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甸刺玫

鎖定
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 Bijh.)是薔薇科薔薇屬植物,灌木,高2-3米;枝粗壯,弓形,紫褐色,散生粗壯彎曲皮刺。小葉7-13,連葉柄長 5-13(-20)釐米。花單生,基部有葉狀苞片;花梗短粗。長3-6釐米,密被絨毛和散生腺毛。果實扁球形,綠褐色,外面散生針刺,萼直立;宿存。花期6-7月。 [1] 
分佈於中國雲南(中甸)。多生於海拔2700-3000米的向陽山坡叢林中。 [1] 
中甸刺玫是珍貴的高山花卉資源,是高海拔地區的園林綠化樹種,也是月季雜交育種的重要親本材料。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中甸刺玫
拉丁學名
Rosa praelucens Bijh.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薔薇科
薔薇屬
中甸刺玫
命名者及年代
Byhouwer,1927
保護級別
極危(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極危 )

中甸刺玫形態特徵

中甸刺玫
中甸刺玫(6張)
灌木,高2-3米;枝粗壯,弓形,紫褐色,散生粗壯彎曲皮刺。小葉7-13,連葉柄長 5-13(-20)釐米;小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3.5(-6)釐米,寬7-12(-23)毫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上半部有單鋸齒或不明顯重鋸齒,下半部全緣,上面暗綠色,上下兩面密被短柔毛,下面在葉脈及邊緣密被長柔毛;小葉柄和葉軸密被絨毛和散生小皮刺;托葉大部貼生於葉柄,離生部分三角形或披針形,兩面被柔毛,邊緣有腺毛。 [7] 
花單生,基部有葉狀苞片;花梗短粗。長3-6釐米,密被絨毛和散生腺毛;花直徑(5)8-9釐米;萼筒扁球形,外被柔毛和稀疏皮刺,萼片卵狀披針形,頂端葉狀,全緣,內外兩面均密被絨毛狀長柔毛或外面基部近無毛,比花瓣稍短;花瓣紅色,寬倒卵形,長3-4.5釐米,先端圓或微缺;雄蕊多數,長於花柱;花柱離生,密被長柔毛。果實扁球形,綠褐色,外面散生針刺,萼直立;宿存。花期6-7月。 [1] 

中甸刺玫近種區別

從小葉形狀與毛被、萼筒形狀與花朵顏色、大小等特徵看,中甸刺玫頗與玫瑰Rosa rugosa Thunb.)有若干相似之處,有人認為該種可作為小葉組與桂味組的中間連索。 [1] 

中甸刺玫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雲南(中甸)。多生於海拔2700-3000米的向陽山坡叢林中。 [1]  中甸刺玫分佈地理位置為 27°15′00″-27°41′16″N,99°43′58″-99°51′53″E。其分佈相對集中區域在小中甸鎮內,主要以斑塊樣分佈在海拔3241-3279米向陽山地叢林內。分佈區域植被類型屬於青藏高原東南部山地寒温性針葉林亞區域的山地寒温性針葉林帶,主要分佈有醋栗、高山柳、山荊子、中甸山楂、滇楊、香柏、麗江雲杉、黃花木、秦艽、狼毒花、續斷 、蒿、三分三等。 [2] 
分佈地屬高原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温5.8℃,極端最高氣温26.5℃,極端最低氣温-19.4℃,無霜期10天,全年無夏季。乾濕季分明。6-10月為濕季,11-5月為乾季,年均降水量849.8毫米。植被類型主要有亞高山灌叢、亞高山草甸及亞高山寒温性針、闊葉林,土壤為棕壤、暗棕壤及草甸土。 [4] 

中甸刺玫主要價值

中甸刺玫是珍貴的高山花卉資源,是高海拔地區的園林綠化樹種,也是月季雜交育種的重要親本材料。 [2] 
中甸刺玫 中甸刺玫

中甸刺玫保護現狀

中甸刺玫保護級別

中甸刺玫已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收錄,根據國際自然與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等級系統,中甸刺玫屬於易危(VU)種。 [2] 

中甸刺玫瀕危原因

自身原因:中甸刺玫分佈區域較窄,僅限於雲南省德欽州香格裏拉縣的小中甸盆地。單個種羣中甸刺玫數量較少,且各種羣間距離較遠,種間交流較少,可能導致種羣退化、自交現象嚴重,進而造成繁殖力衰減等問題。在資源利用上,中甸刺玫種羣內的伴生種與其處於相同的地位,當自然資源匱乏時,易形成劇烈的種間競爭。中甸刺玫種子具有長達6個月的休眠期才能萌發;另外,中甸刺玫外種皮十分堅硬,有多層厚壁細胞組成的排列緊密的表皮細胞。由於外種皮的緻密性和內種皮的緊密包裹,致使種子吸水困難,從而缺乏萌發的必備條件。現場採樣發現,中甸刺玫多數果實中沒有飽滿的種子。中甸刺玫種羣屬於衰退型,幼樹較少,老年個體佔比較大,種羣更新慢。種羣以三級和四級植株為優勢,缺乏幼苗和大樹,幼齡個體數不足成為其種羣發展的限制性因子。中甸刺玫幼苗中萌櫱苗較多,實生苗較少。這可能與中甸刺玫羣落處在衰退期有較大關係,也可能是導致中甸刺玫瀕危的原因之一。 [2] 
外在原因:調查發現,中甸刺玫生境多為土層稀薄的路邊、山坡等地,其個體較瘦弱,枝條不繁茂,果實較少,而在當地的藏民家中和香格里拉格桑花卉公司栽培的中甸刺玫生長旺盛,觀賞價值較高。説明困難的生長環境是中甸刺玫瀕危的重要因素。在喬木層中,中甸刺玫難以形成以其為優勢樹種的植物羣落,一般情況下以共優種或次優種與其他闊葉樹組成混交林。此外,中甸刺玫生境的破碎化現象嚴重,種羣受隔離程度較高,呈現出“島嶼狀”。由此説明,中甸刺玫植株的競爭能力較弱,也是其瀕危的原因之一。此外,暴露的環境造成人為踐踏、採摘較嚴重。 [2] 

中甸刺玫保護措施

中甸刺玫由於受困於自身生物學因素和受生境的破壞及人為採挖的影響,其種羣數量逐漸減少,有滅絕的危險。為此,必須及時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以避免中甸刺玫在短期內瀕臨滅絕。針對中甸刺玫的瀕危現狀和利用價值,提出以下保護策略:
  1. 從保護原有生境入手,在中甸刺玫自然分佈區內設立保護小區,實行封閉式保護,保護其賴以生存繁衍的原生地生態系統,消除人為經濟活動對其生存構成的威脅,為中甸刺玫及其傳粉昆蟲的生長提供生態保障。 [4] 
  2. 對無法控制人為干擾的分佈地,應儘快採取中甸刺玫植株的遷往異地保存措施。由於中甸刺玫生態幅較窄,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因此,遷地保護及繁殖設圃應儘可能在其自然分佈區域及其鄰近區域內,以利該種羣的擴展。 [4] 
  3. 重視中甸刺玫規模化繁殖技術的研究,積極開展種羣迴歸工作。規模繁殖技術不僅可滿足人們栽培中甸刺玫的需要,減緩對其野生資源的消耗,而且為該物種遷地保護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也是開展其迴歸工作和恢復野生種羣的基礎。因此,中甸刺玫的規模繁殖研究是其保育工作最為重要的課題。 [4] 
  4. 利用藏族宗教信仰進行中甸刺玫保護的宣傳教育。中甸刺玫大齡植株被香格里拉的藏民奉為心中的“神樹”,對於村旁的這些神樹,藏民是不允許破壞的,這從客觀上保護了中甸刺玫資源,是村邊上百年的中甸刺玫古樹得以保存的原因。因此,可通過高僧以生態保護講座等形式,宣傳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古老理念,挖掘人們心中的自然生態保護意識,影響人們的行為,而有效地保護中甸刺玫等物種資源。 [4] 

中甸刺玫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CR)。 [5] 
參考資料
  • 1.    中甸刺玫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潘麗蛟,關文靈,李懿航.珍稀瀕危植物中甸刺玫種羣結構與空間分佈格局研究[J].亞熱帶植物科學,2018,(第3期):229-234
  • 3.    中甸刺玫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9-20]
  • 4.    關文靈,李世峯,宋傑,潘麗蛟,牛紅彬.雲南特有瀕危植物中甸刺玫的分佈特徵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12,(第1期):88-93
  • 5.    中甸刺玫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系統[引用日期2021-06-08]
  • 6.    中甸刺玫 Rosa praelucen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13]
  • 7.    中甸刺玫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