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營養湖

鎖定
中營養湖 mesotrophic lake 屬於貧營養湖和富營養湖之間的過渡類型湖。水的顏色、溶解氧狀況、無機和有機養分以及生物狀況,都介於二者之間,湖內氮、磷濃度還未使湖泊發生富營養化。應加強監測和保護,控制其污染來源,以防止向富營養湖轉化。 [1] 
中文名
中營養湖
外文名
Mesotrophic lake
葉綠素濃度
2.5-8.0 mg/m3
平均透明度
6-3m
性    質
貧營養湖和富營養湖的過渡類型

目錄

中營養湖釋義

中營養湖 mesotrophic lake 水體營養狀況介於貧營養與富營養之間的湖泊,是湖泊由貧營養髮展為富營養的中間階段。生物量及生產力高於貧營養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中營養湖幾項具體指標為:平均總磷濃度10~35mg/m,平均葉綠素濃度2.5~8.0mg/m,平均透明度6~3m。

中營養湖轉化

湖泊按生物生產力可分成貧營養湖、中營養湖、富營養湖三個類型,即使沒有人為因素對湖泊的影響,貧營養湖也在慢慢地變成中營養湖,中營養湖再慢慢地變成富營養湖 [2]  。也就是説湖泊是有壽命的,通常在數千年到數萬年以上。湖泊形成初期,湖盆還保持湖盆形態時,營養鹽類缺乏,浮游植物等生物的生產力極少,這樣的湖叫貧營養湖、由於湖泊周圍的河流或森林裏長年累月地不斷流入營養鹽類或懸浮物,使得湖水中的營養鹽類不斷地增多。為此浮游植物的繁殖變得旺盛,而捕食這些浮游植物的浮游動物也多起來了。湖底裏懸浮物和生物的殘骸逐步一點一點地堆積,使湖底變淺。底泥又進行分解,營養鹽溶出,從而湖水的營養鹽濃度逐漸增多。這樣的湖內營養鹽蓄積起來,生物的生產力增大的湖泊叫富營養湖。介於貧營養湖和富營養湖中間狀態的叫中營養湖。假如富營養化過快發展則湖泊就加速變淺,湖中的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岸邊的耐水植物繁茂起來了,湖泊加快向沼澤演化,導致湖泊消失。接着從積水草原變化成草原,最終演化成森林。
富營養化本來是表示湖泊營養鹽類增加,生物的生產力變大的自然現象的用語。但當前已用來表述由於人類的活動所帶來的大量營養鹽類,增大了水域中的負荷,從而使一次生產者異常繁殖的現象了。例如,海灣處發生的赤潮,河流裏着生藻類的增加都可看做是富營養化現象。因此,在這裏所説的富營養化可定義成:由於人為活動引起水域中一次生產力增加的現象。
參考資料
  • 1.    方如康主編.環境學詞典:科學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版:第45頁
  • 2.    (日)都留信也編著 吳錦等譯.環境與微生物: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87年06月第1版:第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