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間骨牌蕨

(水龍骨科骨牌蕨屬植物)

鎖定
中間骨牌蕨,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中間骨牌蕨Lepidogrammitis intermidia Ching的全草。分佈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具有健脾益氣之功效。用於脾虛食積,消化不良,小兒疳積。
別    名
石瓜米
仙人指殼
金星蕨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真蕨目
水龍骨科
骨牌蕨屬
中間骨牌蕨
分佈區域
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中文學名
中間骨牌蕨
採集時間
全年
用    量
內服:煎湯,15-30g

中間骨牌蕨入藥部位

全草。

中間骨牌蕨性味

味甘、苦,性平。

中間骨牌蕨歸經

歸脾經。

中間骨牌蕨功效

健脾益氣。

中間骨牌蕨主治

用於脾虛食積,消化不良,小兒疳積。

中間骨牌蕨相關配伍

1、治食積痞滿:中間骨牌蕨、天葵子、血藤、土知母(炒)、隔山撬各15g,石耳子9g,通花根30g,曲藥一塊。燉豬肚子服。
2、治小兒疳積:中間骨牌蕨、蓮米各30g。燉肉服。
3、治風濕關節痛:中間骨牌蕨適量。沾桐油燒,燈火炙。
(1-3方出自《萬縣中草藥》)

中間骨牌蕨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中間骨牌蕨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採收,洗淨,曬乾。

中間骨牌蕨形態特徵

植株高3-7(10)釐米。根狀莖細長橫走,疏被鑽狀有齒棕色披針形鱗片。葉遠生,二型;不育葉長圓形至披針形,長3-6釐米,中部寬0.8-2釐米,向兩端漸狹,鈍頭或鈍圓頭,基部楔形並下延,全緣,柄長2毫米;能育葉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鈍圓頭,長4.5-8釐米,寬0.5-1釐米,柄長約5毫米,幹後近革質,下面疏被鱗片。主脈明顯隆起,小脈不顯。孢子囊羣圓形,在主脈兩側各成一行,成熟時部分囊羣匯合,不突出葉邊外。

中間骨牌蕨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1200m的山坡林下岩石上。分佈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