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旨

鎖定
中旨,漢語詞彙。拼音為:zhōng zhǐ ,釋義:1.皇帝的詔諭。2.唐宋以後不經中書門下而由內廷直接發出的敕諭。3.符合君主的意旨。
中文名
中旨
時    代
唐、宋皇帝
方    法
唐、宋皇帝
出    處
《睢州志·袁可立傳》

目錄

中旨釋義

1.皇帝的詔諭。2.唐宋以後不經中書門下而由內廷直接發出的敕諭。3.符合君主的意旨。

中旨出處

《史記·商君列傳》

中旨例句

1、皇帝的詔諭。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乃詔陪侍,奉述中旨。”
唐 羅隱 《使者》詩:“使者銜中旨,崎嶇萬里行。”
清 藍啓肅 《送郭華野總制湖廣》詩:“中旨才傳出 漢 宮,直教歡喜到兒童。” [1] 
2、唐 宋 以後不經中書門下而由內廷直接發出的敕諭。
宋 王讜 《唐語林·方正》:“今奉太后中旨,有命學士草廢立令。”
《宣和遺事》前集:“ 貫 ( 童貫 )由此恃功,稍專軍政,選置將吏,皆取中旨,不復關朝廷矣。”
《明史·鄒智傳》:“然或進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陰執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2] 
3、符合君主的意旨。
《史記·商君列傳》:“ 鞅 復見 孝公 ,益愈,然而未中旨。”
南朝 梁 沈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起予聖懷,發言中旨。”

中旨相關解釋

唐、宋皇帝自宮廷發出親筆命令或以詔令不正常通過中書門下,直接交付有關機構執行,稱為中旨。 《睢州志·袁可立傳》:“可立曰:‘殺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顧可脱乎。’已而,果得中旨赦之,可立不為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