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樞能量理論

鎖定
由於選擇性注意的過濾器模型、衰減模型以及反應選擇模型沒有得到實際上的相關研究證據,因而心理學家開始關注人們會選擇什麼樣的信息去注意這樣的問題,從而提出可以把注意比作聚光燈,即屬於一種能量分配系統,也就是中樞能量理論 [1] 
中文名
中樞能量理論
所屬學科
心理學

目錄

中樞能量理論定義

在中樞能量理論 [1]  中,注意被看做是能夠用來執行任務的數量有限的資源或能量,能量或資源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配,這就是中樞能量理論。 [1] 

中樞能量理論依據

人的注意可以集中在一項或幾項任務上,並可以隨意的轉移,猶如聚光燈。處於聚光燈中心的刺激得到最精細的加工,而處於邊緣的刺激得到的加工比較初級,當注意長時間的停留在一個刺激項目上時,或者需要長時間的聚光燈才能看清楚刺激時,其他刺激就得不到加工。得不到加工或加工不夠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是由於刺激本身的限制,二是由於能量資源限制 [1] 

中樞能量理論性質

Kahneman [1]  提出的能量分配模型較好的體現了中樞能量理論。該模型是聚光燈比喻的發展,認為注意能量或資源與喚醒水平相關,喚醒受情緒、藥物、肌緊張、強刺激等因素的影響。喚醒水平越高,可利用的注意能量越高,反之則越低。在這個模型中,分配策略起最重要的作用。

中樞能量理論實驗證據

Posner和Boies [1]  在實驗中要求被試進行雙作業操作:主要作業是字母匹配,實驗實現呈現一個視覺預備信號,然後呈現一個刺激字母50ms,一秒後在呈現第二個字母,要求被試儘快判斷第二個字母和第一個字母是否相同並作出按鍵反應;第二個伴隨任務是聽覺覺察任務,即在第一個任務的進行中,通過耳機偶爾給被試呈現一個元音,要求被試聽到元音時用左手食指進行按鍵反應。實驗結果證明了中樞能量理論的預測。
參考資料
  • 1.    樂國安,韓振華.認知心理學:南開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