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間地塊

鎖定
中間地塊(intermediate massif)是地槽系中面積較大的穩定塊體,它四周被地槽所包圍。與周圍地槽相比,當地槽強烈拗陷接受巨厚沉積時,它表現為相對隆起,僅接受了較薄的沉積;當地槽褶皺隆起遭受剝蝕時,它又表現為總體下陷,有較厚的沉積岩系形成。
中文名
中間地塊
外文名
intermediate massif
概念提出人
L.Kober
提出年限
1928年

中間地塊基本概念

這一名詞是科伯(L.Kober)1928年提出的。後來有所發展。一般的理解是指:被地槽系所包圍的相對穩定的面積較大的地塊。它前期隆起,後期則坳陷為大型山間盆地。它與地台一樣,具有雙層結構。中間地塊與周圍地槽系相比,當地槽坳陷接受巨厚沉積時,它相對隆起或只有較薄的沉積;當地槽褶皺隆起遭受剝蝕時,它又大幅度坳陷,有較厚的沉積 [1] 

中間地塊中間地塊分類

中間地塊大體分為兩種類型:①以前南華紀變質岩係為基底,被厚度不大的顯生宙沉積地層所覆蓋,其地質特點與古地台類似;②基底形成於顯生宙,在周緣地槽發育時期它的基底固化作用已經完成,上覆有晚顯生宙以來的沉積蓋層,此種中間地塊因基底年輕因而活動性較大,其地質特點類似於年輕地台。

中間地塊西崑崙中間地塊

西崑崙中間地塊主體由前寒武紀變質岩和華力西期為主的花崗岩類組成, 前人稱之為 “西崑崙中間隆起帶” ; 其北界為柯崗和卡拉克岩石圈大斷裂, 南界為康西瓦超岩石圈大斷裂。地貌上構成西崑崙山脈的主脊, 海拔高度一般大於 3 700 m。康西瓦大斷裂是西崑崙規模最大的主於斷裂, 是塔里木地塊和羌塘地塊兩個一級構造單元分界線: 西起境外、 從烏孜別裏山口進入中國境內, 呈南東向經公格爾山之西、 庫地南, 轉為近東—西向至康西瓦、 慕土山南, 最終交會於苦牙克大斷裂。其總體呈反 “S” 形展布, 斷裂面北傾, 傾角一般在 70°~80°, 具壓扭、 逆衝性質。沿斷裂帶重力異常有明顯的重力梯級 [2] 

中間地塊那拉提中間地塊

那拉提中間地塊在大地構造單元劃分上為一個Ⅲ級大地構造單元 , 隸屬於古塔里木板塊 (Ⅰ 級 )。該地塊位於研究區的中部 , 呈東西帶狀分佈 , 其南北為那拉提南北緣深斷裂所控制。 那拉提北緣斷裂以北為伊犁石炭紀裂谷 , 發育着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和阿克薩克組。 那拉提南緣斷裂以南為南天山早古生代非岩漿型被動陸緣 , 由包紮墩達坂構造混雜巖帶及科克蘇古生代大洋盆地邊緣褶皺沖斷帶組成。基本地質特徵:自古元古代以來該地塊曾經歷了多次強烈構造運動、 岩漿活動、 變質變形作用疊加改造 , 地質特徵較為複雜 [3] 
參考資料
  • 1.    地質礦產部地質辭典辦公室.地質大辭典-普通地質、構造地質分冊 下冊:地質出版社,2005
  • 2.    西崑崙中間地塊[J]. 能源與節能,2016,(04):160.
  • 3.    王春霞,徐山,範繼璋,揣媛媛. 那拉提中間地塊的地球化學特徵及意義[J]. 吉林地質,2006,(02):48-5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