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西醫結合

鎖定
中西醫結合,是將傳統的中醫中藥知識和方法與西醫西藥的知識和方法結合起來,在提高臨牀療效的基礎上,闡明機理進而獲得新的醫學認識。中西醫結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長期實行的方針。中西醫結合是中、西醫學的交叉領域,也是中國醫療衞生事業的一項工作方針。中西醫結合發軔於臨牀實踐,以後逐漸演進為有明確發展目標和獨特方法論的學術體系。
中文名
中西醫結合
外文名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主管部門
衞生部
性    質
中醫與西醫之間的“橋樑”
學    科
中西醫結合學科
專    業
中西醫結合專業
院    系
中西醫結合學院中西醫結合系

中西醫結合注意事項

中醫藥是傳統醫學,所謂西醫學是在西方傳統醫學與生物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近現代醫學;因而,在現代生物科學、醫學與中醫學的基礎上將發展起來的是系統醫學,也就是基於後基因組時代的系統生物學與技術的個性、轉化與基因組醫學
在疾病的診治中,要由一個醫生開中、西藥,而不要看完了一個西醫後,又即去看另一箇中醫。可惜的是,不少病人還是這樣中西醫輪流地看,混合地治,以為這就是中西醫結合。我國提倡中西醫結合,它的精髓是在堅實地掌握國際先進的診斷和治療的基礎上,如有必要,再結合使用我國傳統醫學治療。這樣才會源於西醫,高於西醫;源於中醫,高於中醫。

中西醫結合發展階段

中西醫結合研究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
①20 世紀60-70年代的臨牀與實驗研究開創階段。其特點是臨牀各學科開展中西醫結合防治研究,全面顯示出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在臨牀上主要採用辨證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並開展實驗研究,已經出現一批如針刺麻醉、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和治療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②20世紀80年代的臨牀研究基礎研究深化發展階段。初步運用動物模型和實驗研究觀察手段,把證和經絡的研究推到一個更為深入的層次。
③90年代以後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發展階段。198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中西醫結合”設置為一級學科,招收中西醫結合研究生,促進了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1992年,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又將“中西醫結合醫學”設置為一門新學科,促進了中西醫結合研究把學科建設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和歷史任務。 [1] 

中西醫結合結合方式

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和途徑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結合疾病的診治
包括在診斷上的病證結合,在治療時的綜合協調,在理論上的相互為用。病證結合就是運用西醫診斷方法確定病名,同時進行中醫辨證,作出分型和分期。這樣就從兩種不同的醫學角度審視疾病,既重視病因和局部病理改變,又通盤考慮疾病過程中的整體反應及動態變化,並以此指導治療。綜合協調是指在治療的不同環節按中西醫各自的理論優選各自的療法,不是簡單的中藥加西藥,而是有機配合、互相補充,這樣往往能獲得更高的療效。理論上相互為用是根據不同需要,或側重以中醫理論指導治療,或側重以西醫理論指導治療,或按中西醫結合後形成的新理論指導治療。
結合中西醫診斷方法的研究
主要是用西醫學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醫四診,或創造新的診法。開展最多的是經絡診法和脈診、舌診。經絡診法是把中醫學關於經絡檢查所見和西醫診斷聯繫起來,通過相關性研究,創立耳穴診病法和經絡檢查法。通過各種脈象儀、舌象儀,把醫生診脈時的指下感覺用圖像、曲線、數字等客觀指標表示出來,把各種舌診所見舌苔、舌質的變化通過病理形態學細胞學生物化學血液流變學及光學等方法客觀地反映出來;另外對脈象及舌象進行中醫相關對照和從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血液動力學等多方面進行原因和機理探討。這項研究有利於中醫四診實現儀器化、客觀化和規範化。
結合病證動物模型研究
動物實驗是醫學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每一項重大成果的取得都要應用實驗動物,建立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是開展中醫基礎理論和臨牀研究的重要基礎。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適當結合現代醫學理論與實驗動物科學知識,分別(或同時)採用傳統中醫學病因複製證候動物模型和採用現代醫學病因複製疾病動物模型,使動物模型同時具有疾病與證候特徵。開展病證結合的動物模型研究,對闡釋中醫基礎理論的科學內涵和外延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 [2] 
結合中醫治法治則的研究
主要集中於對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通理攻下、補氣養血、扶正固(培)本等治則的研究。方法是在肯定療效的基礎上,摸清用藥規律,篩選方藥,進而對適用該治則的有關方藥進行藥理作用、成分、配伍機制的實驗研究,再將所取得的認識放到臨牀實踐中驗證。 [3] 
結合中醫學基礎理論的研究
中醫學基礎理論內容十分豐富,有些與西醫學理論完全不同,以往曾開展對陰陽學説髒象學説氣血學説及有關“ 證 ”的研究等,主要是從西醫角度去探索。其方法是先以臨牀為據確立研究對象的特徵,然後通過建立中醫理論的動物模型或動物疾病模型以尋找中西醫理論上的結合點。
結合方劑藥物的研究
包括用西醫理論和方法,對傳統方劑的作用加以説明。其特點是醫藥結合,臨牀與實驗結合,單味藥物研究與複方研究相結合。
結合針灸及經絡研究
大致有 5 個方面:
一是把針灸應用於西醫臨牀各科,所治疾病已達300 餘種;
二是傳統針刺技術與西醫理論和方法結合,創立頭皮針耳針療法電針激光針療法、穴位注射方法等;
三是用生理學、生理化學、微生物學及免疫學方法研究針灸對人體各系統的作用機制,為針灸提供現代科學依據;
四是通過對針刺麻醉的臨牀應用和對針刺鎮痛原理研究進行結合;
五是在肯定經絡現象、總結循經感傳規律的基礎上,融匯中西醫理論,以現代實驗方法與科學抽象方法相結合,探索經絡機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方法研究經絡及針灸作用原理的一門新學科——實驗針灸學,已經在中西醫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

中西醫結合結合成就

50年代以後,中西醫結合工作,不僅在臨牀醫療和預防保健等方面廣泛開展,而且湧現出一批優秀的研究成果。
在臨牀中,用中西醫結合診治常見病、多發病、難治病已較普遍。大量事實説明,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某些疾病有明顯的療效。例如,治療心腦血管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月經不調、病毒性肺炎肛腸病、骨折、中小面積燒傷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硬皮病紅斑狼瘡等療效顯著。
在治療某些急腹症時,已經改變傳統的治療原則,成為一種有中國特點的新療法,不僅提高了治癒率,而且可使一部分病人免除手術治療,減少了合併症及副作用。治療內科急症,如呼吸窘迫綜合徵、急性心肌梗塞、休克、急性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也有較好的療效。治療骨折,形成一種新的復位固定方法,可以縮短骨折固定功能恢復的時間 ,保持較好的關節功能
中西醫結合還注重運用非創傷性療法治療疾病,把西醫的某些診治手段與中醫的氣功、針灸、按摩相結合,以其無損傷、簡便易行、療效確實而受到廣泛的重視。例如氣功治療高血壓病,針灸治療神經功能性疾病冠心病正骨手法治療軟組織損傷等,通過臨牀觀察,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近年來已創立或正在醖釀一些新的學科領域,如中醫病理學、實驗針灸學和針刺麻醉學等。對中西醫結合的認識,除自身的實踐外,還依賴於科技水平的進步。80年代以後,中西醫結合突破了統一論,把中西醫結合作為一種創新,在中西醫各自向前發展的前提下,使中西醫結合工作獲得新的發展。
中西醫結合就跟西醫和營養的結合一樣,是一種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並不存在什麼學術之爭、領域之爭,只是治療、康復過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中西醫結合結合考試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是國家實行醫師執業註冊制度。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經註冊取得由衞生部統一印製的《醫師執業證書》後,方可按照註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範圍從事相應的醫療、保健活動。 實踐技能考試採用多站測試的方式,考區設有實踐技能考試基地,根據考試內容設置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過考站接受實踐技能的測試。每位考生必須在同一考試基地的考站進行測試。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筆試於9月中旬舉行,具體時間以衞生部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公告時間為準。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時間為2天,分4個單元。

中西醫結合目的意義

出台《執業醫師法》對我國中醫類別執業醫師(以下簡稱中醫醫師)實施資格考試、執業註冊制度,是為了加強中醫醫師隊伍建設,提高其職業道德業務素質,保障其權益,保護人們健康安全;同時,也是與國際上對醫師的管理制度接軌,便於更好地進行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中西醫結合分級分類

考慮到我國實行多層次醫學教育、多結構醫師職稱的歷史現狀,以及我國存在中醫等多種傳統醫學的實際情況,中醫醫師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1、分級: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兩級。其區別在於執業助理醫師執業範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執業,不能獨立執業,但在鄉鎮的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的執業助理醫師可以根據醫療診療的情況和需要,獨立從事一般。
2、分類: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分為中醫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民族醫專業三類,民族醫專業中開考的有藏醫專業、蒙醫專業、維醫專業三個民族醫專業,一般中西醫結合專業執業範圍為中醫,只能註冊為中醫專業。
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參考人員複雜,類別繁多,報考類別共有20個。

中西醫結合主管部門

衞生部主管全國的醫師工作,縣級以上衞生、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醫師工作。衞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解放軍總後衞生部以及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四部委局共同成立衞生部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負責全國醫師資格考試,負責研究制定四個類別醫師資格考試的共性政策;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具體工作和實際操作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

中西醫結合報名條件

參加中西醫結合醫師資格考試的考生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高中等中醫藥院校畢業生;一類是符合報名條件的外籍人員和台港澳居民。
(一)具有規定學歷的學生
1、具有高等學校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畢業後在醫療、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可以申請參加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2、在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後,具有高等學校中醫學專科學歷,在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二年的;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後,具有中等專業學校中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可以參加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3、七年制中醫學臨牀碩士和八年制畢業生在學習期間有相當於大學本科的一年生產實習和一年以上嚴格的臨牀實踐訓練的,以及中醫學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已具有一年以上的臨牀實踐訓練的,可以申請在畢業當年申請參加中醫醫師考試;
4、中醫類別專業的畢業生不能報考臨牀、口腔、公共衞生類別醫師資格考試。
(二)外籍人員和台港澳居民
1、 外籍人員;
(1)取得我國中醫學專業本科學歷並在提供外籍人員在中國中醫學專業學歷教育高等中醫藥院校附屬醫院實習滿一年的外籍人員,可以申請參加考試;
(2)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條件同我國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2、 台港澳居民:
(1)台灣居民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條件和外籍人員條件一樣;
(2)取得內地中醫學專業本科學歷後,在內地三級中醫醫院不間斷實習滿一年並經考核合格。或得香港和澳門合法行醫權並在香港和澳門執照行醫一年以上的港澳居民,可以申請參加考試;
(3)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條件同內地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4)香港居民取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專業本科學歷,並取得香港合法行醫權後,在內地三級中醫醫不間斷實習期滿一年並考核合格後,或在香港執照行醫一年以上的;澳門居民取得澳門科技大學中醫專業本科學歷,並取得澳門合法行醫權後,在內地三級中醫醫不間斷實習期滿一年並考核合格後,或在澳門執照行醫一年以上的,可以申請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 [4] 
參考資料
  • 1.    陳士奎.新世紀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醫學導論》.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28號易亨大廈16層: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90-93
  • 2.    趙玉男.中西醫結合的未來-從聯合走向融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6:33-84
  • 3.    劉文蘭; 張炎; 范曄.中醫治則治法的研究現狀及研究重點.時珍國醫國藥.2007,18(4):836.
  • 4.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報考指南  .醫學教育網[引用日期201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