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秋海棠(BegoniagrandisDry subsp.sinensis(A. DC.) Irmsch.)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9]根为须根;根状茎近球形;叶斜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偏心形;花序较短,呈伞房状至圆锥状,雌雄同株,花粉红色;蒴果具不等大的翅;种子小,光滑;花果期7-10月。 [10]因其是中国特有物种,故名中华秋海棠。 [11]
中华秋海棠原产自中国辽宁、河北、山东、贵州、广西、江苏、浙江、福建等省。 [12]中华秋海棠喜凉爽,喜环境阴湿、排水良好,土壤喜湿润疏松。中华秋海棠的繁殖方式采用播种繁殖或珠芽繁殖。 [13]
中华秋海棠可用于治疗腹泻痢疾、崩漏、疝气痛、胃痛、牙痛、跌损伤等疾病。 [14]中华秋海棠花色艳丽,可用于园林绿化,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15]
植物学史
播报编辑
因其是中国特有物种,故名中华秋海棠。 [11]
形态特征
播报编辑
多年生中灶嚷放型草本。根状茎近球形,茎高20-40(-70)厘米,几无分枝,外形似金字塔形。叶较小,椭圆状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5-12(-20)厘米,宽3.5-9(-1举促3主店匪)厘米,先端渐尖,下面色淡,偶带红色,基部心形,宽侧充篮笑禁匙朽下延呈圆形,长0.5-4厘米,宽1.8-7厘米。
花序较短,呈伞房状至圆锥状二歧聚伞花序;花小,雄蕊多数,短于2毫米,整体呈球状;花柱漏兆匪基部合生或微合生,有分枝,柱头呈螺旋状汗厦想扭曲,稀呈U字形。蒴果具3不等大之狼姜翅。种子极多数,小,光滑。花期7月开始,果期8月开始。 [2]
生长环境
播报编辑
分布范围
播报编辑
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甘肃(南部)、陕西、四川(东部)、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昆明一带有栽培。 [1]
繁殖方法
播报编辑
播种
播种方法:通常用浅瓦盆或播种箱,以高温消毒的腐叶土、培养土和细沙均匀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种容器要求干净清洁,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垫好,均匀装上疏松、肥沃的播种土,再用园木板轻轻压平后,将种子均匀撒上,播种后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轻压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层石英砂,用浇水会冲散种子,常从盆地浸水,湿润后取出。同时盆口盖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内有较高湿度,并放室温18-22℃的半荫处,早晚喷雾。一般播后7-30天发芽。 [3]
扦插
茎插:茎插繁殖在室温条件下,全年皆可进行,但以4-5月效果最好,生根快,成活率高。常选取健壮的茎部顶端做插穗,长10-15厘米,带2-3个芽,如插穗上生有花芽,对生根不利,往往插后容易开花,反而延迟生根,最好不用带花芽的顶茎做插穗。插壤用疏松、排水号的细河沙、珍珠岩或糠灰,扦插时插穗不宜埋得太深,以插穗的一半为宜,并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20-22℃室温。插后一般在9-27天愈合生根。 [3]
叶插:叶插繁殖以夏、秋季节效果最好。室温栽培,冬季也可进行,但生根缓慢。叶插材料应选择充分发育的成熟叶片,太嫩或老化的叶片,愈合生根慢,成苗率也低。叶片比较大的种类可采用平插法,将叶片平放在沙床上,在叶中央主脉处用刀片划1厘米切口,每片叶可划4-5个切口,然后用“n”铁丝把叶片扣紧于沙面上,也可用直径1.5-2厘米的卵石压在叶片切口周围,即能从叶脉切口长处小植物体。如扦插过程,插壤温度低于15℃,生根则要延迟,低于10℃时就难于生根。 [3]
根茎插:适用于根茎密集的中华秋海棠,春、秋季将低下根茎剪成3-5厘米一节,斜插或平放于沙床,保持室温20-22℃。和较高的室内湿度,使之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一般插后15-20天长出不定根,30-40天萌发出不定芽,待形成几片小叶时即可移入小盆养护。 [3]
栽培技术
播报编辑
遮阴
通风
水肥
适度的水分:茎叶柔嫩、多汁、含有丰富的水分。由于自然生长与湿度较大的林下或沟谷地带。因此,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生态环境对中华秋海棠的生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盆栽中华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如温度高,水分供应不足,茎叶易凋萎倒伏,直接影响生长,严重时茎叶皱缩死亡。相反,供水过量,盆内出现积水,易于因其根部腐烂。观叶类中华秋海棠夏季正值茎叶生长旺盛期,除供给足量水分歪,每天喷雾数次,模拟相对湿度较高的林下生态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6-60%。这样,茎叶生长繁茂,色泽鲜艳,娇嫩。冬季中华秋海棠生长缓慢,供水相应减少。
为了节约用水,鼓励采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进行观叶中华秋海棠浇水、施肥等工作,这样以减少细菌性叶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另外在浇水时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
以泥炭为主的商业基质由于透气性和持水性都比较好,很适合中华秋海棠的生长,生产者一定要采用洁的基质进行中华秋海棠的生产。肥料的比例以氮:磷:钾为3:1:2或2:1:2为好,再补充微量元素即可。记肥料浓度不可过高,否则积累在根系周围很容易烧根。 [3]
病虫防治
播报编辑
- 叶斑病
细菌性病害由斑点病菌引起的叶斑病症状:中华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该种菌所侵染,但是许多生产者对之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症,因为叶片边缘坏死和叶片斑点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类型的中华秋海棠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控制方法:控制该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开始扦插繁殖之初就尽力避免感染病菌,发现病株后就及时集中销毁;此外要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这样也会抑制病情的发生和扩散;稍微降料的浓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由漆斑菌引起的中华秋海棠叶斑病症状:病症一般出现在中华秋海棠叶片边缘、叶尖和破损叶片的叶脉上。坏死区域呈现黑褐色,然后是水渍状。诊断方法是下部的叶片经常会不规则形状的孢子群,中央呈黑色,但边缘为白色。
- 灰霉病
真菌病害,由葡萄孢菌引起的灰霉病症状:中华秋海棠叶片灰霉病经常发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茎处与基质接触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水浸润的病斑很快会扩散到整个叶整个植株,受害区域呈现坏死斑点,逐渐由褐色转变为黑色。当夜间温度较低、白天温度较高而且湿高时,病原孢子生长加快,受害的叶片上会长出灰绿色的霉状物。
控制方法: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扩散成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降低灰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叶片加快干燥、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4]
- 根腐病
由腐霉菌引起的中华秋海棠根腐病症状:感染这种病菌后,扦插苗的根系弱、叶片发黄。诊断方法是茎部和根系出现黑色的糊状物,从插条的基部可以一直蔓延到茎和叶片的部。根部和茎段的腐烂经常是成片发生,而通过栽植床,很容易将病菌传染给健康的插条。
控制方法: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即从繁殖之初就使用无菌材料,对上盆基质和栽植床进行消毒处在栽种前后用杀真菌药剂进行处理可以很好地防治由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另外尽量减少水的灌溉量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促进根的长势。 [4]
- 猝倒病
控制方法: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猝倒病可以用喷洒不同的杀菌剂来控制,大部分用土壤灌溉的方法。 [4]
- 枯萎病
由白绢病病菌引起的南方枯萎病症状:白绢病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一部分,但是在叶片和茎部最容易观察到。最初,茎段与介质接触的地方有水渍状病斑,另一个症状叶片表面或基质上长出扇圆形的霉状物,起初是白色的,以后随着发育变成黑褐色。尤其是在温暖的若植株受了感染,则很容易导致插条的腐烂。
控制方法:所有受到感染的植株及容器均应尽快移出种植区域并将植株销毁。 [4]
主要价值
播报编辑
观赏:中华秋海棠为草本植物,叶片浓绿,花期长,幽香淡雅,自身具有观赏和开发价值,引种温室,花挺增高,叶片增多增厚,枝杆粗壮,花序中含有小花数量明显增多,可达数朵。只要解决其繁殖技术,掌握规模化生产环节,就能直接合理地利用此种野生花卉资源。它喜欢生长在岩石峭壁之上的特性,可以开发成道路两侧的护坡植物;更可以直接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点缀在花镜之中,美化环境。 [5]中华秋海棠美的株型、奇特的叶型和艳丽的花色成为了集观花、观型、观叶、观茎以及观果的优良温室花卉。 [6]
药用:中华秋海棠可用于治疗腹泻痢疾、崩漏、疝气痛、胃痛、牙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