。琴桿正面為按弦指板,其上纏有十八個絲絃品位,有的還在面板上設有高音品位。面板下部中央置有木製長橋形琴馬。張有九至十七條金屬弦,其中右側第一條外弦為主奏弦,使用銅弦,其餘均為鋼絲共鳴弦,弦的下端繫於尾柱上。琴弓為木製弓杆,張以馬尾弓毛,與小提琴弓近似。

中音薩它爾現存狀況

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中國樂器博物館裏,收藏着一支維吾爾族的薩它爾,全長139釐米。共鳴箱瓢形,用一塊桑木挖制而成,蒙以桑木薄板為面,琴箱長39釐米、最寬處16.5釐米、最厚處15釐米,面板上方開有四個圓形小音孔、呈菱形排列。琴桿桑木製,長100釐米,上端為琴頭,平頂無飾,設有十三個T形弦鈕(正五左八),正面弦鈕下方設有山口。琴桿正面為按弦指板,中、下部纏有十六個牛筋弦品。面板下方置硬木製長橋形琴馬,張十三條金屬弦。此琴制於1958年,工藝較為精細,琴箱背板上鑲嵌有黑白相間的骨製圖案花紋,通體髹以棕色油漆。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贈予的藏品。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