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心-外圍模型

鎖定
中心-外圍模型,亦稱“核 心-邊緣模型”。一種區域經濟學理論。由美國區域經濟學家弗裏德曼(John R. Friedman)1966年在《區域發展政策》一書中提出,而後在1967年發表的《極化發展的一般理論》中作了系統闡述。其基本觀點:(1) 在若干區域之間會因多種原因使得個別區域率先發展起來而成為“中心”,其他區域則因發展緩慢而成為“外圍”。(2) 中心與外圍之間存在着不平等的發展關係。總體上,中心居於統治地位,具有權威性特徵,而外圍則在發展上依賴於中心,具有明顯的依附性特徵。認為區域發展是通過一個不連續的但又逐步累積的創新過程來實現的。創新起源於區域內少數“變革中心”,並由這些中心向外擴散,周邊地區依附於中心而獲得發展。區域發展過程表現為不平衡發展,核心區的增長會擴大與外圍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中心-外圍模型可以存在於國家之間、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社會羣體和經濟階層之間。 [1] 
中文名
中心-外圍模型
別    名
核 心-邊緣模型
提出者
弗裏德曼
提出時間
1966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