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源鄉

鎖定
中源鄉,隸屬於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地處靖安縣西南部,東鄰羅灣鄉高湖鎮,南界奉新縣澡溪鄉仰山鄉,西毗修水縣黃港鎮,北靠羅灣鄉、武寧縣石門樓鎮,鄉人民政府距縣城70千米; [2]  行政區域面積為159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中源鄉户籍人口為12185人。 [3] 
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中源鄉境域屬靖安縣招賢鄉東源保。2000年12月,西嶺鄉併入中源鄉。 [2]  截至2020年6月,中源鄉轄11個行政村,另轄1個村級單位; [4]  鄉人民政府駐邱家街1號。 [2] 
2019年,中源鄉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3] 
中文名
中源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
地理位置
靖安縣西南部
面    積
159 km²
下轄地區
11個行政村,另轄1個生活區
政府駐地
邱家街1號
電話區號
0795
郵政編碼
330612
車牌代碼
贛C
人    口
12185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中源鄉歷史沿革

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中源鄉境域屬靖安縣招賢鄉東源保。
清同治九年(1870年),隸屬靖安縣招賢鄉南源都崇阜裏和龍津裏。
清宣統元年(1909年),隸屬東源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龍頭坳至封門坳區域屬五區第一聯保,封門坳至管京坳區域和西嶺區域,屬五區第二聯保。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第一聯保改為東源鄉,第二聯保改為古竹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東源鄉與古竹鄉(西嶺區域另設西嶺鄉)合併,仍稱東源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廢保甲,設立7農會。
1950年,隸屬五區,分設新進、新建、團結3鄉。
1952年,劃為三坪、合港、邱家、山下、團結、互助6小鄉。
1955年,三坪、合港、邱家、山下4鄉合併為東源鄉,團結、互助2鄉合併為向務鄉,均隸屬西頭區。
1956年7月,撤銷西頭區。
1958年,設立東源公社。
1984年,恢復鄉村,“東源”改為“中源”。
2000年12月,西嶺鄉併入中源鄉。 [2] 

中源鄉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中源鄉轄有三坪、堖上、合港、邱家、船灣、山下、港口、古竹、向務、龍丘、洞下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46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中源鄉轄11個行政村:邱家村、三坪村、堖上村、合港村、船灣村、山下村、港口村、向務村、古竹村、洞下村、龍坵村;另轄1個村級單位:大杞山林場生活區; [4]  鄉人民政府駐邱家街1號。 [2] 

中源鄉地理環境

中源鄉位置境域

中源鄉地處靖安縣西南部,東鄰羅灣鄉高湖鎮,南界奉新縣澡溪鄉仰山鄉,西毗修水縣黃港鎮,北靠羅灣鄉、武寧縣石門樓鎮,鄉人民政府距縣城70千米; [2]  行政區域面積為159平方千米。 [3] 

中源鄉地形地貌

中源鄉地處九嶺山脈,境內地形起伏,層巒疊嶂,地勢西南部高於東北部。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峯有20座,境內最高峯為北部九嶺尖,海拔1794米;境內最低點位於東部向務村,海拔350米。 [2] 

中源鄉氣候

中源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涼爽,氣温比靖安縣城低3℃左右,多年平均氣温14.4℃,全年無霜期247天左右,初霜日在11月上旬末,終霜日在4月上旬,年平均降水量1759毫米。 [2] 

中源鄉水文

中源鄉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一條是北潦南河,發源於西部白沙坪,另一條是南源河,發源於南部茶坪,南源河在古竹村境內匯入北潦南河,北潦南河中源段全長42千米。 [2] 

中源鄉自然災害

中源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洪災、風災和冰雪災害。 [2] 

中源鄉自然資源

中源鄉境內北部獅子崖、毛公洞一帶,有鎢、錫、銅、鉬、閃鋅等金屬礦,東部向務村有石英礦,南部三坪村和西部堖上村有瓷土礦,水能資源有可供發電水能藴藏量1.53萬千瓦,集鎮邱家街有水温達到41℃的温泉。 [2] 
2011年,中源鄉有耕地面積14200.5畝,人均1.23畝,山林面積約24萬畝,其中毛竹林面積約3000.5畝,國家公益林約4000.5畝。 [2] 

中源鄉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中源鄉轄區總人口1.1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65人,城鎮化率4.78%,另有流動人口2300人。總人口中,男性6507人,佔55.07%;女性5309人,佔44.93%;14歲以下2260人,佔19.1%;15~64歲8386人,佔71%;65歲以上1170人,佔9.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1790人,佔99.8%;有少數民族26人,佔0.2%。 [2] 
截至2017年末,中源鄉常住人口為11458人。 [1] 
截至2019年末,中源鄉户籍人口為12185人。 [3] 

中源鄉經濟

中源鄉綜述

2011年,中源鄉財政總收入1434.1萬元,比上年增長38.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32.4萬元,比上年增長58.8%;人均財政收入1247元,比上年增長27.5%。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 [2] 
2019年,中源鄉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3] 

中源鄉農業

2011年,中源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其他農作物主要有白茶、紅薯、大豆、蔬菜等;養殖業主要是養殖生豬、牛、雞、鴨、娃娃魚、鱉等,森林覆蓋率達86%,農業總產值1705萬元,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8.6%,生產糧食5878萬噸,生豬飼養量7078頭,家禽年飼養量1.9萬羽。綠色環保農產品有綠色無公害大米和高山蔬菜,農業開發項目有金銀花種植基地。 [2] 

中源鄉工業

2011年,中源鄉工業以木竹精深加工、礦產、小水電為主,工業生產總值3.2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70%,規模工業企業3家,實現工業增加值0.8億元,比上年增長18.5%。 [2] 

中源鄉商貿

2011年末,中源鄉有商業網點105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1.6%;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510萬元。 [2] 

中源鄉金融業

2011年末,中源鄉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586萬元,比上年增長21%;各項貸款餘額4018萬元,比上年增長13.8%。 [2] 

中源鄉電信業

2011年,中源鄉有全年電信業務收入86萬元。 [2] 

中源鄉社會事業

中源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中源鄉有幼兒園4所,小學5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20萬元。 [2] 

中源鄉文體事業

2011年末,中源鄉有綜合文化站1個,農民業餘劇團1個,演職人員24人;羣眾文化劇院1個,座位800個,農民詩社1個,社員120名;農民書畫院(協會)1個,農民書畫愛好者150名,1999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農民書畫之鄉”;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1個,農家書屋6個,藏書0.8萬冊,20個新農村建設點安裝了健身器材。 [2] 

中源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中源鄉醫療衞生機構19個,門診部(所)19個,病牀2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95張,專業衞生人員45名,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7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1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6%,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1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0427人,參合率95%。 [2] 

中源鄉社會保障

2011年,中源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6户,人數54人;醫療救助7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95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68户,人數541人,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人;敬老院1家,牀位125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21人。 [2] 

中源鄉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中源鄉有郵政所1處,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8千米,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固定電話用户87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達到32%;移動電話用户2540户;寬帶接入用户940户。 [2] 

中源鄉基礎設施

  • 能源
2011年末,中源鄉有供電企業1家,發電企業24家,發電3053萬千瓦時,其中高壓輸電線路8條,總長度136.7千米,用電負荷80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63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99.5%。 [2] 

中源鄉交通運輸

2011年末,中源鄉境內有223等兩條省道,是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 [2] 

中源鄉歷史文化

中源鄉地名由來

中源鄉有北潦南河源頭,而南河“即上潦水中源”,故得名中源。 [2] 

中源鄉人文風情

中源鄉村民以客家人居多,有製作果脯特產的傳統習俗。 [5] 

中源鄉文物古蹟

中源冰臼
中源鄉有中源冰臼,是一條延綿5千米長的古河道上分佈500多個“冰臼”。當地有關部門通過比對相關資料後認為,該“冰臼”符合資料記載的冰臼特徵,推測是兩三百萬年前冰川運動遺蹟。“冰臼羣”在中源鄉港口村一個重山環繞的小河谷。據考察人員介紹,從現場看,“冰臼”大多呈口小底大特徵,臼體的平面一般為圓形、橢圓形、匙形和不規則半圓形。最大冰臼直徑近3米,最小冰臼直徑也有十多釐米,平緩寬敞的基岩冰牀磨蝕現象。該地村民把這些分佈在河牀上的石臼叫做“石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