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攀雀

鎖定
中華攀雀(學名:Remiz consobrinus):體重7.5-11克,體長100-115毫米。體型纖小,雄鳥頂冠灰,臉罩黑,背棕色,尾凹形。雌鳥及幼鳥似雄鳥但色暗,臉罩略呈深色。 虹膜深褐色,嘴灰黑色,腳藍灰色。
一般棲息於近水的葦叢和柳、樺、楊等闊葉樹間。除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羣。性活潑,行動敏捷,常在樹叢間飛來飛去。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的葉,花,芽,花粉和汁液。捕獲獵物的方式和一般的山雀相同。分佈於俄羅斯的極東部及中國東北;遷徙至日本、朝鮮和中國東部。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外文名
Chinese Penduline-tit
中文學名
中華攀雀
拉丁學名
Remiz consobrin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亞    目
鳴禽亞目
山雀科
攀雀屬
中華攀雀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Swinhoe, 1870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中華攀雀形態特徵

中華攀雀雄鳥前額黑色,頭頂灰色具褐色羽幹紋。眼先黑色,前部與額部黑色相融,後部沿眼中部和頰上部一直向後延伸到耳羽均為黑色,形成一條寬闊的黑色帶斑,其上有一窄的白色眉紋,其下為白色的頰下部,黑色帶斑處於此二白色包圍中極為醒目。後頸和頸側暗栗色,形成一半圓形領圈。上背棕褐色,下背、腰和尾下覆羽沙褐色或沙棕色,尾羽暗褐色,內外翈均具窄的淡皮黃色羽緣,翅上小覆羽、中覆羽棕褐色,大覆羽慄褐色,羽緣淡皮黃色,飛羽暗褐色,外翈棕黃色或皮黃色,內側三級飛羽羽緣淺栗色。頦、喉、胸、腹至尾下覆羽等整個下體概為皮黃色,頦、喉稍淡,有時近白色。 [3] 
雌鳥額、眼先,經眼下部和頰上部到耳羽暗棕栗色,上體沙褐色,頭頂灰色稍深具淡褐色羽幹紋,其餘與雄鳥相似,但羽色略淡而少光澤。 [3] 
虹膜暗褐色,上嘴黑褐色或灰黑色,下嘴灰色或灰黑色,腳鉛灰黑色或鉛藍色。 [3] 
大小量度:體重♂8-11克,♀7.5-10克;體長♂100-115毫米,♀100-109毫米;嘴峯♂8.5-10毫米,♀9-10.5毫米;翅♂52-59毫米,♀51-56.5毫米;尾♂42-50毫米,♀42-47毫米;跗蹠♂13.5-14.5毫米,♀13.5-14.8毫米。(注:♂雄性;♀雌性) [3] 

中華攀雀近種區別


中華攀雀
體量
體重♂8-11克,♀7.5-10克;體長♂100-115毫米,♀100-109毫米
長10-11釐米,體重8-12.5克,雄鳥翼展54-58毫米,雌鳥53-57毫米
特徵
體型纖小,雄鳥頂冠灰,臉罩黑,背棕色,尾凹形。雌鳥及幼鳥似雄鳥但色暗,臉罩略呈深色。 虹膜深褐色,嘴灰黑色,腳藍灰色
最具特色的標誌是頭部兩側的寬黑帶和赭石臀部。性別差異很小。雄鳥頂冠灰,臉罩黑,背棕色,尾凹形。雌鳥及幼鳥似雄鳥但色暗,臉罩略呈深色。虹膜深褐色,嘴灰黑色,腳藍灰色
圖片
中華攀雀 中華攀雀
歐亞攀雀 歐亞攀雀

中華攀雀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半荒漠地區的疏林內,尤以臨近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楊樹林、榆樹林和柳樹林等闊葉林中較常見,遷徙期間也見於蘆葦叢。 [3] 

中華攀雀生活習性

除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羣。性活潑,行動敏捷,常在樹叢間飛來飛去,功在枝間跳躍,有時又喜歡倒懸在枝端盪來盪去。冬季成羣,特喜蘆葦地的棲息環境。鳴聲細小而單調,柔細而動人的哨音tsee;較圓潤的piu及一連串快速的siu聲。鳴聲似雀鳥,“tea-cher”的主調接si-si-tiu副歌。 [3] 
主要以昆蟲為食,尤其是繁殖期間,幾乎全吃昆蟲。所吃食物種類主要有楊扇舟蛾、楊尾舟蛾、黃剌蛾、褐邊綠剌蛾、楊卷葉蛾、楊枯葉蛾、楊毒蛾、藍目天蛾、夜蛾等鱗翅目昆蟲幼蟲以及小甲蟲、楊紅葉甲、蜂等其他昆蟲。此外也吃蜘蛛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冬季多吃雜草種子、漿果和植物嫩芽。 [3] 

中華攀雀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日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俄羅斯聯邦(東亞區)。 [4] 
中國分佈於內蒙古、黑龍江、香港、清涼峯保護區、六盤山天目山、怒山、河北白洋淀。 [3]  [5] 

中華攀雀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5月初雄鳥即開始佔區,雄鳥不斷的在樹冠枝葉間鳴叫以招引雌鳥,營巢在楊樹、榆樹、柳樹等闊葉樹上。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此間雄鳥異常興奮,它們先在細軟的枝條末端用樹皮纖維和羊毛打個結作為巢的懸掛處,然後以此織成一縱向圓環,再由圓環織成半球形的提籃狀,最後織成頂端留有左右對稱的兩個圓形小孔的袋狀巢,最後其中一個小孔被封死,別一個小孔則橫向延伸出來織成一管狀出口。在這織巢期間,親鳥每一次銜着一嘴的毛來到巢枝,圍繞着枝子轉圈,將嘴中含着的羊毛裹纏在枝子上。攀雀有高超的攀緣技巧,它將這項表演性的技巧的實用性發揮到了登峯造極,在自己的築巢時應用得嫺熟快捷,像雜技或者體操表演,很快它就在枝子上轉了好幾圈子將銜來的羊毛緊緊地纏裹在樹枝上,而後在纏繞的粗粗的兩根樹杈間依稀拉起絲絲縷縷的纖維,然後繼續在樹枝上“翻單槓”纏繞,兩根樹枝間絲絲縷縷的纖維慢慢擴展為一條“鋼索”。 [3] 
巢呈囊袋狀,主要由樹皮纖維、羊毛、蒲絨、楊絮、柳絮等編織而成,結構相當精巧,懸吊於喬木柔軟的細枝末梢,很像一個懸掛的葫蘆。巢頂端側面月一管狀開口,供親鳥出入。營巢基本完成,但以後仍不斷在內壁用楊絮和柳絮加厚,直到產卵期間亦不停止。每個巢從開始營造到最後完成需要8-12天。巢的大小為長12-16.5釐米,寬8.4-10.5釐米,深8.5-10釐米,外徑3-4.5釐米,巢口內徑2-3.8釐米,巢口管長0.9-4釐米。 [3] 
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一年繁殖1窩,一天產1枚卵,通常每巢產3-9枚,多為7-8枚,卵白色,光滑無斑,卵長橢圓形,大小17毫米×12毫米。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化,孵化期13-15天,雛鳥晚成性。孵卵和育雛均以雌鳥為主,留巢期17-20天。 [3] 

中華攀雀保護現狀

中華攀雀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4]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中華攀雀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