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藥藥理與臨牀運用

鎖定
《中藥藥理與臨牀運用》是2006年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丕安。
中文名
中藥藥理與臨牀運用
作    者
沈丕安
出版社
人民衞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07月01日
定    價
98.0
開    本
16 開
ISBN
711707577

目錄

中藥藥理與臨牀運用內容簡介

本書為一部由高年資中醫師結合其40餘年臨牀閲歷親筆撰寫的中藥藥理臨牀合理運用的臨牀中藥學著作,有別於藥學教授和藥理專家編寫的中藥學書,最大的特點為臨牀實用性強。
全書分上下兩篇。
上篇總論分3章,主要介紹辨證論治與中藥現代研究、中藥現代研究概況以及中藥不良反應概況等內容。
下篇各論將所有藥物分為15章,計有主藥417種,附藥146種,共計563種藥物。
每味主藥一般有8項內容,包括“性味與功效”、“傳統應用”、“主要成分”、“藥理作用”、“臨牀應用”、“劑量與用法”、“臨牀體會”、“不良反應”。一物多藥的合併在一起介紹;資料較少的為簡要介紹。
書中各藥的“藥理作用”一項,從臨牀實際出發,簡要介紹與臨牀應用相關性較強的藥理研究結論,選擇的多是中藥主要有效成分的藥理作用,對提示中藥可能的療效機制很有幫助。其簡明扼要的特點,尤其適合臨牀醫生。
各藥“臨牀體會”一項為本書重點。以中醫傳統理論和辨證論治為主,結合藥物的化學成分和藥理研究結果,結合公認的臨牀用藥規律,再結合筆者的多年臨牀經驗、體會和教訓,闡明該藥在現代中醫臨牀上合理運用的適應證、使用方法,探討其可能的療效機制。對一些書刊上關於中藥使用方面記載的不明確、不準確、不妥當的內容(如藥性,適用於中醫何證、西醫何病症、西醫何病理、功效定位等),提出了質疑與更正,還有不少其他書刊未曾介紹過的內容(如傳統功效與藥理作用的不一致,傳統主治與疾病病理的矛盾,禁忌用於哪些與主治病症似有同而異的情況等)。其中有很多需要憑藉豐富的中醫臨牀閲歷、高水平的中西醫臨牀知識會通、細緻地觀察中藥使用的效果後,再經理性思辨後才能得到獨特見解,對提高中藥運用水平會有很大幫助。
各藥的“劑量與用法”一項,多將劑量分為藥典劑量、臨牀常用劑量、大劑量三檔,有助於讀者對藥物用量,即知其常,也知其變。
各藥“不良反應”一項,多分傳統文獻記載的、現代研究的及臨牀觀察所見三方面的介紹。
書中許多內容形式具有新疑性,與當今中醫臨牀實際結合得非常緊密,為一部優秀的臨牀中藥學參考書。
本書將成為中醫和中西醫結合醫師臨牀醫療、知識更新的重要參考書,也可供中醫院校教學人員、中醫臨牀研究人員及中藥開發人員等參考。 [1] 

中藥藥理與臨牀運用目錄

上篇總論
第一章辨證論治與中藥現代研究
第二章中藥現代研究概況
第一節中藥化學萬分的研究概況
第二節中藥藥理作用研究概況
第三章中藥不良反應研究概況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中藥不良反應產生的原因
第三節劇毒中藥
第四節中藥的不良反應
下篇各論
第四章補益藥
第一節補氣藥
第二節補陰藥
第三節補陽藥
第四節養血補血藥
第五節補益藥小結
第五章清熱藥
第一節清熱瀉火藥
第二節清熱解毒藥
第三節清熱燥濕藥
第四節清熱明目藥
第五節清熱藥小結
第六章活血藥
第二節破瘀止痛藥
第三節活血藥小結
第七章理氣藥
第一節和胃健脾理氣藥
第二節疏肝理氣藥
第三節破氣藥
第四節芳香化濕理氣藥
第五節温中理氣上痛藥
第六節理氣藥小結
第八章温裏散寒藥
第九章利水化温藥
第一節利水消腫通淋藥
第二節蠲飲化水藥
第三節清化水温藥
第四節利水化濕藥小結
第十章祛見濕藥
第十一章消食藥和瀉下藥
第十二章止咳平喘化痰藥
第十三章平肝安神開竅藥
第十四章止血藥
第十五章固澀藥
第十六章通鼻化涕藥
第十七章軟堅散結藥與抗腫瘤藥
第十八章藥食兩用藥
附錄一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中藥名漢語拼音索引
附錄三中藥名筆畫索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