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鼠耳蝠

鎖定
中華鼠耳蝠是蝙蝠類別中翼手目動物的一種,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羣,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佈遍於全世界。體長65-90mm,前臂長60-71mm。頭部如鼠,但耳尖長,前折可達鼻端。耳屏細尖,約為耳長的一半。翼膜止於趾基。上體烏褐色,毛尖端沙褐色。下體暗灰色,毛尖端沙灰色。
中文學名
中華鼠耳蝠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翼手目
亞    目
小蝙蝠亞目
蝙蝠科
鼠耳蝠屬
中華鼠耳蝠
體形在鼠耳蝠中較大。耳長,耳屏長而直。翼膜寬大,直至趾基部。尾長,略突出於股間膜外。距短而細。被毛短而密。體背烏褐色,腹部灰褐色,毛尖色淡。體長約71mm,前臂長約65mm,體重約29g。棲息于山洞,35成羣。夜行性,捕食昆蟲。冬眠期短且較淺睡。10月交配,翌春胚胎髮育,6月產仔,哺乳期約20天。捕食害蟲而有利。糞便可入藥,亦可作肥料。分佈於新疆、陝西、華南和西南各省。分為3個亞種:(1)指名亞種M.c. chinens2S Tomes.分佈於華東、華南和新疆。(2)川黔亞種M.c luctuosus (. Allen.分佈於四川、貴州。(3)陝西亞種MC. oncilla thomas.分佈於陝西東南部 [1] 

中華鼠耳蝠分佈情況

主要分佈省份:山西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湖南 廣西 海南 四川 貴州 雲南 陝西 香港
分佈在以下保護區:梵淨山 茂蘭 九宮山 武夷山(江西) 巖泉 清涼峯 天目山(浙江) 古田山 古田山
分佈在以下山脈湖泊:雁蕩山 梵淨山 清涼峯 達來諾爾(達賚湖)
對分佈在四川綿陽的中華鼠耳蝠形態特徵進行了描述,結合文獻對該物種在中國現有分佈區域及研究現狀進行了綜述。同時指出了該物種在分類上還存在混淆不清的問題,該物種的分類、種羣結構、繁殖生態及個體發育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為進一步深入研究中華鼠耳蝠提供參考 [2] 

中華鼠耳蝠物種特徵

中華鼠耳蝠
中華鼠耳蝠(15張)
生境與習性 棲息於大巖洞中,單隻或數只懸掛在巖洞頂壁。有時與大足鼠蝠組成數十或數百隻的混合羣。食飛蟲、夜間出洞捕食,黎明前歸洞,在浙江金華6月下旬採到3只初生不久、眼未睜開的幼仔。此外,尚採到一隻孕蝠,腹中胚胎1只,重9.5g,前臂長28mm,7月上旬捕得幼體2只,每隻體重均為15g,前臂長分別為34和44mm。在安徽1月捕到的雄體陰囊較發達,睾丸達5×3.5mm。 種羣現狀 雖然在一些合適的棲息地保持一個穩定的高密度,但總體來説數量在明顯減少。 致危因素 棲息地被破壞。隨着旅遊業的興起。各地的一些山洞相繼被開闊成旅遊點。大批蝙蝠被捕殺,倖存者被迫遷移。 現有保護措施 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除在自然保護區內的以外基本上沒有保護。 保護措施建議 加大力度,宣傳教育保護蝙蝠,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尤其在有蝙蝠棲息的地區,注意保護其棲息環境。禁止捕殺,並控制在洞區附近施噴殺蟲藥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