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繡線梅

(中藥)

鎖定
中華繡線梅,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中華繡線梅Neillia sinensis Oliv.的全株。分佈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祛風解表,和中止瀉之功效。用於感冒,泄瀉。
中文學名
中華繡線梅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薔薇科
繡線梅屬
中華繡線梅
分佈區域
西南及陝西、甘肅、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採集時間
全年
用    量
內服:煎湯,30-60g

中華繡線梅入藥部位

全株。

中華繡線梅性味

味辛、性平。

中華繡線梅功效

祛風解表,和中止瀉。

中華繡線梅主治

用於感冒,泄瀉。

中華繡線梅相關配伍

防治感冒,流感:中華繡線梅全株30-60g,水煎服。鼻衄加梔子根15g。(《湖南藥物志》)

中華繡線梅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中華繡線梅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曬乾或鮮用。

中華繡線梅形態特徵

中華繡線梅又名華南梨。灌木,高達2米;小枝圓柱形,無毛,幼時紫褐色,老時暗灰褐色;冬芽卵形,先端鈍,微被短柔毛或近於無毛,紅褐色。葉片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5-11釐米,寬3-6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稀寬楔形,邊緣有重鋸齒,常不規則分裂,稀不裂,兩面無毛或在下面脈腋有柔毛;葉柄長7-15毫米,微被毛或近於無毛;托葉線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全緣,長0.8-1釐米,早落。頂生總狀花序,長4-9釐米,花梗長3-10毫米,無毛;花直徑6-8毫米;萼筒筒狀,長1-1.2釐米,外面無毛,內面被短柔毛;萼片三角形,先端尾尖,全緣,長3-4毫米;花瓣倒卵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圓鈍,淡粉色;雄蕊10-15,花絲不等長,着生於萼筒邊緣,排成不規則的2輪;心皮1-2,子房頂端有毛,花柱直立,內含4-5胚珠。蓇葖果長橢圓形,萼筒宿存,外被疏生長腺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中華繡線梅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2500m的山坡、山谷或溝邊雜木林中。分佈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中華繡線梅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祛風寒,止泄瀉。”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