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

鎖定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源於永定採善堂“萬應茶餅”,流傳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及閩西、港澳台、東南亞海外的閩籍華人中。採善堂萬應茶餅始於清代嘉慶年間,由永定老中醫盧福山(字曾雄)依據三十多年臨牀經驗,採用永定特有的高山茶葉等三十多種中藥材,經100多道工序和獨特傳統工藝加工製成。因療效出色得贈聯“採集名山藥,善療天下人”,盧福山將藥鋪更名為“採善堂”。“採善堂”生產的萬應茶餅數代相傳,已有二百餘年曆史。 [6] 
2007年8月28日,“永定採善堂萬應茶製作工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  2008年6月7日,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申報的“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Ⅸ-10。 [5] 
中文名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醫藥
別    名
永定採善堂萬應茶製作工藝(省級名稱)
項目編號
Ⅸ-10
申報地區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歷史淵源

永定萬應茶 永定萬應茶
採善堂萬應茶餅始於清代嘉慶年間,由福建永定老中醫盧曾雄採用彰州獨有的高山茶葉和三十多種名貴地道中藥材,用獨特的中藥炮製工藝加工配製而成。該藥可治多種外感和消化道疾病。有一雲遊老僧患病,服後即愈,遂贈聯“採集名山藥,善療天下人”,從此藥鋪改名為“採善堂”。 [1] 
清代道光九年(1829),永定進士翰林院編修巫宜福回鄉返京時,盧曾雄之子盧宏漢贈他萬應茶餅。適值京城瘟疫流行,巫宜福即將萬應茶餅贈與病人,治好很多人,從此萬應茶餅美名遠揚。 [1] 
1926年冬,盧宏漢之子盧鬥三、盧樂三及同宗盧從老家陳東遷至廣東大埔(今廣東大埔縣茶陽鎮)設廠經營20年。 [2] 
1947年春,盧作屏之子盧文華、盧文壽從廣東大埔遷至老家永定縣陳東鄉,專業生產“萬應茶餅”。 [2] 
1956年,盧曾雄的後裔盧文華、盧文壽將秘方獻給當地人民政府。經永定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永定縣公私合營岐嶺茶餅製藥廠”。 [2] 
1957年,永定縣成立“永定縣陳東公社採善堂製藥廠”。 [2] 
1961年,藥品“萬應茶餅”正式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商標註冊,註冊商標為“金豐山牌”。 [2] 
1985年,永定縣政府批准,藥廠從陳東遷至永定城關,成立國營“福建永定採善堂製藥廠”,以傳統工藝與機械設備相結合的方式生產“萬應茶餅”。 [2] 
1988年,採善堂製藥廠將現代先進工藝技術和傳統工藝相結合,研製成功了萬應茶袋泡劑。既保留了萬應茶餅原有的藥效,又具有泡服方便、見效快的特點,而且包裝新穎、實用。 [1]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工藝特徵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適應症狀

永定萬應茶主要適應於輕型腹瀉、消化不良、飲食不調、水土不服、脾胃虛弱、外感風寒和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昏、噁心、腹脹、嘔吐,以及食物過敏、醉酒等引發的症狀。 [1]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藥材特性

永定萬應茶 永定萬應茶
永定萬應茶採用永定特有的高山茶葉及丁香、小茴香、高山茶葉等三十多種中藥材,經100多道工序和獨特傳統工藝加工製成。 [6]  組方中重用了砂仁、豆蔻、白蔻、木香、枳殼等多種珍貴南藥,都具有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配以白朮、蒼朮、厚朴、半夏、木瓜、丁香、陳皮、小茴香、白扁豆等化濕消脹、和中理氣的藥物,對治療濕濁中焦、中暑、飲食和飲酒不當引起的胸悶、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瀉泄及濕熱引起的痢疾等各症,具有效果;並能調理脾胃平衡,對脾、胃、腸具有保健功能。 [2] 
組方選用了薄荷、香薷草、紫蘇葉、前胡、白芷、羌活等芳香藥物,具有疏風解表、健脾和胃、行氣之功效;配以制大黃、檳榔、澤瀉等,具有清熱導滯,盪滌胃腸的積熱、積滯的功效,特別是對胃腸積熱所致的痞滿、便秘,具有解毒通便作用。組方還配以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藥性。諸藥配伍,使萬應茶組方寒熱相因,藥性平和,使濕濁內化、氣機通暢、清升濁降、表邪得解。 [2]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相關製品

“萬應茶”主要產品有:“萬應茶餅”、小丸狀“萬應茶”和“萬應茶袋泡劑”等。 [2]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工藝流程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主要藥材

永定萬應茶 永定萬應茶
永定萬應茶採用的主要藥材有:檀香、肉豆蔻、大黃(酒制)、陳皮(制)、廣藿香、薄荷、羌活、白朮(土炒)、明黨蔘、山楂、茯苓、白扁豆(姜制)、香附(醋制)、蒼朮、白豆蔻、厚朴(姜制)、香薷、枳殼(麩炒)、肉桂、澤瀉(鹽制)、前胡、木瓜、紫蘇葉、半夏(姜制)、木香、豬苓、丁香、小茴香、桔梗、白芷、甘草、檳榔、高山茶葉、砂仁(姜制)等三十多種地道中藥材。 [2]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主要工具

舊時生產“萬應茶餅”的工具主要有水車、切刀、石磨、銅磨、木製印版、簸箕等。現代採用機械化生產,各種設備甚為先進。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製作工序

永定萬應茶 永定萬應茶
永定萬應茶製作工藝獨特,三十多種地道中藥材按不同方法炮製,整個生產工序有一百多道,主要工序有:
1、淨制包括中藥材的淨選、清洗與乾燥。
2、切製藥材切段、切絲、切片、劈碎、方塊。
3、泡製部分藥材需要童尿浸泡,已被現代醫藥代替,僅限傳承掌握。
4、炙制
(1)酒炙:將藥材加適量黃酒拌勻,悶潤至吸盡,然後用文火炒至表面或切面呈黃色,或色略深,再取出放涼。
(2)醋炙:將放涼後的藥材加適量米醋拌勻,悶潤至吸盡,用文火炒幹或炒至表面或切面呈黃色,或色略深,又取出放涼。
(3)麩炒:取適量麩皮撒在熱鍋內,中火加熱至麩皮冒煙時,分別加入淨藥材、切製品,迅速翻炒至表面或切面呈黃色,或色略深,透出焦香氣時,取出篩去麩皮,攤開放涼。
(4)鹽炙:取淨藥材切製品,加薑汁拌勻,悶潤至吸盡,置熱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或切面呈黃色,透出焦香氣味時,取出放涼。
(5)土炒:取淨土(灶心土、紅磚粉、紅土或赤石脂)撒在熱鍋內,中火加熱至土呈靈活滑利時,加入淨藥材切製品,迅速翻炒至表面或切面盡染土色,取出篩去土,攤開放涼。
(6)薑汁炙:分別取淨藥材和砂仁或厚朴切製品,加薑汁拌勻,悶潤至吸盡,置熱鍋內,用文火炒幹或至規定程度,取出放涼。
(7)浸製半夏:將定量生半夏除去雜質,大小分開,用水浸泡,每天換水2至3次。若起白沫,加藥材2%的白礬末,泡一天後再換水,繼續泡至規定天數。至內無干心時,去水洗淨。另取生薑切片煎湯,加入白礬與半夏煮透取出,棄去剩餘液汁,乾燥,然後粉碎。淨制、切制、泡製、炙制的藥材應裝入潔淨容器並註明品名、批號、操作日期、操作者、數量。
5、環境的温濕度:生產過程的適宜温度為18℃~26℃,相對濕度為45%~65%
6、配料、混合、滅菌:按配料單的藥材稱量配料,粉碎過篩後混合,投入下道工序。
(1)按處方量批生產指令準確配製。
(2)按處方量稱取檢驗合格的萬應茶生藥原粉、黏合劑、純化水。
(3)加入藥粉、黏合劑和純化水,混合,製成軟材。
(4)將軟材置滅菌櫃內,注入蒸汽滅菌。
7、制粒乾燥滅菌後的軟材製成顆粒,乾燥。
8、整粒、過篩、總混、壓片、包裝。
9、半成品質量檢查和控制
(1)外觀檢查本品為棕褐色顆粒狀袋泡茶,或淡紅褐色小扁圓形塊狀茶餅;氣香,味苦、微甘。
(2)水分按照水分快速測定儀標準操作規程進行測定,顆粒水分<6%。
(3)裝量差異±9%。
(4)內包裝密封性每袋過濾茶紙壓紋清晰、切邊整齊、粘合穩固。鋁膜袋壓紋清晰、切邊正確整齊、粘合穩固。
10、原料消耗定額
(1)配料、混合、制粒乾燥、整粒、過篩、總混工序理論產量和損耗量按消耗定額標準收得率98±2%。
(2)內包裝、壓片工序理論產量和損耗量按消耗定額標準收得率100±2%。
11、檢驗在生產過程中,若某一工序物料平衡超過允許範圍,不得轉入下一道工序。須經調查原因直至做出合理的解釋、審核放行。 [2]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傳承保護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傳承人物

盧伍龍,男,1965年3月生,福建省第四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 [7] 
沈洪海,男,1966年11月生,福建省第五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 [8]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保護措施

盧伍龍介紹萬應茶餅的歷史 盧伍龍介紹萬應茶餅的歷史
2018年,福建永定陳東採善堂萬應茶餅非遺館正式開館。省級傳承人盧伍龍攜手採善堂族人,打造集萬應茶餅製作工藝展示、中草藥種植、旅遊休閒為一體的農業生態觀光園。 [9]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永定採善堂製藥有限公司獲得“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3]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該項目保護單位永定採善堂製藥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10] 

中醫養生(永定萬應茶)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94年,永定萬應茶獲得“國際保健醫療精品”“展銷會金龍獎”。 [2] 
1996年,永定萬應茶獲福建省林業名特優新產品博覽會“最暢銷產品獎”。 [2] 
2000年,永定萬應茶被福建省鄉鎮企業局授予“名牌產品”。 [2] 
2002年,永定萬應茶被全國人大九屆五次會議指定會議專用茶;同年,被上海市十一屆政協五次會議指定會議專用茶。 [2] 
2006年,永定萬應茶被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