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

鎖定
中國人口眾多,在世界各國中位居首位。中國從1970年代開始執行計劃生育政策。中國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官方説法為共有56個民族,一些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自治的政策。中國人口的官方語言是漢語,各地方有多種方言,但通行的口語和官方語言都是漢語普通話
2014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達1367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10萬人。其中,男性人口70079萬人,女性人口66703萬人,男性人口比女性多3376萬人。 [1]  2015年,全國總人口是13.75億人,未來峯值人口約為14.5億人。到2050年,全國總人口預計仍有13.8億人,勞動年齡人口大體會增加3000萬左右,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會有所降低,這樣使人口的結構更趨於均衡。 [2]  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比2018年末增加46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60%,比2018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户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4.38%,比2018年末提高1.01個百分點。 [3]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佈,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 [7-8]  2022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 [12] 
中文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
外文名
Popul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地    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總數量
141175萬人(2022年) [11]  [13] 
女性人口
68969萬人(2022年) [13] 
男性人口
72206萬人(2022年)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國家人口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11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總人口為13億人。 [4]  (詳細數據見主詞條: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3年1月18日公佈的數據,截止2012年12月31日,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3億5404萬。
國家統計局2008年11月3日發佈的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以來,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貫徹落實,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由1980年的22.2%下降到2007年的20.1%;至2010年,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至19%。  [4] 
改革開放30年,我國人口數量平穩增長,人口素質全面提高,就業人數成倍增加。 [4] 
2008年11月,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每5個勞動年齡人口只需擔負不到2個少兒和老年人口的撫養,人口年齡結構處於黃金時期。 [4] 
2010年5月,國務院公佈《全國人口普查條例》,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7月,我國人口學界首次提出建設“三型”社會理念。 [4] 
2012年4月,國務院公佈《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人口年均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2‰以內,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3.9億人以內。 [4] 
至2011年7月,中國的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指標均處於發展中國家最好水平。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從68歲提高到73.5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類發展指數從0.53上升到0.66,是全球提高最快的國家之一;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成為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的典範。2010年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4.83歲,比10年前提高了3.43歲。 [4] 
現階段,中國人口眾多的國情沒有改變,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仍然面臨較大壓力;勞動年齡人口在到達峯值後緩慢下降,勞動力成本趨於上升,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人口素質提出了迫切要求;人口流動遷移活躍,城鄉人口分佈出現根本變化,對社會管理和人口管理帶來新的挑戰;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偏高,成為社會和諧面臨的重要問題。 [4] 
未來一個時期,人口數量問題仍然是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人口素質、結構和分佈問題將逐漸成為影響經濟社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面對新形勢,中國政府把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作為戰略任務,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總體部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4] 
中國將堅持和完善現行生育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着力提高人口素質,加快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問題,促進社會性別平等;引導人口有序遷移和合理分佈,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完善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應對人口老齡化;建立健全家庭發展政策,促進家庭和諧幸福。 [4]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人口數據

2021年5月11日10時,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並答記者問。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會上通報,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全國人口中,男性人口為723339956人,佔51.24%;女性人口為688438768人,佔48.76%。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7。 [9] 
詳細數據見主詞條: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佈。漢族人口為128631萬人,佔91.1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547萬人,佔8.89%。與2010年相比,漢族人口增長4.93%,各少數民族人口增長10.26%,少數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個百分點。民族人口穩步增長,充分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各民族全面發展進步的面貌。 [10] 
2023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207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死亡率為7.37‰;自然增長率為-0.60‰。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人力資源

2010年9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白皮書。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多年來,中國政府採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使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發生了顯著變化。人力資源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09年底,中國總人口達到133474萬人(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其中,勞動力資源106969萬人,比2000年增加11267萬人;就業人員77995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1120萬人,分別比2000年增加5910萬人和7969萬人。 [5] 
國民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中國實行教育優先的發展戰略,建成了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2000年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大幅提升,職業教育得到重點加強,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2009年,全國普通高中在校生2434.28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2195.16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在校生2144.66萬人,在學研究生140.49萬人。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就業人員的受教育水平顯著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9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5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9.9%;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4 年。 [5] 
就業人員產業佈局日趨優化。隨着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比例大幅下降,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例有較大提高。2009年,第一、二、三產業就業人員的比例由2000年的50.0∶22.5∶27.5改變為38.1∶27.8∶34.1。 [5] 
人才資源開發取得積極進展。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中國政府制定和實施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統籌推進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等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經過多年努力,人才資源總量不斷增加,人才素質明顯提高,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人才使用效能逐漸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14億人。 [5] 
收入、衞生、社會保障等人力資源發展的保障條件逐步改善。隨着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實現了穩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人民幣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人民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49年的44元人民幣提高到2008年的4761元人民幣。國家大力開展公共衞生體系建設,為國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衞生機構28.9萬個、衞生技術人員522萬人、醫院和衞生院牀位396萬張。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推動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2009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3550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合計超過12億人;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2715萬人、14896萬人和10876萬人。中國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至2009年底,有2347.7萬城鎮居民和4759.3萬農村居民享受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國家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扶貧開發,2009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為3597萬人,貧困發生率為3.6%。 [5]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性別構成

2022年,男性人口72206萬人,女性人口68969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9(以女性為100);我國人口總量有所減少,城鎮化率持續提高。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老年人口

2013年2月27日,我國第一部老齡事業發展藍皮書——《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京發佈。報告認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與工業化、城鎮化相伴隨,老齡問題的嚴峻性是全世界少有的。藍皮書指出,2012年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黨的十八大作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的戰略部署;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到法律高度;新農保與城居保實現了制度上的全覆蓋,與此前建立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一道,為百姓織就了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障網。 [6] 
截至2012年底,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4億,比上年增加891萬,佔總人口的14.3%。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將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4.8%。2034年突破4億,2054年突破4.72億。同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進入負增長。少兒人口撫養比從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老年撫養比從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動社會總撫養比從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6] 
中國老年學學會公佈的數據,我國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百歲老人不斷增加,近10(1999-2009)年來百歲老人約以每年2500人的速度增長。2009年中國十大壽星平均年齡117.6歲,新疆喀什的老壽星薩迪克·薩伍提,維吾爾族,生於1887年8月9日,現住喀什市澤普縣,蟬聯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榜首。 [6] 
2009年5月22日,萊州市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正式命名為“中國長壽之鄉”。這是我國第十個、山東省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也是我國北方地區第一個長壽之鄉。截止到2009年3月底,萊州市共有百歲老人87位,佔全市總人口的10.1/10萬;80歲以上老人2.64萬人,佔該市總人口的3.1%。 [6] 
截至2010年11月,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佔農村老年人口的37%,城鄉家庭養老條件明顯缺失。 [6] 
自2011年7月1日起,啓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屆時,我國5000多萬城鎮非從業居民,可自願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年滿後領取含有政府補貼的養老金。這是一項重大制度建設。它意味着中國人“老有所養”的千年願望即將初步實現。2011年8月16日發佈的《2010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全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57億人,比2009年增加2157萬人,增長9.2%。 [6] 
全國18個省份建立了80週歲以上高齡老人津貼制度,22個省份建立了生活困難老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城鄉各類養老機構發展到4萬多個,養老牀位390多萬張,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覆蓋率達到65%。預計到2015年,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牀位將達30張,養老服務設施將基本滿足社會需求。 [6] 
居家養老在中國老年福利服務體系中處於基礎地位,是中國長期形成的養老模式。此外,中國民政部門還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為居家養老提供有力的支持。到2015年,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將基本覆蓋我國100%的城市社區和50%以上的農村社區,我國將基本建立起形式多樣、方便適用、廣泛覆蓋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