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育6號

鎖定
中育6號是我院棉花所選育的小麥新品系,1996年參加河南省區試。2001年8月通過了全國品種審定,定名為中育6號。中育6號產量三要素結構協調而穩定,植株較矮,株型緊湊,生長穩健,高產潛力大。抗逆力強,高抗條鏽病,其它病害較輕;抗倒伏,耐寒,耐旱,抗乾熱風,對温光反應遲鈍,適播期長,產量穩定。籽粒蛋白質含量高,麪筋強度適中,適於加工製作大眾食品。
別    名
95中44
中文學名
中育6號
植物界
種子植物門
亞    門
被子植物亞門
單子葉植物綱
禾本目
禾本科
小麥屬
小麥
分佈區域
河南省北部、山東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和河北省南部
品種來源
煙1604/中育3號

中育6號品種簡介

中育6號 中育6號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麥2001009
品種名稱:中育6號(原名95中44)
品種來源:煙1604/中育3號
省級審定情況:2000年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1] 

中育6號特徵特性

半冬性,熟期比對照魯麥14號晚1天。分櫱力中等,株高77釐米左右。長芒,白殼,白粒,每穗35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抗倒伏能力一般。經鑑定,高抗條鏽病,慢葉鏽病,中感白粉病和紋枯病。品質分析,容重813克/升,蛋白質含量13.7%,濕麪筋含量25.4%,沉降值24.1毫升,吸水率55.7%,麪糰穩定時間2.7分鐘。 [1] 

中育6號產量表現

1998、1999兩年參加國家黃淮北片冬小麥水地組試驗。1998年平均畝產445.7公斤,比對照增產6%,差異顯著,居12個參試品種首位;1999年平均畝產470.9公斤,較對照增產4.8%,差異不顯著,居12個參試品種第4位。2000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6.2公斤,比對照增產3.6%。 [2] 

中育6號栽培要點

適宜播期為10月5日~15日,畝基本苗12~15萬。播前施足底肥,灌好越冬水、返青水。及時防治病蟲害,多雨年份在孕穗期防治白粉病。高水肥地種植時,注意防止倒伏。 [2] 

中育6號審定意見

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適宜於河南省北部、山東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和河北省南部冬麥區中上等水肥地種植。 [2] 

中育6號研究背景

中育6號 中育6號
研究針對黃淮麥區小麥品種高而不穩,或穩而不高的問題,確定以兼具高產潛力和綜合抗性好,產量穩定為選育目標。採用了多親本聚合雜交。雜種後代採用本室創新的改良系譜法(暫名)改選株為選穗,改株行為穗穴、穗行,擴大鑒定圃,提高了選擇效果。本研究育種目標明確,符合生產需要,親本選配得當,育種程序和方法有較大改進,較好地解決了小麥高產與抗病、抗倒、早熟,矮稈與早熟,高產與穩產等有一定難度的矛盾問題。1997-2000年參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組區試、生產試驗和全國黃淮北片區試及生產試驗,連年增產,五年67點次,平均畝產464.0公斤,比對照平均增產5.61%。2000年9月通過了河南省品種審定,2001年8月通過了全國品種審定,定名為中育6號。中育6號產量三要素結構協調而穩定,植株較矮,株型緊湊,生長穩健,高產潛力大。抗逆力強,高抗條鏽病,其它病害較輕;抗倒伏,耐寒,耐旱,抗乾熱風,對温光反應遲鈍,適播期長,產量穩定。籽粒蛋白質含量高,麪筋強度適中,適於加工製作大眾食品。中育6號投放生產後深受河南、山東、安徽、河北等地生產部門和農民的歡迎,特別是河南省北、中部表現更好,累計推廣面積已達1413.1萬畝,還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