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西比較詩學新探

鎖定
《中西比較詩學新探》是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 7-81091-714-8。
中文名
中西比較詩學新探 [1] 
作    者
 史忠義
出版社
河南大學出版社
頁    數
433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7810917148

目錄

中西比較詩學新探圖書簡介

中國詩性詩學一直在討論詩的對象和內容,而西方詩性詩學卻一直盯着詩的源泉。
中國的詩性詩學根植於大地,西方的詩性詩學卻懸在虛無縹緲的空中。
中國的詩性詩學以人為本,西方的詩性詩學以神為本。
中國的詩性詩學是人文的,西方的詩性詩學是神學的。

中西比較詩學新探目錄

引言
概貌篇
第一節 中西早期詩歌的主要特徵及潛在詩學的趨向
第二節 “詩言志”的多重性與“摹仿説”的多義性
第三節 西方詩性詩學的多義性與中國詩性詩學的內涵
1.西方詩性詩學的基本概念
2.中國詩性詩學的發展
3.中西方詩性詩學的簡略比較
第四節 中西方審美性詩學的比較
1.西方從假朗加納斯到黑格爾的崇高思想
2.中國“道法自然”與“中和為美”的兩大審美原則
3.“神似”、“神思”和“入神”審美性詩學的發展線索
4.中西方審美性詩學之綱的簡略比較
第五節 中西方的詩學體系及其比較
附:畢達哥拉斯數論與中國易學“數”論的異同
功用篇
第一節 柏拉圖與墨子、商鞅、韓非“非詩”思想的比較(附賀拉斯的“寓教於樂”説)
第二節 孔子的“詩教”説與亞里士多德的“Catharsis”説(附孔子和亞里士多德關於詩的認識價值的比較)
第三節 孔子之後中國詩文的政治教化傳統與亞里士多德之後西方的情感、倫理和審美教育傳統
第四節 席勒的“審美教育”功用説、曹丕與車爾尼雪夫斯基和狄爾泰的本體論功用思想
第五節 藝術的懺悔功能
第六節 近現代西方非理性主義的藝術功用觀
價值篇
第一節 真與虛構
第二節 文與詩
第三節 言
第四節“道”與“邏各斯”
第五節 詩學與藝術哲學
附:文學、攝影等藝術活動之本質的再思考
第六節“象”與“境”和時與空
第七節 語言、言語、言説、話語、意象與語象和物象的詞義辨析
個案篇
第一節 道家文學與浪漫主義
1.發生學比較
2.題材學比較
3.詩學比較
第二節 符號學的悖論與審美體驗
第三節 “作者之死”與“詩人之死”
第四節 “文體學”或“風格學”?斯皮策的風格研究與劉勰的“體性”
管窺篇
第一節 泛對話原則與詩歌及文學批評中的對話現象
第二節 互文性與交相引發
第三節 藝術要前進:二元背反矛盾的出路
第四節 存優創新
第五節 先進的人文思想和文學藝術也是生產力
結束語 文學是永恆的事業
——駁後現代主義者的“文學終結論”並由詩學發散開來
中西詩學基本思想概略
參考書目
史忠義學術研究及著譯目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