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隱囊蕨

鎖定
中華隱囊蕨(Cheilanthes chinensis (Baker) Domin)是鳳尾蕨科、碎米蕨屬植物。植株高(6)10-25釐米。根狀莖橫走,粗約3毫米,密被鱗片,鱗片小,鑽狀披針形,下部深栗色,上部棕色。葉遠生或近生,柄長(2)3-6釐米;羽片10-20對,彼此密接,基部一對最大,長2-4釐米。升脈羽狀分叉,不易見。葉紙質,柔軟,幹後上面褐綠色,疏被淡棕色柔毛,下面密被棕黃色厚絨毛。孢子囊羣生小脈頂端,由少數孢子囊組成,隱沒於絨毛中;成熟時略可見。
中華隱囊蕨為中國西部特有種,少見,主要分佈於湖北西部(宜昌以西的長江峽谷)、四川東南部(酉陽、兩河、南川)、廣西北部(臨桂),生長於海拔約2800米的石灰岩縫。
中華隱囊蕨為石灰岩土壤指示植物。全草可以入藥,解毒收斂。主治荊疾。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中華隱囊蕨
拉丁學名
Cheilanthes chinensis (Baker) Domin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8] 
水龍骨目
鳳尾蕨科
碎米蕨屬
中華隱囊蕨
命名者及年代
(Baker) Domin,1913 [2]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同義學名
Notholaena chinensis Bak

中華隱囊蕨形態特徵

中華隱囊蕨
中華隱囊蕨(8張)
植株高(6)10-25釐米。根狀莖橫走,粗約3毫米,密被鱗片,鱗片小,鑽狀披針形,下部深栗色,上部棕色。葉遠生或近生,柄長(2)3-6釐米,長圓披針形或披針形,二回羽狀或二回羽裂;羽片10-20對,彼此密接,基部一對最大,長2-4釐米,基部寬1.5-2.5釐米,三角形,短尾頭或鈍尖頭,基部不等,上側與葉軸並行,下側斜出,幾無柄,距上一對1-2.5釐米,略向上彎弓,羽裂幾達羽軸;裂片5-8對,下側下部2-4片遠較上側的為長,約1-2釐米(上側的長5-10毫米),寬3-4毫米,線形,鈍頭,全緣或下部1-2片有三角形淺裂片;第二對羽片向上略漸縮短,三角形至闊披針形,尾頭或鈍頭,羽裂至圓齒狀;頂部羽片全緣。升脈羽狀分叉,不易見。葉紙質,柔軟,幹後上面褐綠色,疏被淡棕色柔毛,下面密被棕黃色厚絨毛。孢子囊羣生小脈頂端,由少數孢子囊組成,隱沒於絨毛中;成熟時略可見。 [3]  孢子棕褐色,輻射對稱,極面觀鈍三角形。大小為(38.4-43.5)40.5×47.1(44.8-51.2)微米;具三裂縫,裂縫細,長度幾達孢子赤道線;周壁具片狀皺褶。 [4]  [9] 

中華隱囊蕨產地生境

中華隱囊蕨為中國西部特有種,少見,主要分佈於湖北西部(宜昌以西的長江峽谷)、四川東南部(酉陽、兩河、南川)、廣西北部(臨桂),生長於海拔約2800米的石灰岩縫。 [3] 

中華隱囊蕨生長習性

  • 孢子萌發
孢子在接種後8-10天萌發,孢子萌發產生的第一個細胞為假根,假根從孢子的三裂縫處伸出,孢子壁明顯地裂為三瓣,初生假根較細弱,直徑10-12微米,壁無色,不分枝,頂端不膨大,孢子萌發為向心型。 [4] 
  • 絲狀體及片狀體
孢子萌發出假根後,基細胞再分裂一次,產生一個綠色細胞,成為兩個綠色細胞一個假根的絲狀體,細胞內充滿油滴和葉綠體,隨絲狀體生長而不斷減少,絲狀體基細胞一般不再分裂,前端細胞橫裂後縱裂,形成雙列的絲狀體,絲狀體2-10個細胞長,細胞形狀近正方形或形狀不規則,絲狀體無明顯頂端細胞,而是由絲狀體前端所有營養細胞同時分裂而分散生長成為一團細胞,總體呈扇形或匙形,此時已進入了片狀體階段.故由於無明顯頂端細胞出現,隱囊蕨的絲狀體和片狀體界限不明顯,當片狀體前端的中央部分出現一列小型長細胞時,片狀體就進入了幼原葉體階段。 [4] 
  • 原葉體
片狀體前端出現的一列小型長細胞以居中的4個尤為細長,這就是分生組織,也為生長點,由於分生組織不斷地分裂,幼原葉體細胞數目有規律地增多,使原葉體前端變得扁平寬闊,最後在原葉體頂端中央生長點處形成一小的凹陷,由於分生組織出現在片狀體前端中央,故多數幼原葉體對稱發育,偶爾也有幼原葉體不對稱發育,但最終都發育成典型的心臟形,幼原葉體時期其分生組織產生的邊緣細胞近正方形,規則地排列在原生體邊緣,與多角形的翼細胞明顯不同。原葉體發育為槲蕨型,終生無毛狀體。 [4] 
成熟原葉體深綠色,較為堅韌,呈寬倒卵形或卵狀四方形,後端急尖,寬2毫米左右,長2-2.5毫米,兩翼向左右擴展呈寬卵形,前端上升,左右兩翼內側邊緣互相稍有重疊,原葉體除中脈處均為一層細胞,翼細胞較大,富含葉綠體,邊緣細胞較小,越向中脈處細胞越大。中脈卵形,向表面鼓起,3-4層細胞厚,隨生長,中脈加長加厚。 [4] 
  • 假根
幼原葉體假根多發生在基部或邊緣,隨原葉體的長大,假根逐漸集生於中脈處,密生在它的下表面,假根細長,壁無色,其內無葉綠體,老時,假根略呈褐色,彎曲,頂端膨大為球形。 [4] 
  • 性器官
接種5周後,開始出現生殖器,精子器和頸卵器幾乎同時出現,但多生於不同的原葉體上,精子器多生於不規則的帶狀或片狀原葉體中下部或假根附近,幾個至幾十個,頸卵器多發生在較規則的心臟形原葉體距生長點下方几個細胞處的中脈內,最初為3-10個,再過一週後,性器官大量出現併發育成熟。 [4] 
精子器長圓球形,直徑47-55微米,長54-64微米,由三個細胞組成,蓋細胞較小,不分裂,基細胞略長於環細胞,基細胞上壁下陷成漏斗狀精子器成熟時,蓋細胞孔裂,精子從孔處逸出,精子初放出時為球形,暫不遊動,1分鐘後鞭毛展開,開始迅速遊動,精子鞭毛多數,核為帶狀螺旋形。頸卵器較大,集中於生長點下方中脈處,燒瓶狀,多直立生長,頂端稍向後傾,從頂面觀,可見4個蓋細胞,頸部6-7層細胞,高達86-113微米,直徑51-59微米,頸部自頂端向下開裂,卵受精後在頸卵器內發育形成胚,呈紅褐色。 [4] 

中華隱囊蕨主要價值

中華隱囊蕨為石灰岩土壤指示植物。全草可以入藥,解毒收斂。主治荊疾。 [5-6] 
中華隱囊蕨 中華隱囊蕨

中華隱囊蕨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