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港村

(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風景區下轄行政村)

鎖定
中港村,隸屬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自然保護管理局,位於幕阜山脈東南部、九宮山下,村域面積16平方千米。 [1] 
中港村落建在山坡河畔,有5個自然灣,1個湖,3座橋樑,3個觀景亭,房屋為典型的鄂南山村民居特色。 [2]  中港村各村灣均分佈在河谷兩側,其中以周家大屋人口最為集中,達350餘人,大屋祖祠與民居融為一體。 [3]  中港村屬九宮山六大景區之一,景區分佈有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家大屋古民居、九宮十八潭。 [2] 
2014年11月17日,中港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 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4] 
中文名
中港村
村落屬性
行政村
所屬政區
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風景區
村域面積
16平方千米
形成年代
清代
保護級別
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文物局等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7日

中港村歷史沿革

中港村村落歷史

南宋祥興年間(1278年—1279年),周壽可自江西南昌府遼田始遷居通山六都官堰莊,壽可公第四子文泰公(二世祖)於元泰定元年甲子(1324年)又由官堰分居牆背,文泰公之後添習公(七世組)於明正統四年已未(1440年)由牆背遷居至上週南岸,添習公之後永豐公(十七世祖)遂於清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年)攜子派五公遷入中西港,建周家大屋定居。 [5]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國民黨通山縣中學遷址周家大屋,歷時三年之久,隨後國民黨某軍26師醫院曾駐紮於此。 [6] 

中港村建置沿革

通山自宋乾德二年(964年)建縣,下設裏堡,明成化元年(1465年)至清順十八年(1661年)設六里,中港村域內村落屬六里轄內。康熙三年(1664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改裏為都,域內村落屬六都船埠堡。民國年間,廢都設區、鄉、保,域內屬橫埠鄉船埠保,解放後域內屬船埠鄉。
1958年,中港村隸屬九宮山地方國營楠竹廠,歸湖北省森林管理處管轄,期間,武漢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在村內辦校。
1973年9月,中港村隸屬國營九宮山林場。
1979年,中港村隸屬九宮山管理處。
1984年2月,成立九宮山鎮人民政府,中港村屬之。
2002年12月,九宮山鎮撤銷,中港村隸屬九宮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2003年4月,九宮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更名九宮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中港村屬之。
2006年後,中港村隸屬九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5] 

中港村地理環境

中港村位置境域

中港村,隸屬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自然保護管理局,位於幕阜山脈東南部、九宮山下,毗鄰江西武寧縣上湯鄉,方圓18平方千米, [2]  村域面積16平方千米。 [7] 
中港村

中港村地形地貌

中港村位於湖北省東南部丘陵地帶,四面環山,三面環水,門前鴛鴦水,背靠青龍山。 [7] 

中港村自然資源

中港村山林面積12000餘畝,其中楠竹林6500畝,雜木林3000畝,人造林2000畝,山地500畝。境內森林茂盛,植被完好,森林覆蓋率為98%。 [2] 
中港村掠影 中港村掠影

中港村村落格局

中港村建村智慧

周家祖派五公建莊時,因九宮山下山深林密,楠竹資源豐富,就地取材,以楠竹為原料以山溪水為動能,製造羊山紙,以維持整個大家族的生計,也成就了周氏後人一條長久的生財之道。這種傳統作坊一直延續到建國前才停止,鼎盛時羊山紙暢銷漢口、陽新,周家後代也出過不少土財主,這種就地取材,發展地方經濟模式仍有其現實指導意義。 [3] 
周家大屋從外遠觀好似一座城堡,渾然一體。走進屋內又宛如一座迷宮,家家相連,户户相通,分中有合,閤中有分,整個家庭和睦如一家親,出現緊急情況如盜賊時,整個家族又能團結一心,一致應付不測之事。 [3] 

中港村空間佈局

中港村各村灣均分佈在河谷兩側,其中以周家大屋人口最為集中,達350餘人,大屋祖祠與民居融為一體。大屋後背專門闢室設有學堂,以供周氏族上孩子讀書,甚至姓氏村灣孩子同樣可以前來就讀,不分彼此。 [3] 
大屋下首是2009年村內30多户村民集資修建的仿古民俗街,為遊客食宿提供服務。民俗街面向鴛鴦湖(攔河壩攔水成湖),背枕青龍山,風景優美,是遊客休閒的好地方。 [3] 
大屋前場是綠化帶,栽有桂花樹、杏樹等花木。空場上有一仿古的碾盤,碩大的石碾,昭示着周氏先人昔日的榮光。 [3] 
中港村導覽圖 中港村導覽圖

中港村經濟社會

中港村人口

截至2019年5月,中港村總人口412人、112户,主要姓氏為周、嚴、阮、程。村莊周姓和阮姓較大,周姓為三國大將周瑜的後裔,明朝時從江西遷移至此。 [2] 

中港村經濟

中港村楠竹資料豐富,每年產楠竹18萬枝,水電站2座。鄉村旅遊發展基礎良好,已創辦30多家農家旅館。中港已經開發投用的旅遊項目有九宮十八潭、仿古一條街、農家旅館、鴛鴦湖、水上樂園;開發中的項目有芋頭平度假村、竹海迷宮、世紀公園;納入開發計劃的項目有攀巖、懸崖棧道、野果園。
截至2018年末,中港村種植業42户,以泡桐、樟樹、桂花為主;養殖業27户,其中養雞6户,養鴨3户,養豬15户,養羊3户。中港村依託九宮山發展鄉村旅遊業,年綜合收入220萬元。 [2] 

中港村主要景點

中港村周家大屋

周家大屋宛如一座迷宮,佔地
周家大屋 周家大屋
4400平方米,內建祖祠、會客房、廳堂、廂房、閣樓(閏房)、書堂、廚房等136間,天井48個。大屋內以祖官吏為軸心,分秀、丁、財三大派房,派五公長子主特家計,居中為秀門(祖祠),老二居右為財門(南側),老三居左邊為丁門(北側),三大派房各分大門出入,相對獨立,但各自關閉大門,三個派房又家家相連,户户相隨,整座大屋渾然一體,足不出大門便能走達136間任何一間。 [3] 

中港村九宮十八潭

九宮十八潭位於九宮山中港村內,是一個以池潭為主的新景區,里程有4千米,整個景區下部分為深長峽谷,中間部分較為平緩,上部分彎曲綿長。九宮十八潭的名稱分別為芳心潭、丹桂潭、明月潭、仙姑出浴潭、貞節潭、鴛鴦潭、牛郎潭、織女潭、相思潭、玉龍懷春潭、羞花潭、閉月潭、圓夢潭、情侶潭、君子潭、念慈潭、碧劍潭、星斗潭。景區兩側高峯聳立,茂林修竹遍插其間,一潭連一潭,一潭高一潭,步步為潭,處處有池,池潭形狀各有不同,十八潭的名字也高雅別緻,鮮明生動。 [2] 
九宮十八潭 九宮十八潭

中港村歷史文化

中港村村名來歷

中港村位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宮山南麓,村落夾在兩山之間,一條小河從村中流過,故名中港村。 [2] 

中港村歷史人物

周壽可,通山周姓始祖,南宋祥興年間(1278年—1279年),自江西南昌府遼田遷居通山六都官堰莊。 [5] 
周志遠,明武宗正德年間(1505年)拔貢,通山官堰莊人,任德陽縣知縣升南京兵馬指揮司正,授承德郎,諡號安忠。 [5] 
周永豐,周家大屋一代祖,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攜子派五公遷入中西港,建莊定居。 [5] 
周派五,字錫湖,排行老五,被鄉里舉為鄉耆。當家後擴建周家大屋,一分為三,三大房相對獨立,但又連為一體。 [5] 

中港村文物古蹟

中港村周家大屋保存完好的文物主要有:石碾、古櫟樹、花轎、繡花牀等。
石碾
周家大屋祖人派五公建莊後,建起碾場造紙,成就了周氏族人的生財之路,鼎盛時有碾場14座,羊山紙遠銷漢口、陽新等地。現今大屋村頭遺留下來的一個個石碾子,雖殘缺不全,卻足可見證周氏族人昔日碾房的輝煌。 [3] 
古櫟
周家大屋背後僅存一棵參天大樹古櫟,四人才能合圍,高約40米,具體有多少年周氏後人無從説起。因為據代代相傳,永豐公攜子派五建莊時,這樹已兩人合圍般大了,林業部門考察後結論是不低於600年。 [3] 
花轎
周家大屋僅存的一頂花轎,是周家大屋迎親時必備的。相傳就是派五公用來為三個兒子迎親的,有200多年了。花轎迎親起源於唐代馬拴轎,到了宋代,百姓不能騎馬,才改為人抬轎,併成了定規沿襲下來。周家大屋花轎隊與別地不同,前面新郎與牽轎娘為先導,隨後是人抬花轎新娘,後面是樂隊、嫁妝隊,吹吹打打,熱熱鬧鬧。直到新郎家門口,新郎才掀開轎簾轎門,牽轎娘牽出新娘交給新郎入洞房,向眾人分撒山棗與花生和喜糖,預祝早生貴子之意。 [3] 
繡花牀
周家大屋內,幾乎家家房內仍存放着繡花牀。據稱,繡花牀有三種樣式,套用現在的話,簡單型、一般型、豪華型。富裕一點人家一般都睡豪華型的。這種繡花牀由三部分組成,一重叫三元門,中間簾內開門,四周雕花木閣,與牀連為一體,內是70公分寬與牀同齊的紅漆木橙,這是牀上人專放鞋子的。二重是大橙,有三尺寬,能睡人,夫妻扯皮睡大橙可能就是這個説法,這是牀上人寬衣解帶用的。三重才是正牀,整個繡花牀四周封閉,紫閣畫屏就是一座畫舫,透出一種富貴人家的浪漫温馨。 [3] 
航拍中港村 航拍中港村

中港村物產美食

楠竹
中港村擁有竹林近萬畝,譽為九宮竹海,砍伐楠竹並出售是村民主要生產方式和經濟來源之一。每年約出售楠竹萬支,收入170餘萬元。
竹筍
出售楠竹筍和水竹筍也是中港村居民收入來源之一。春節前後挖冬筍,清明前後挖春筍、抽水竹筍。竹筍中含有在量鈣和粗纖維,通山俗説話吃筍“硬腳杆”,清明後,竹筍大量出土,村民便製成綿筍(幹筍)出售,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七彩魚
九宮山下的清水育出七彩魚,七彩魚又叫紅鰭,又呼錦鱗魚,古代曾被列入五大貢魚之首。身上五顏六色,在清溪水中游動,宛如一團錦簇漂盪在水中。這種魚只能生長在海撥270--800米的山溪中,離開了低温、清溪水,就難以存活。清淨環境育出的七彩魚這味山珍,必然味道鮮美。據《藥物志》記載,七彩魚“性温而降,味甘而清,補腦益智,清清隊診,延年益壽,為滋補佳品”
羊山紙
古代中港村祖人們大都以造羊山紙為業為生。建國後便廢棄了,村莊遺留下來的石碾如今成為了這段歷史唯一見證。 [8] 

中港村榮譽稱號

2014年11月17日,中港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4] 
2016年12月28日,中港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的中國傳統村落。 [9] 
中港村自然環境 中港村自然環境

中港村旅遊信息

  • 交通
遊客在通山縣城東站乘車,直達九宮山山門處,下車即到。自駕遊客,經通山縣城沿106國道過橫石街後南拐,沿沙(壠)銅(鼓包)線12千米至九宮山山門處左拐過小橋即到。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