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庭步月圖

鎖定
《中庭步月圖》是明代文徵明創作的紙本墨筆畫,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中庭步月圖》描繪的是文徵明自京師返回六年後(1532)一個初冬的月夜與來客啜茶聚餐後步於園中賞月話舊的真實記錄,款有“風檐石鼎燃湘竹,夜久香浮乳花熟”和“命僮子烹苦茗"等茶事記錄。該圖與蘇東坡《記承天寺夜遊》一文中描寫的境界相同,全畫筆墨灑脱清雅,畫風平穩細淨、明秀簡雅,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這個特定環境中的情感世界。畫風兼乎於“粗文”“細文”之間,工整文靜中不失粗放清曠,雄渾氣象,是文徵明在這一年齡階段所呈現出來的特有的風格特色,從中可明確感受到文徵明繪畫風格演變的一些基本脈絡。 [1-3] 
中文名
中庭步月圖
作    者
文徵明
創作年代
明代
規    格
縱147.6釐米,橫50.5釐米
材    質
紙本
現收藏地
南京博物院
畫作類型
墨筆畫

中庭步月圖畫作內容

中庭步月圖
該圖描繪了文徵明與來客小醉與後庭院中賞月的情景。
近景部分作坡叢林立的荊棘雜樹,兩書童背靠站立在雜樹從旁,遠遠地靜候主人談話、散步。畫幅右邊為兩株高大的梧桐樹,一前一後互為映照,樹葉稠密濃郁如蓋,似乎能聽到梧桐葉上露滴落下的聲音。左邊則作枯木六七株,遠近錯落,背後則是高士讀書、會客的草堂,前面草堂微露小憑,几上放書一部,零落地擺放兩三茶具,似乎主人夜讀後剛剛離坐而去,正在外面與客人談論詩文。草堂後面又有一草堂,僅露出後面屋脊及前面的座頂。周圍星中字樹叢間,霧氣正線緩襲來,應和着皎潔明亮的月光。遠天之上,代微雲掩映,一輪明月隱現,靜靜地向大地瀉落層層光輝。
畫面中間部分是一片開闊地,庭前院落所在之處,是為左右兩邊的樹木和後面的草堂所圍繞而構成的一個相對密閉的主人活動的空間,為中庭步月的主要空間所在。正是在接近密合的這一空間即草堂前面的小小庭院中,三高士正在月光下緩緩步行。一高士在前徐行回首而言,二高士在後靜隨拱揖以聽,三高士緩步中庭,在明亮的月光下邊欣賞美麗的景緻邊談論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3] 
圖有作者自題:“明河重空秋耿耿, 碧瓦飛霜夜堂冷。幽人無限月窺户。一笑臨軒酒初面。庭空無人萬籟沉。他有碧樹交清陽。龔衣徑起踏流水。拄杖革確驚柄離。風棚石鼎燃湘竹。夜久香浮乳花熟。銀盃和月馮金波。洗我胸中塵百制。更闌鬥轉天蒼然。滿庭夜色霏察煙。蓬萊何處億萬裏。紫雲飛墮闌干前。何人為笑李謫仙。明月萬古人幹年。人幹年,月猶背。 賞心且對博的客。但得常閒似此時,不愁明月無今夕。十月十三夜,與客小醉,起步中庭。月色如基。時碧桐蕭疏。流影在地。人境俱寂。顧視欣然。因命童子烹苦茗啜之。還坐風概,不覺至丙夜。東坡雲:何夕無月。何處無竹柏影。但無我輩閒適耳。嘉靖王辰徵明識。” [2] 
該圖鈐有“文徵明印”白文印、“微仲” 朱文印、“停雲生” 朱文印、" 玉翳山的”白文印。鑑藏印:“休寧朱之赤珍藏圖書” 朱文印,“卧庵” 朱文印,“顧崧之印” 朱文印,“維嶽”朱文印,“虛齋審定” 朱文印,“虛齋鑑載” 朱文印等。 [4] 

中庭步月圖創作背景

《中庭步月圖》所描繪的文徵明與來客小醉與後庭院中賞月話舊形象,是中國曆代繪畫作品中頗為少見庭院月光題材,更是較為稀有的以文人士夫月夜訪談為主題。該圖是嘉靖十一年(1532)文徽明六十三歲時,從中年向老年過渡期間的作品,這一時期正是文徵明畫風成熟、定型的時期。 [3] 

中庭步月圖藝術鑑賞

中庭步月圖構圖

局部圖冊
局部圖冊(3張)
同一般中國畫作品相比,該圖在空間處理上具有鮮明的特點,在圖畫中採取俯視的角度將高士幽隱之所的夜間景色納入畫面,同時兼顧了高遠法、平遠法與深遠法的結合,來構築畫面空間。雖然是小小庭院有限的空間,卻給人以強烈的空間縱深感,幽深、高深、縱深的感覺都在畫面中呈現出來。如對右邊梧桐樹的處理,兩株樹木縱貫全幅,高度遠遠超過遠處的月亮、纖雲的高度,給人以高遠之感,而把遠景部分的月亮、纖雲處理在飄拂的霧氣、遠處的樹梢之上,雖然僅寥寥幾筆,若有若無,但這一處理則進一步將空間向縱深推進,拓展了畫面空間;對後面草堂屋宇的處理,亦是如此,雖然僅僅微露屋脊,但與前面屋字的空空後壁,一實一虛,將庭院促狹的空間繼續擴大,這一處理的結果加強了畫面空間的縱深感。右邊枯木羣樹的處理,則是平遠式構圖法的靈活使用,再加以霧氣的虛化處理,非常自然地加強了畫面的幽深感,這小小的空間能給人以不同的空間感受。這顯然也是畫家富有詩意的精神空間的外化,使人在這一深具形象感的空間結構中體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 [3] 

中庭步月圖筆墨

此圖另一典型的藝術特色是筆墨。全畫幾乎沒有使用任何色彩,僅以水墨的運用就形象地概括出月夜中的物象。畫家不僅刻畫出了月夜中朦朧而清晰的各類物象,而且使人感受到地上、樹叢、土坡、屋宇乃至人的衣服、梧桐樹葉上都有秋天清冷月輝的存在,讓人處處感受到月光流動、瀉落的影痕、聲音。全幅用筆乾濕並用,濃淡相滲,因所描繪的對象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筆法,筆法豐富,更增強了畫面的表現力。如梧桐樹葉以大混點出之,濕筆淋漓,給人以陰鬱濃密之感。同時又以水墨的濃淡深淺來表現遠近的距離,因而用筆既洗練又豐滿,確實是痛快淋漓至極。左邊庭中六七落葉秋樹則以粗筆、細筆、幹筆間以濕筆為輔寫出,遠近錯落,極得枯木寒林之妙。而濕筆、淡墨的運用,使落葉秋木與冬日寒林又有着明顯的區別,刻畫出秋天特有的落寞、寂寥的月夜景色。梧桐樹間、近處雜木叢中以幹筆、濃墨點苔,或繪出雜樹,使畫面層次更加豐富,避免了月夜物象過分平淡所帶來的單一和蒼白之感。遠處落葉秋樹中間及月亮纖雲,又以淡墨略作烘染,這既是描繪月夜遠處情景的需要,而在用筆上又與梧桐樹葉的濕筆渾葉點筆法相映照、襯托,從而避免了右邊濕筆過重而造成畫面左右的不平衡,在畫面處理上起到了均衡畫面的作用。 [3] 

中庭步月圖歷史傳承

該圖鈐“文徵明印”白文方印、“徵仲”朱文方印,另鈴有“停雲人”“玉馨山房”“有餘聞室寶藏”“虛高鑑定”鑑賞收藏印多枚,記錄了該圖收藏、鑑賞的經過。由茲可知,該圖直到民國年間,尚經由龐萊臣的收藏,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成為南京博物院的藏品之一,現仍藏於南京博物院。 [3] 

中庭步月圖重要展覽

2014年初,《中庭步月圖》在蘇州博物館推出 “衡山仰止——吳門畫派之文徵明特展”中展出。 [5] 
2019年11月8日—2020年1月31日,《中庭步月圖》在浙江省博物館推出的“幽居與雅集: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的文士生活展”中展出。 [6] 

中庭步月圖作者簡介

文徵明(1471—1559),初名璧,字徵仲,號衡山居士,江蘇吳縣人。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齊名,號“吳中四子”。正德末以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院待詔。文徵明曾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楨,學畫於沈周,詩文書畫皆工,尤以書畫名重一時。且性情介潔,故隨者甚多,形成了吳門派”。詩詞也有特色,《四庫全書》稱其“雅潤之中,不失法度”。著有《莆田集》。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