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人民共和國梧州海關

鎖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梧州海關簡稱“梧州海關”,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梧州口岸設立的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寧海關的隸屬海關。 [1] 
中文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梧州海關
外文名
WUZHOU CUSTOMS DISTRICT P.R.CHINA
辦公地址
廣西梧州市西江四路5號 [1] 
性    質
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
行政級別
正處級 [1] 
隸屬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南寧海關
現任關長
郝雲 [1]  [5] 
機關機構
14個(截至2023年11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梧州海關歷史沿革

  • 近代海關
十九世紀初美國攝影師張伯林拍攝的梧州海關老照片 十九世紀初美國攝影師張伯林拍攝的梧州海關老照片 [4]
1897年2月4日,英國政府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續議緬甸條約附款》,專條規定將廣西梧州開放為通商口岸。同年6月4日,在梧州大東橋沿岸正式設立梧州關,又叫洋關,由外國人任關務主管(稱税務司)。 [2] 
1913年3月3日,在梧州大較廠原鄂國公廟成立梧州關監督署,任命胡銘為監督,代表中國政府在設關地區行使海關主權,管理“新關”和“府關”,但税務司和海關監督職責不同,互不干涉,因此,海關監督不了“新關”,只管“府關”,後來“府關”劃歸“新關”管理,海關監督連“府關”也管不了,只是徒有虛名。
1920年,兩廣軍閥開戰。同年6月26日,梧州宣佈獨立,西江航運停航,海關業務中斷。
1923年7月19日,孫中山委任黃建勳為梧州關監督兼交涉員。
1939年,為防止日貨走私內地,梧州設粵桂戰區稽查處,於1941年移交梧州海關。
1943年9月,首次由中國人楊明新任梧州關税務司。
1944年9月22日,日軍侵佔梧州。梧州關內遷田東辦公,並在玉林設立辦事處。
1945年8月16日,梧州光復。梧州關從田東、玉林遷回梧州辦公。
1946年,國民政府重新對外開放沿海口岸,梧州不再列入開放之列,故梧州關於1947年改為支關,受粵海關領導。
1949年,國民政府規定,梧州輪船可直航香港,但只准本國船航行。同年4月16日,梧州支關升格為粵海關梧州分關。
  • 現代海關
1949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同年12月5日,梧州市軍管會派軍代表何礪鋒、副代表楊步雲、李旅接管粵海關梧州分關。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梧州海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梧州海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梧州海關關區分佈

  • 本級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梧州海關業務轄區範圍為梧州市(岑溪市、蒼梧縣、藤縣、蒙山縣),監管作業場所包括李家莊碼頭作業區、赤水港作業區、梧州國際快件監管中心、梧州綜合保税區。監管業務類型包括一般貿易貨物監管、來往港澳小型船舶監管、快件監管、出入境衞生檢疫、動植物檢驗檢疫和進出口商品法定檢驗等。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梧州海關機構設置

  • 內設機構
梧州海關內設機構11個,包括:辦公室、人事政工科、綜合業務科、物流監控科、監管一科、監管二科、監管三科、監管四科、監管五科、企業管理與核查科、統計分析科、財務科、技術科、綜合技術服務中心。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梧州海關榮譽表彰

2005年獲第一批“全國文明單位”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梧州海關文化特色

梧州海關舊址
梧州海關舊址七座建築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歷經時光打磨,見證着百年商埠梧州的滄桑鉅變。梧州海關舊址建築羣掩映在繁茂枝葉中,靜靜佇立。每棟建築三至四層高,風格相似又各自藴含獨特設計。圓弧拱形的露台落地窗、黛綠色的琉璃瓶狀欄杆別具西歐風格。 [7] 
文明實踐活動
梧州海關“春雨”志願者服務團隊 梧州海關“春雨”志願者服務團隊
以支部為單元開展文明實踐活動,依託“春雨”志願者服務團隊,以黨員和年輕幹部為骨幹,定期發佈任務,積極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年內參加文明交通勸導服務活動884人次、服務時長:884小時,走進駐地所屬社區進行志願服務,派出志願者258人次,服務時長575小時。 [8] 
“黨建+文明”宣傳教育
利用機關黨委黨課堂+晨讀半小時+線上測試,傳播文明風尚。2020年共推出63期推送,通過積極宣傳和引導,展現梧州海關的良好形象。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