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第一耳

鎖定
中華第一耳是著名學者黃錦祥偶然發現的奇石,後贈予兄長黃楨祥珍藏,取名為“奇耳齋”。距今約億萬年曆史,是恐龍類古生物右耳化石,別稱“龍耳”。耳朵生理結構完整,呈灰黃褐色。此耳奇趣無窮,惹人喜愛!黃錦祥曾為其賦詩一首《耳化石》作紀念:“天下一奇耳,呼之何以知?雷鳴催不醒,睡去萬年期。” [1] 
中文名
中華第一耳
別 名
龍耳
形成年代
古代
材 質
古生物肉質化石
顏 色
灰黃褐色

中華第一耳奇石簡介

中華第一耳奇石:總長約18釐米,高12釐米,厚10釐米,重1350克(1.35公斤)。耳殼美觀完整,毛孔清晰可見。外耳道長13.8釐米(呈錐形),耳壁厚實,耳根肌肉肥厚,肌膚紋理可辨,是世界上頗為珍稀的肉質化石。 [1] 

中華第一耳材質

中華第一耳結構

中華第一耳奇石 中華第一耳奇石
耳殼凹凸曲面輪廓清晰,耳廓軟骨突顯延伸耳洞,外耳道深入鼓膜處,顱側斷裂處見鐙骨咽鼓管,整個耳朵的生理結構顯露無遺。耳朵發達厚壯,耳狀尖闊微垂,緊貼耳根肌肉部位厚達4~6公分,耳廓上骨堅挺,與日常所見猛獸耳狀迥同,又有點像牛耳。按耳體積推算,該動物是一隻龐然大物。 [1] 

中華第一耳發展歷史

中華第一耳奇石 中華第一耳奇石
這個“龍耳”發現在中華大地,不單經歷了上億年的時光,而且曾聽到過億萬年前的聲音,是史前古動物類難得一見的原生物“耳朵”精美化石,故被學者黃錦祥引譽為“中華第一耳”奇石。它的歷史可追溯到侏羅紀或白堊紀的不同時期,是歷史上現存最古老的耳朵之一。肉質化石簡稱肉化石,又稱為軟組織化石(即皮膚化石和皮肉化石)。軟組織化石是極難形成的,在全世界也只發現十餘塊,它成為化石難度之大,只有億萬分之一。它是在高壓和極特殊的條件下經歷地球上億年的變遷,又重新返回地表,才能把局部軟組織保存下來。這樣的原生物“肉質化石”實屬罕見、珍貴。它是地球歷史的鑑證者,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也是研究此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