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日近代教育關係史

鎖定
《中日近代教育關係史》是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曉。本書論述了1895年至1945年中日兩國教育關係的歷史演進、特徵,以及不同羣體和代表人物的獨特作用。 [1] 
書    名
中日近代教育關係史
作    者
楊曉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年12月1日
頁    數
463 頁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107183560
版 次
1
所屬分類
教學理論

中日近代教育關係史內容簡介

《中日近代教育關係史》在近代中日教育關係史料的發掘和事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全書以文明的衝突與融合為切入點,從文化心理層面探究了中國傳統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轉換,日本對華教育侵略與中國人民維護教育主權的鬥爭等,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中日近代教育關係史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強敵與先生——民族危機下的教育選擇
第一節 中日教育關係易位的歷史際遇
一、從洋務教育看中國人的心理弱勢
二、來自日本明治維新教育的啓示
第二節 甲午戰爭後中國學習日本教育的導向與政策
一、康有為以“以強敵為師”的立論
二、維新運動時期學習日本教育的改革嘗試
三、清政府赴日留學和考察教育政策的確立
第二章 留學與考察——民族屈辱下的教育壯舉
第一節 《勸學篇》與留學日本熱
一、《勸學篇》與救亡圖存
二、遊學與社會改革
三、遊學取向從“西藝”到“西政”
四、留日學生對“速成”遊學的批評
五、對留學日本教育中民族歧視的抗議
第二節 教育官員、學者:的赴日教育考察
一、清末日本教育考察的概況
二、中日教育官員、學者的教育認識交流
三、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與實踐
第三節 日本回應中國赴日留學與考察活動的個案
一、從事中國留學教育與考察活動的動機
二、與中國留日學生的衝突與磨合
三、赴中國的教育考察
四、改革中國教育的建議
第三章 模仿與改革——民族覺醒中的教育變遷
第一節 留學日本與國民教育思想的生成
一、留學日本教育與民族國家理想的建構
二、以日本為媒介吸收西方國民教育的思想原素
三、留日學生、學者提出的國民教育思想
第二節 清末中國教育改革的示範者——日本教習
一、日本教習湧人中國的歷史契機
二、日本對日本教習去華的不同認識
三、新式學堂對日本教習的大量需求
四、清末各級各類學堂中的日本教習
五、日本教習對中國教育近代化的作用
第三節 西方教學思想由日本導入中國的個案分析
一、赫氏“形式教學階段”由日本導人的契機、途徑與內容
二、赫氏“形式教學階段”由日本導入的文化特徵
三、赫氏“形式教學階段”導人中國後的實踐形態
第四節 癸卯學制與近代日本學制
一、近代日本學制對癸卯學制的重要啓示
二、癸卯學制對近代日本學制的借鑑
三、中日學者對癸卯學制的評論
第五節 《教育敕語》與《教育宗旨》
一、《教育敕語》的文化特質及其歷史作用
二、《教育敕語》導人中國的基本脈絡
三、清末中國《教育宗旨》的頒佈
第五節 模仿日本教育對中國教育改革的影響
一、提倡國民教育
一、批判科舉制度
第四章 選擇與融合——民族復興中的教育成長
第五章 批判與重構——民族崛起中的教育道路
第六章 獨立與對抗——民族救亡中的教育生命
結語
一、中日近代教育關係揭示反傳統教育的歷史沉澱過程
二、中日近代教育關係是西學東漸與根源意識互動的結果
三、中日近代教育關係建立在中國近代主體之上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