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禮藏·禮俗卷·歲時之屬·第二冊

鎖定
《中華禮藏·禮俗卷·歲時之屬·第二冊》是2016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竇懷永。
中文名
中華禮藏·禮俗卷·歲時之屬·第二冊
作    者
竇懷永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8123587

中華禮藏·禮俗卷·歲時之屬·第二冊內容簡介

知名學者錢穆先生指出,“中國的核心思想就是‘禮’”。中華禮學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然而由於去古日遠,且禮經特別是儀禮部分“文古義奧,傳習者少,註釋者亦代不數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致三禮之學日漸式微,一度被學界稱為“絕學”。禮學各種典籍逐漸散亂,且禮學文獻由於散見於各種不同古籍,一直沒有作過全面的輯錄彙編,許多古籍處於瀕危狀態。正是有見於此,我國知名禮學專家沈文倬先生於2000年前後即提出“編纂整理禮學典籍,為中華禮樂傳薪火,為中華後人留記憶”的禮學文獻編纂倡議。沈先生的倡議得到了國內學界的廣泛響應,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將其提為重點研究方向,先後歷經近十年論證研究,於2010年底,浙江大學古籍所集全所之力完成了基礎性的調研工作,編纂完成《中華禮書總目》,完成了對我國現存禮學文獻的摸底調查,正式命名禮學文獻整理項目名稱為《中華禮藏》,並組建成立項目編纂委員會和專家顧問組等相關編纂機構。
本叢書學術價值如下:
(1)《中華禮藏》是繼《中華大藏經》、《中華道藏》、《儒藏》、《子藏》等大型叢書之後,又一次對中華文化典籍的大規模、高起點的整理出版,填補了我國傳統文化學術研究的歷史空白。全球有數以千計的“禮”類的典籍,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但至今並沒有作全面調查、總結和分類整理,同時隨着時間流逝,有些典籍散見於各種叢書和收藏之地,面臨散佚甚至瀕危,從保持古籍的角度考慮亦需要整理出版。
(2)《中華禮藏》項目我國迄今為止一次對中華古代傳統禮學文獻進行的全面整理出版大型工程,開拓了傳統禮學研究的新局面。《中華禮藏》的編撰出版,繼承並發展了傳統禮學研究,是傳統禮學研究的當代延續,某種程度上提出了“新禮學”的概念,在數量上大大超過了以往的整理,且突破了將“禮”侷限於“三禮”之學的認識,“新禮學觀”以禮樂核心價值為標準,包含了“尊重人”、“以人為本”、“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等理念,涵括了中國古代一切制度、秩序、觀念,在文獻的分類、學科體系等方面也都有所突破。
(3)《中華禮藏》的編撰出版,在為傳承、研究中華古典禮學提供了完備的、科學的、規範的基礎文獻的同時,也為當代及後世保存了豐富的傳統文化遺產。項目包含近2萬張的各類“禮”類圖片,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禮學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叢書出版後將殘生積極的社會效益,略陳如下:
(1)為文化重建提供文獻依據。《中華禮藏》整理出版,隱合對中國當代對“禮”文化在民間及在國家政治中的地位與需求;當今社會的人文與道德重建需要古典智慧並與傳統對接,從建設和諧社會、文化大國根本目的角度,也需要禮、樂文明的支撐並對其進行宣傳和推廣。
(2)為民族國家認同提供思想資源。傳統中國通過修撰禮典,使儀式標準化,將標準化的儀式推廣至各個地方,而地方在重演國家禮典儀式的同時,也會形塑自身的標準化與認同感,從而融入整個國家中,增強國家的凝聚力。《中華禮藏》的出版可以凝鍊民族精神,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交流。
(3)為中國政治體制建設和改革提供傳統智慧。從根本上説,禮樂文明是一種制度文明,即便如《周禮》,“並非要實錄某朝某代的典制,而要為千秋萬代立法則”(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而歷代對制度文明的踐行與探索,保留在各類文獻之中,“國的治亂有無‘和’與‘序’,禮樂是治國的好工具”(朱光潛語),編纂出版《中華禮藏》,可為當代制度文明建設提供可資借鑑的資糧。
(4)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禮儀典範。本書的出版是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標誌性成果,它的出版不單是禮文獻的整理,更是中國禮樂精神的重振,是禮儀之邦的文化名片,是國家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1] 

中華禮藏·禮俗卷·歲時之屬·第二冊編輯推薦

《中華禮藏》是我國迄今為止一次對中華古代傳統禮學文獻進行全面調查、分類、整理、點校、研究、出版的大型文化研究與出版工程,是中華禮學文獻的集大成者。本項目收錄中國先秦至清末所有禮學典籍近3000種,以歷史上版本為底本,綜合其他版本及前人的校勘成果,通過錄入、點校,並加題解介紹文本背景、版本流傳以及作品大略,按照九類十卷:禮經卷、禮論卷、禮器卷、禮樂卷、禮術卷、禮制卷、禮俗卷、家禮卷、方外佛教卷、方外道教卷9卷52屬予以編纂,成書採用16開繁體橫排精裝,共出50冊《中華禮藏(精華編)》,約3000餘萬字。根據整理進程,計劃分5輯出版,第1輯10冊,具體為:
《中華禮藏·禮經卷·儀禮之屬·第一冊》
《中華禮藏·禮經卷·儀禮之屬·第二冊》
《中華禮藏·禮樂卷·樂典之屬·第一冊》
《中華禮藏·禮樂卷·樂典之屬·第二冊》
《中華禮藏·禮術卷·堪輿之屬·第一冊》
《中華禮藏·禮俗卷·歲時之屬·第一冊》
《中華禮藏·禮俗卷·歲時之屬·第二冊》
《中華禮藏·禮經卷·周禮之屬·第一冊》
《中華禮藏·禮經卷·周禮之屬·第二冊》
《中華禮藏·禮制卷·總制之屬·第一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