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金星蕨(原變種)

鎖定
中華金星蕨(原變種),界:植物界。
分佈區域
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北部、湖南西部、廣東、廣西南部等
中文學名
中華金星蕨(原變種)
生活環境
山谷林下陰濕處,海拔700-1000米
株    高
57-80釐米

中華金星蕨(原變種)形態特徵

植株高57-80釐米。根狀莖短而橫卧或斜升。
葉近生;葉柄長27-40釐米,粗1.5-2.5毫米,基部近黑色,疏被棕色的披針形鱗片,向上為慄棕色或紅棕色,無毛,有光澤;葉片長30-40釐米,寬8-12釐米,披針形,先端漸尖並羽裂,基部不變狹,二回羽狀深裂;羽片約18對,對生或向上的互生,斜展,相距1.5-3.5釐米,無柄,基部一對不縮短,中部羽片長5-7釐米,寬8-12毫米,狹披針形,漸尖頭,基部截形,對稱,羽狀深裂達羽軸兩側的狹翅,翅寬3-4毫米;裂片18-24對,平展,長3-5毫米(基部一對同大或稍短),寬2-3毫米,長圓形或三角狀長圓形,先端圓鈍,全緣。葉脈較明顯,側脈斜上,單一,每裂片4-5(-6)對,基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稍上處。
葉草質,幹後棕綠色,下面除被橙紅色的圓球形腺體外無毛;上面沿羽軸的縱溝被淺棕色的針狀毛,沿葉脈略有少數短毛;葉軸棕色,有光澤,下面光滑,上面疏被短毛。
中華金星蕨(原變種)線稿圖 中華金星蕨(原變種)線稿圖
孢子囊羣圓形,背生於側脈中部,每裂片約3對;囊羣蓋大,圓腎形,棕色,膜質,彼此幾相接,背面光滑無毛,宿存。 [2] 

中華金星蕨(原變種)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700-1000米的山谷林下陰濕處。

中華金星蕨(原變種)分佈範圍

產自安徽南部(祁門)、浙江(西天目山)、江西(廬山)、福建北部(武夷山)、湖南西部(莽山)、廣東(樂昌、曹陽)、廣西南部(十萬大山)、四川南部(馬邊)。模式標本採自安徽祁門麗山。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