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服

鎖定
中華服,是政協委員李延聲在中國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關於設計國服的提案中設想的中國國服。李延聲認為“中華服”的設計應體現華夏文化的理念與精神,應莊重、大氣、方便。一定要體現中國的民族特色、時代精神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中文名
中華服
設計理念
莊重、大氣、方便
案    例
中山服
分    類
中國國服

目錄

中華服簡介

中山裝曾一度被世界公認為中國的“國服”。1911年辛亥革命後孫中山設計了中山裝。1929年,國民政府將中山裝定為禮服。中山裝雖然在建國後並未被明確定為國服,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黨和國家領導人帶頭穿中山裝,大部分國家公務人員也將其作為制服。直到現在在一些重要的國際場合,許多名人仍習慣於選擇以中山裝亮相。
李延聲委員認為:孫中山先生在當時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設計的中山裝主要着眼於政治考慮,略顯簡陋,還不能完全展示中華民族獨有東方美學神韻,因而也就不能承擔新時期國服的重任。
李延聲委員提案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對外交往空前頻繁,國服問題的重要性開始日益凸顯出來。2001年上海舉行的國際峯會(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身着“中式唐裝”集體亮相。這使得唐裝在海內外華人中迅速流行開來。然而新唐裝由於設計不夠理想,雖然華麗,但顯得不夠莊重,有點俗氣。在迅速流行之後很快又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2006年3月17日,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國際服裝論壇以“和諧·時尚·國服”為主題,邀請海內外專家為中國國服尋找答案。最近幾年,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紛紛提出建議,要求國家正式確立國服。有鑑於此,李延聲委員特提出建議設計“中華服”作為國服的提案。

中華服設計內容

政協委員李延聲
第一,新的國服擬稱“中華服”。國服必須體現一種共同的民族認同。因此,新的國服全稱“中華民族服”,簡稱“中華服”。
第二,在“中華服”的標準上,建議在多種民族服裝中選擇元素,以古代“漢服唐服”為主,汲取西式服裝的長處。
第三,“中華服”的設計應體現華夏文化的理念與精神,應莊重、大氣、方便。一定要體現我國的民族特色、時代精神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第四,“中華服”應適應不同場合的需要,是一個系列,包括男裝、女裝和童裝等。以禮服為主,可用於官方人士國際交往、國內重要政治、文化場合,民間還能用於重大傳統民族節日、婚禮、成人禮、祭禮等重要場合。建議將春節和國慶節確定為國服日。
第五,為體現國服設計的莊重性和嚴肅性,建議以文化部門為主成立“中華服”設計評審委員會,邀請各方面專家學者擔任評委,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設計出能真正體現中國民族精神和時代風貌的國服。
第六,擬定《國服條例》,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在條件成熟時報請國家立法機關以法律形式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