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父亲节,是自2004年开始,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提议设立的全国性节日。 [2]
中国的父亲节起源可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8月6日,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等十位社会名流在上海《申报》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倡议以“爸爸”谐音的8月8日作为中国父亲节。1946年5月,又有上海名流潘公展、李石曾、宋汉章、王晓籁等数十人联名向国民政府请求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父亲节”。该请求获得国民政府批准,每年的8月8日遂成为当时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然而由于国民政府内部腐败和忙于内战,一直没有精力组织父亲节庆祝活动,当时的父亲节只是一个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父亲节不再被人提及,但在中国台湾地区每年的8月8日还庆祝“父亲节”。 [2-4]
- 中文名
- 中华父亲节
- 节日类型
- 全国性节日
- 流行地区
- 中国内地
- 节日起源
- 民国时期
- 设定时间
- 尚未正式设立
节日起源
播报编辑
美国
世界上的协迎第一个父亲节诞生在美国。1910年,父亲节由居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的布鲁斯·多茅求希德夫人(Mrs. Dodd,Sonora Louise Smart Dodd)倡导设立。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Mr. William Smart)曾参加过南北战争,而她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子时因难产而死。斯马特先生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在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承担起抚养儿女的重任。当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多年的过度劳累于1909年辞世。 [1]
正是在斯马特先生辞世的1909年,当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特别想念父亲。多德夫人在家中六个孩子中排行老二,亦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到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和艰辛,其实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于是多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知教会的瑞马士牧师(Rev. Rasmus),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瑞马士牧师的赞许,同时得到了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多德夫人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捉雅蜜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即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斯波坎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州政府采纳这一建议的同时,把节期确定为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1]
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几乎在同一时间里,美国各地其它城镇的人们也开始蒸连庆祝父亲节。1924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卡尔文·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的建议。1966年,时任美国总统只体旋的安德鲁·约翰逊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美国的父亲节。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父亲节从此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 [1-2]
中国
中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8月6日,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上海《申报》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倡议以“爸爸”谐音的8月8日作为中国父亲节。文章称:美国为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曾发起创立母亲节。而今,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因“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读音也与“爸爸”相同,故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当时,日军虽败局已定,但尚未投降,上海仍在其控制之下,这一倡议“暗中表示怀念祖国之意”,实有风险。文章末尾,公开朽拘寻署名的首倡者共十人,分别是: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史致富、严独鹤、费穆、陆干臣乎耻润、富文寿、张一渠。上述诸人均系名流,虽久处沦陷区,但爱国之志仍存。 [3]
1945年这次由民间发起的“父亲节”活动,影响范围有限。至1946年5月,又有上海名流潘公展、李石曾、宋汉章、王晓籁、杜月笙、吴稚晖、钱永铭等数十人,联名向国民政府请求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父亲节”。其理由是“中国八年抗战,终究得到了最后胜利,这八年中阵亡将士不可计数,而这辈将士,前赴后继,杀敌致果的忠勇精神,实受父亲平日教养和随时激励的结果,所以父亲对于这次抗战胜利的影响,十分伟大。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加维然女士,发起母亲节,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因为她们对于国家有伟大贡献;我们应该效法先例,规定父亲节,同时纪念这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父与兄,因为他们对国家也有伟大影响,使父和母同沾其光。”该请求获得国民政府批准,确定每年8月8日为全国性父亲节。是日,子女佩花以作纪念——父亲健在者,佩以红花;逝世者,佩以白花。 [2-3]
父亲节相关的推广工作随后也曾展开。譬如,1946年8月7日,颜惠庆作为“父亲节”的首倡者之一,被邀请去“青年会”做关于“父亲节”的演讲,“谈了不同社会中父亲的地位和责任”。然而由于国民政府内部腐败和忙于内战,一姜市府拒直没有精力组织父亲节庆祝活动,当时的父亲节只是一个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父亲节不再被人提及,但在中国台湾地区每年的8月8日还庆祝“父亲节”。截至2025年5月,中国官方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日期,而内地的人民群众习惯在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 [2-4]
历史发展
播报编辑
设立背景
随着父(母)亲节文化的兴起,自2004年开始,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提出,应当因势利导设立(中华)父亲节、母亲节。经初步梳理,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全国人大代表共提出1件议案、38件建议,呼吁设立(中华)父亲节、母亲节。普遍认为,设立区别于西方的(中华)父亲节、母亲节,能够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且已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较为强烈的民众需求。 [2]
设立过程
2010年,李汉秋等人倡议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兼为中华父亲节,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 [5]
2012年2月,正式成立了以第九、第十届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为名誉会长、以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为会长的中华父亲会,积极开展促进中华父亲节的各种活动,如向人大、政协两会递交设立中华父亲节的议案、提案等。 [5]
2013年6月3日,中央文明办负责人邀会李汉秋,希望在重阳节把孝的主题叫响,中华父亲节可附在重阳节上。 [5]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家风”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还有代表提交了关于设立中华父母节或者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的议案。 [7]
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在会上提出《关于制定<孝文化促进法>,将重阳节定为“中华敬老节”及设立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的建议》。她建议将重阳节定为“中华敬老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将重阳节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华孝文化周”。设立“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通过法定程序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把中华孝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各方面。实施中华孝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完善中华孝文化传承发展的激励表彰制度等。 [2]
设立日期
社会各方面对于中华父亲节的日期确定,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建议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确定;二是建议以黄帝诞辰日(农历三月初三)确定;三是建议以伏羲诞辰日(农历五月十三日)确定。 [2]
李汉秋等人提倡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兼为中华父亲节,主要原因为:第一,2010年国家七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目”主题活动的方案》指出:重阳节应突出“敬老孝亲的主题”。“敬老”之外又加上 “孝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首先要“孝亲”,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孝亲做起,才能真正落实。重阳节兼为“中华父亲节”可促进每人每家的孝亲;第二,中华传统以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重阳”最适宜作为“中华父亲节”;第三,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时期的中华父亲的代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黄帝于九月九日乘黄龙升天的传说。从汉代以来,人们便在这一天祭拜黄帝,把九九重阳祭拜黄帝的这一天作为中华父亲节,是有历史渊源、有民俗依据的。 [5]
设立必要性
播报编辑
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文化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孝亲敬老要求子女感恩、孝敬父母,晚辈尊敬、照顾、赡养老人。这种传统美德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和普遍的伦理道德。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面临深刻社会转型的今天,传承和弘扬孝亲敬老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每逢佳节倍思亲”,以往人们普遍借助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但这些传统节日多为综合性节日,主题并不十分鲜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适应现实需求,设立(中华)父亲节、母亲节这样主题鲜明的节日,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向父母表达感恩情感的需要,有利于更好承载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文化。 [2]
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中华)父亲节、母亲节的缺位,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弥补和迎合了人们表达人伦感情的需要,因此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和欢迎。但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与西方的历史、宗教等息息相关,传播的更多是西方文化和价值理念,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不利于培育坚定的文化自信。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设立(中华)父亲节、母亲节,为“中国的父亲节、母亲节”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为国家民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2]
厚植家国情怀及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体现的是“忠孝一体”的家国情怀,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崇高价值追求;孝老爱亲、精忠报国的典范人物,古往今来也一直是中华民族广为传颂的榜样。古人讲,“夫孝,德之本也”,孝是德行的根本,是塑造道德人格的起点,是德育教化产生的源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为人的根本,根本建立好了,其他德行才可由此而生。中国人提倡孝亲敬老,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爱人之人,才能将对亲人的爱扩展为对周边所有人的尊重和仁爱,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着新时代的变化,忠孝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引领全社会增强忠诚、担当、奉献意识,统一思想认识,踔厉奋发的强大精神力量。设立(中华)父亲节、母亲节,将孝亲敬老文化融入千家万户,厚植“忠孝一体”的家国情怀,有利于促进爱家爱国相统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育更多具有更高素质、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孝亲敬老是中华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孝亲敬老文化始终是凝聚各民族、增强民族向心力、促进各民族血脉交融的重要纽带,也深深根植于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刻影响着全球华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设立(中华)父亲节、母亲节,开展丰富多彩、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庆祝活动,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增强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的身份认同感和对祖国的向心力,有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2]
设立依据
播报编辑
关于设立节日,主要依据是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节日、纪念日、活动日设立程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针对当时一些地方设立节日、纪念日、活动日较多、较滥的问题,对节日、纪念日、活动日的设立程序作出明确规定。根据《通知》规定,设立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全国性节日、纪念日、活动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国务院决定。其中,涉及全体公民或者部分公民放假的,设立之前要报经党中央批准,并由国务院规定具体放假时间(天数)。《通知》还规定,设立节日、纪念日、活动日,要从严控制;没有特殊需要,今后不再增加设立。需要注意的是,“从严控制”和“不再增加设立”的要求,主要是对地方而言的;在确有必要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国务院可以决定设立全国性节日、纪念日、活动日。 [2]
从实践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常通过决定或者具体法律规定,设立或者确认的全国性节日、纪念日、活动日,具体包括: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决定或者决议设立,例如植树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国家宪法日等;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具体法律中设立,例如老年节、全国助残日、环境日等;三是党中央或者国务院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或者在具体法律中予以确认,例如建军节、教师节等。具体到设立(中华)父亲节、母亲节,如经各方面进一步研究论证确有必要,按照《通知》要求,是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予以设立的。如设立,可以考虑同时设立父亲节和母亲节。 [2]
设立原则
播报编辑
关于设立父(母)亲节,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多,尤其是具体日期和形象代表。如何确定为宜,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2]
(一)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父(母)亲节要具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足以彰显父爱、母爱的伟大,能够激发人们积极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能够引导全社会孝亲敬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美德。 [2]
(二)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设立父(母)亲节,不仅是表达对父母的情感,还要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坚定人们的文化自信、自觉抵御不良外来文化的侵蚀,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促进中华文化基因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2]
(三)是有利于增进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父(母)亲节的形象代表或者日期选择,应当尽可能团结凝聚全世界中华儿女,鼓舞海内外炎黄子孙同心同德,促进海峡两岸同胞情感融合,激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四是有利于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可和接受。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历史人物、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有较大差异,在设立父(母)亲节过程中,应当深入研究和认真权衡,争取所选方案能够寻求到最大公约数,获得广泛认可和接受。 [2]
节日意义
播报编辑
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尊重
父亲节是一个表达感激和尊重的时刻。父亲们为家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他们是每个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支持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应该向父亲表达感激和敬意,让他们感受到孩子们的爱和关怀。 [4]
促进家庭和谐
父亲节是一个弘扬家庭美德的节日。它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和谐性。在这个节日里,孩子们可以一起为父亲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送上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或者组织一次家庭活动,让父亲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4]
弘扬家庭教育价值观
父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节能够弘扬家庭教育的价值观,鼓励父亲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培养孩子的品格和人格。 [4]
引起社会对父亲角色的重视
父亲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和贡献不应该被忽视。父亲节能够引起社会对父亲角色的重视和关注,让人们更加认识到父亲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够提醒父亲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4]
节日影响
播报编辑
文化影响
1973年4月20日,约旦发行世界上第一套《父亲节》邮票。该套邮票共3张,图案分别为描绘父亲双手紧抱孩子、孩子依偎在父亲的肩头、孩子与父亲合影留念的场景。既展现柔情万种的父爱,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9]
2015年6月13日,中国发行第一套父亲节邮票,名为《感恩父亲》。该邮票简练概括的图形,明亮活泼的色彩,表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父亲对孩子的疼爱以及孩子对父亲的依赖跃然纸上,孩子手拉着“心”形气球,寓意着爱和感恩之情。两位设计者张安朴、张乐陆,本身就是父子。 [9]
社会活动
2017年8月8日,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感恩文化委员会承办,陕西硒宝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2017感恩文化论坛暨中华父亲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活动旨在搭建一个弘扬、传承和发展中国感恩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整合政府、智库、企业、媒体等优势资源,逐步建立中国感恩文化体系,并推动构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系统化推动中国思想、中国感恩、中国节庆、中国工艺、中华老字号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实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8]
2022年8月27日,中国南阳首届中华父亲节活动在南阳丽都花园民族饭店举办。该项活动旨在唤起世人感恩父爱、铭记父母恩情,抵制西方文化侵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该活动由河南省建设文化协会、河南省先进文化研究会、中华母亲河文化委员会、中华父亲山文化委员会主办,郑州泰轩文化旅游公司、南阳瑞祥国学养老服务中心、丽都花园饭店承办。 [10]
各国父亲节
播报编辑
节日日期
父亲节日期 | 国家 |
每年3月19日(圣约瑟日) | 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玻利维亚、洪都拉斯、列支敦士登、安道尔 [5] |
每年5月8日 | 韩国(双亲节) [4] |
每年的5月31日(基督升天日) | 德国 [4] [5] |
每年6月5日(宪法纪念日) | 丹麦 [5] |
每年6月20日 | 保加利亚 [5] |
每年6月21日 | 黎巴嫩 [5] |
每年6月23日 | 尼加拉瓜、波兰、乌干达 [5] |
每年6月第一个星期日 | 立陶宛 [5] |
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日 | 奥地利、比利时 [5] |
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 | 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 [5] |
每年6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 海地 [5] |
每年7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 多米尼加共和国 [5] |
每年8月第二个星期日 | 巴西 [5] |
每年9月第一个星期日 | 新西兰、澳大利亚 [5] |
每年9月的新月日 | 尼泊尔 [5] |
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日 | 卢森堡 [5] |
每年10月第三个星期日 | 俄罗斯 [6] |
每年11月第二个星期日 | 爱沙尼亚、芬兰、挪威、瑞典 [5] |
每年12月5日 | 泰国 [5] |
节日习俗
美国
在美国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和思念,人们采纳了布鲁斯·多德夫人的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则表达对亡父的悼念。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起初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向父亲表示敬意。 [1]
德国
德国的父亲节这一天,嗜酒的德国父亲们可以想喝多醉就喝多醉,回家后妻子不许过问。 [4]
俄罗斯
俄罗斯的父亲节这一天,俄罗斯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庆祝活动,男士们不用上班工作,可以尽情享受生活,开怀畅饮,女性们还会向男士们赠送礼物以示祝贺。 [4]
日本
日本的父亲节这一天,女儿们要为父亲做好三件事,首先写一封挚爱的信,在父亲跟前朗读,感谢父亲一生的辛劳;其次,女儿要和父亲一起泡澡,并且帮父亲搓搓背;最后,女儿要给父亲一个拥抱。 [4]
韩国
每年的5月8日是韩国的双亲节。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穿着黄色衣服,去往寺庙为国王祈福,为父亲祝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