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德文化關係評論集

鎖定
《中德文化關係評論集》是2008年8月1日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雋。本書論述了專業學者的精深研究,並對前賢的“理解之同情”、“温情之敬意”接續學統。 [1] 
中文名
中德文化關係評論集
作    者
葉雋
出版社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8月1日
頁    數
135 頁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44608664

中德文化關係評論集作者簡介

葉雋,男,1973年生於江蘇。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文學博士;兼任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等。先後就讀於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大學,曾在德國、英國、法國等的學術機構做研究。專著有《另一種西學》、《現代學術視野中的留德學人》、《史詩氣象與自由彷徨》等;編撰有《蔡元培:大學的意義》等;合譯有《教育與未來》、《法意哲學家圓桌》、《創新性思維》等。學術興趣現集中於德國文學史、中歐文化交流史、學術史、思想史等,發表論文多篇;同時保持對社會文化的適當關注,發表隨筆多篇。

中德文化關係評論集內容簡介

《中德文化關係評論集》主要內容:中德文化關係的本質是民族文化間的相互資鑑與為我所用!僅有客觀的。德風東漸”不行,現代中國更需要具備主觀能動性的“築渠引水”。外來資源是“水”,傳播路徑是“渠”。引水過程的順利與否,端賴於中國的德國學研究與傳播場域這條小渠的構築與暢通程度。
《中德文化關係評論集》前半部分主要是作者關於中德文學、中德文化關係方面的隨筆散文和書評;後半部分通過對中國德語文學前輩的個案觸摸,激勵後人穩步向前。

中德文化關係評論集目錄

第一輯 德風東漸(中德文化關係研究著作書評)
“德風東漸”與“築渠引水”
一種生成:文化互動與文化積累
1920年前後中德兩國的四部暢銷書
“拓荒之作”與“同情理解”
——讀韓尼胥的《1860一1945年中國留德學生的歷史和影響》
歷史如何展向當代、流往未來?
——讀《中國人留學德國教育》
國別文學漢譯史的意義
中德學術關係之建構
在學術史、文學史雙重視角中求解
——讀《中國文學在德國》
德國文學裏的中國圖景及其思想史意義
花自飄零風塵中
——念楊丙辰先生
清風送爽到天涯
——唸作為北大師長的歐爾克先生
先生百齡,乘風而去
——送張威廉先生
20世紀上半期中國的“德國文學學科”歷程:
——關於張威廉先生的歷史記憶
出入高下窮煙霏
——追念商承祖先生
先生書生,百年知命
——20世紀50年代的馮至先生
馮至先生的德國文學史觀
作為文學史家的馮至與王瑤
旁逸橫出,篳路藍縷
——念劉大傑先生
鳳去台空江自流
——追念李長之先生
江流鳳去人猶在
——讀李長之先生的兩部小書
江山詩人情
——作為德語文學研究者的陳銓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