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

鎖定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是2013年10月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年會暨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文名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
作    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5-06
ISBN
9787030446190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內容簡介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第2輯)》是2013年10月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年會暨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書共收入論文28篇。內容涉及“嵩山與中原”“文化譜系與社會變遷”“農業、手工業與社會”“嵩山·中原·文明”幾個方面。本書可供從事考古學、歷史學相關學科的研究者和愛好者參考、閲讀。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目錄信息

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綜述 趙春青 任偉 張穎(1)
在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王巍(12)
從區域研究到全局認識——在2013年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上的總結髮言 李伯謙(14)
中原地區現代人類行為的出現及相關問題 王幼平(19)
李家溝遺址與中原農業的起源 王星光(28)
嵩山腹地凹形地貌與嵩山文明 周昆叔 宋豫秦 張國輝(39)
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的幾點思考 趙春青(48)
嵩山聖山説姜維宋豫秦 張穎(52)
試論嵩山文明中心的形成 武家璧(61)
中原早期城址與嵩山文明 馬世之(82)
試論中原地區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的特點 楊育彬(87)
中原地區文明起源與形成的五個特性及其意義 竇志力 陳曉(96)
中原地區古代文明形成特徵探討 鄭傑祥(108)
孟莊龍山古城與共工文明 李慧萍(112)
關於中國早期冶銅術起源的探討 王建平(120)
銅石並用時代的豫東 張致政(143)
“文明時代”的中原和環太湖地區——不同軌跡和道路的比較 方向明(168)
論文化交流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中的地位與作用 靳松安 張建(182)
中原地區兩批距今4000年前後的王室玉器及有關問題 朱乃誠(205)
玉石之路與中原文明形成的資源依賴——石峁玉器新發現的歷史重建意義 葉舒憲(221)
先秦時期中原地區都城遺址人口遷移的初步研究——以陶寺遺址與二里頭遺址為例 趙春燕(233)
三代本土與外來文化考古人類學研究 易華(240)
早期夏文化新探 袁廣闊(244)
略論二里頭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從南窪二里頭聚落的發現談起 張繼華(259)
二里頭文化第四期應該仍為夏文化 錢燕(265)
鄭州商城手工業者居葬關係研究 冉宏林(288)
探尋商代第一都的文字新線索——寫在鄭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辭再發現10年際 李維明(297)
關於天亡簋的幾個問題——再論“王凡三方,王祀於天室” 井中偉(309)
後記(317) [1]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圖書目錄

封面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
內容簡介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學術顧問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編輯委員會
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綜述
在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從區域研究到全局認識——在2013年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上的總結髮言
中原地區現代人類行為的出現及相關問題
李家溝遺址與中原農業的起源
嵩山腹地凹形地貌與嵩山文明
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的幾點思考
嵩山聖山説
試論嵩山文明中心的形成
中原早期城址與嵩山文明
試論中原地區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的特點
中原地區文明起源與形成的五個特性及其意義
中原地區古代文明形成特徵探討
孟莊龍山古城與共工文明
關於中國早期冶銅術起源的探討
銅石並用時代的豫東
“文明時代”的中原和環太湖地區——不同軌跡和道路的比較
論文化交流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中的地位與作用
中原地區兩批距今4000年前後的王室玉器及有關問題
玉石之路與中原文明形成的資源依賴——石峁玉器新發現的歷史重建意義
先秦時期中原地區都城遺址人口遷移的初步研究——以陶寺遺址與二里頭遺址為例
三代本土與外來文化考古人類學研究
早期夏文化新探
略論二里頭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從南窪二里頭聚落的發現談起
二里頭文化第四期應該仍為夏文化
鄭州商城手工業者居葬關係研究
探尋商代第一都的文字新線索——寫在鄭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辭再發現10年際
關於天亡簋的幾個問題——再論“王凡三方,王祀於天室”
後記
彩圖
封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