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日文化

鎖定
《中日文化》,文化類刊物,月刊,1941年1月1日創刊於南京,由中日文化協會出版組編輯出版。地址位於南京香鋪營。該刊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館藏最晚一期為1944年3月第4卷第1期。中日文化協會為汪偽政權下的一個致力於“在文化上植親善之基礎”的組織,成立於1940年7月,總會設於南京,並在上海、武漢、蚌埠設有分會。褚民誼為該會理事長,汪精衞、阿部行信、陳公博等人為名譽理事長。日本投降後,該會解體。 因認為“文化為立國之要圖,兩國之文化果能從此融會貫通,則雙方朝野人士之情感,自然融洽而能共同發揚東方之文明,由此以達善鄰友好之目的”。而《中日文化》就是該會從事於文化貫通活動的一部分。
中文名
中日文化
語    種
中文
創刊時間
1941年
出版週期
月刊
作    者
由中日文化協會出版組編輯 [2] 
出版社
由中日文化協會出版組編輯出版

中日文化辦刊宗旨

《中日文化》即以“闡揚東方文化,溝通中日學術思想為宗旨”,服務於日本對於中國的侵略。

中日文化欄目方向

該刊分通論、專論、譯述、雜著和文藝等部分,同時,“凡有關學術,具研究性者均可容納”。其中佔據大部分篇幅的內容是研究性的文章,主要刊載在“通論”和“專論”中。這些文章或致力於傳播中國或日本的文化,或注重討論中日文化的交流、融合與合作等問題。如《中日文化提攜的回顧與前瞻》一文就對中日文化的交流和未來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敍述與分析。該刊的“雜著”部分多刊載人文學科方面的研究文章,而“文藝”部分則主要刊載各類文學作品。至於“附錄”部分會刊載一些有關中日文化協會活動情況的文字。
《中日文化》為一份抗日戰爭期間由漢奸創辦於淪陷區的文化刊物。該刊致力於在文化方面推動中日之間的“善鄰友好”,其中刊載了不少討論中日文化問題的文章。故而該刊對於研究日本侵略者和漢奸在文化方面的作為與想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價值。

中日文化文化傳統

《發刊詞》褚民誼
民國二十八年秋,和平運動如怒潮洶湧,一瀉千里。吾人在汪主席領導之下,不斷努力,同志聲應氣求,雲集景從,而民眾之熱望,尤為殷切。在此時際,民誼認為中日兩大民族既已互相諒解,彼此攜手,共圖和平。則正本清源之方,一勞永逸之計,惟有在文化上植親善之基礎,始能在精神上收共濟之效果。因首撰文章,闡發斯旨,披露報章,深得雙方有識之士之贊同。乃集合同志,互相商討,由理論而實踐,創立本會。於七月二十九日,開成立大會於東亞俱樂部,汪主席,阿部大使,依次各部會長官,友邦人士,均翩然蒞臨,盛極一時。而汪主席與阿部大使尤殷殷致勉,對於本會抱無限之希望。同時日本朝野,亦多來電祝賀,慶其成立。同人欣舞之餘,深覺責任之重大,敢不黽勉從事,悉力以赴。數月以來,會務粗具端緒,並修理和平堂,建國堂,圖書館,以為本會開會,辦公,開展覽會及閲覽之用,而各種委員會,亦依次成立,各項舉辦之事業,亦在計劃推進中,茲定於十二月八日補行開幕典禮,此本會成立以來之概況也。竊謂文化為立國之要圖,兩國之文化果能從此融會貫通,則雙方朝野人士之情感,自然融洽而能共同發揚東方之文明,由此以達善鄰友好之目的,殊屬捷徑,而為不拔之基。是故近衞公於聲明三原則之外,對於兩國文化之溝通,亦認為重要焉,本會出版組有中日文化月刊之發行,爰於創刊號,略抒鄙見,弁諸簡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