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秋日聞海上捷音

鎖定
《中秋日聞海上捷音》是康熙皇帝的詩,説出了他的喜悦。康熙大帝統一台灣的偉業終於完成,割據21年的台灣小朝廷終於結束。從台灣先是被荷蘭人強佔、後被鄭氏集團割據、再被中央政府統一的過程來看,分離是暫時的,統一是長遠的。 [1] 
作品名稱
中秋日聞海上捷音
作    者
愛新覺羅·玄燁
創作年代
1683年
文學體裁
詩歌

目錄

中秋日聞海上捷音背景介紹

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施琅一到台灣,立即公佈《安民生事示》、《嚴禁犒師示》,嚴肅軍紀,安撫民心,以報答台灣黎庶的盛情盛德。10月4日,施琅在鄭克塽、劉國軒、馮錫範的陪同下,祭奠鄭成功。施琅這位愛國英雄,放棄了私仇家恨,以民族大義、國家利益為重,肯定了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歷史功績。鄭成功、施琅兩將軍,雖説各自打擊的對象不一,但都成了民族英雄,為捍衞祖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承天府裏好不熱鬧,第二天,即康熙22年(1683年10月5日)8月15日,中秋節,慶祝統一台灣的儀式在東寧南坊孔廟廣場進行,共慶祖國的統一。 [1] 
消息傳到北京,康熙大帝喜不勝收,諸位大臣歡欣鼓舞,朝廷內外共慶統一。康熙23年(1684年)元宵節,為慶祝統一台灣,康熙皇帝賜封功臣。在康親王傑書宣讀的詔書中,敕封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為靖海侯,延平王鄭克塽為正黃旗海澄公,武平侯劉國軒為天津總兵、封爵伯,台灣忠誠伯馮錫範為正白旗伯爵,……事實説明,統一後完全能夠保證鄭氏集團的利益,更符合台灣民眾和大陸人民的利益。 [1] 

中秋日聞海上捷音原文

萬里扶桑早掛弓,水犀軍指島門空。
來庭豈為修文德,柔遠初非黷武功。
牙帳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