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基督教會閩中協會

鎖定
閩中協會的前身是公理會和美部會。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國外佈道會派傳教士楊順(即約翰遜·史蒂芬)和弼履仁夫婦來福州,以中洲為立足地,在江南橋畔賃屋傳教。翌年把傳教中心擴展到南台鋪前頂保福山(今吉祥山),附設保福山學校為中國最早的一所近代學堂。
中文名
中華基督教會閩中協會
前    身
公理會和美部會
地    址
鋪前堂鐘樓
創始人
傳教士楊順(即約翰遜·史蒂芬)和弼履仁夫婦
簡介
咸豐三年(1853年)美部會派盧公義來榕接替楊順,續辦一所聖經齋,稱福音精舍,是一所免費的寄宿學校。
隨後,美部會先後派遣摩嘉立牧師和吳思明牧師到榕主持福州差會兼任學校主理。
咸豐八年(1858年)摩嘉立在福州鋪前頂修建救主堂(今鋪前堂),是美部會在福州建立的第一個基督教堂。
隨着信徒逐年增加,傳教範圍也由福州城外擴大到城內。同治二年(1863年)美部會派麻林與夏察理來榕主持福州差會。並在九仙山(今于山)北麓購地沿街建一座“L”型白磚樓取名聖教樓,並在荒山坡地上蓋起四座洋式平房,作為福州差會辦事機構和外國傳教士聚居地(俗稱“洋界”)。
經過“福音精舍”首批培養的華人傳道如沈守真、鄭信灼、宋玉興、林用敏、劉孟湜等畢業後,“宣教”工作才有新的進展。同治三年至四年(1864~1865年)間,開拓長樂、永泰傳教地,建鋪前頂、太平街、梅花、長邑、永泰、南嶼6座教堂。外國傳教士人數逐年下降,傳教工作多由華人擔任。這時,福州差會還委託格致書院開辦傳道培訓班,培養華人傳教人員。從這個培訓班畢業的學員有4大名牧“翁、邱、吳、馬”(即洪山堂翁懷友、福世堂邱景年、水部堂吳瞻鬥及東門堂馬良英)以及李玉祿、郭百禎和李汝統等人,女生有沈文英、許蘭金等人。初授傳道職務,後男性被按立牧師。
福州為美部會差會駐在地。辦事處在太平街,設總幹事、副總幹事各1人,會計、秘書若干人,並設有各種委員會,推行教務及佈道工作。協會每年開會一次,討論興革事宜及按立牧師。
總幹事由中國牧師或外國傳教士擔任,但實權操在外國傳教士之手。當過總幹事的有楊順、弼履仁、刑孟文、裨益知、倪樂舒、高品、司馬德、麻安德等。
閩中協會前20年間信徒僅64人,傳道9人。裨益知主理經學書院,在短時間內培養出40多名傳道,建立11個教堂。當時閩中協會設在花園路一號。1956年成立福建大會時遷秀冶裏河沿(今僑聯大廈)。1958年又遷鋪前堂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