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川村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下洋鎮下轄村)

鎖定
中川村隸屬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下洋鎮,位於福建省西南部。中川村是全國著名的僑鄉,被譽為“天下第一僑鄉”。
2016年11月,中川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1] 
中文名
中川村 [2] 
外文名
Zhongchuan Village
別    名
天下第一僑鄉
行政區類別
自然村
所屬地區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下洋鎮
地理位置
福建省西南部
電話區號
0597
郵政編碼
364112
著名景點
中川古村落
車牌代碼
閩F
歷史人物
胡泰興、胡文虎
榮    譽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中川村建制沿革

胡鐵緣公肇基中川時,原有張姓、江姓、謝姓等人家散居四周山麓,鐵緣公於今胡氏家廟處搭寮打鐵為業。隨着胡氏逐漸興盛,張江謝三姓相繼遷出。此時山嶺遍野楓樹。春夏鬱鬱葱葱,綠意盎然;秋冬層林盡染,驚心動魄。因此,最先把此地稱為“楓坑”。後來,先人認為它有偏僻之嫌,便把“楓坑”改為“忠坑”。
二十世紀初,有識之士認為“坑”意味着小,不夠大氣高雅,加上村中有嘩啦啦的溪流淌過,於是又改名為“中川”。

中川村地理環境

中川村的地形特點是西北高東南低,四周山嶺聳峙,中川溪從東北蜿蜒流向西南,形成面積狹小的溪谷地。中川流傳了幾百年的家謠形象地概括了它的地貌特徵:“中川是個好地方,東面有座馬山崗,西面有個祖公堂,南邊有座獅象霸水口,北邊有口大橫塘。啊,故鄉啊,故鄉!” [2] 

中川村人口民族

中川村姓氏源流

中川胡氏的周始祖為胡滿公,系舜帝三十三世孫 [3]  。周武王以元女太姬配滿公,賜之姓媯封於陳(今河南淮陽)。胡陳同源。胡者,滿公之諡也,年老壽長之謂也。宋始祖為南宋高宗朝的翰林院編修、兵部侍郎、資政殿大學士胡銓。九十世胡銓屬於江西奉新縣華林胡氏的一支,定居江西吉安薌城(今青原區值夏鎮)。胡銓的第五代萬九郎,於南宋未年由贛州寧都經寧化石壁移居長汀第三街大塘背。萬九郎的第三子七郎移居下洋,共歷八代。傳到第九代鐵緣公移居中川,為中川胡氏始祖。
中川胡氏的 遷 徙 路 線 為:河南淮陽(宛丘)→四川邛縣→山西永濟(河東)→湖北監利→安徽壽縣→甘肅鎮原(安定郡臨涇)→江蘇宿豫→江西奉新(華林)→浙江吳興→河南固始(光州)→江西奉新(華林)→江蘇南京(金陵)→湖南長沙→江西吉安(薌城)→江西寧都→福建寧化石壁→福建長汀→福建永定下洋→中川村→遠播海內外。自胡鐵緣公1420年肇基中川以來,已歷渡了五百八十多個春秋。 [3] 

中川村著名僑鄉

中川村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海外的華僑比家鄉的人數多幾倍。現中川村有2545口人,居住在海外的華僑約一萬五千人,其中馬來西亞最多,有八千人左右,印度尼西亞有三千人左右,新加坡有二千人以上,其餘的都分佈在各地。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在海外出生,但都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國,其中的一些人還能講一口流利的中川客家話。

中川村經濟概況

中川村人多地少,土地貧瘠,每人大約只有二三分田地,對絕大部分家庭來説,經濟並不寬裕,所謂富翁也只是鳳毛麟角。明末至清初,中川人的先祖胡海隆、胡映日等靠放木材毛竹到潮州以及種植煙葉發財,在廣東潮州、福建汀州、漳州、周邊鄉村等購置了大量田產,收蒸嘗谷成為許多房族重要的經濟來源。但這種情況在清末人口不斷增加的情形之下已成強弩之末。
清末至解放前,中川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有以下方面:1、務農:主要是種植糧食蔬菜煙葉、養豬養雞等。2、經商:在中川和下洋開店鋪。中川因而與峯市一樣有“小香港”之稱,但也是小打小鬧。3、僑匯:因中川生活環境條件不好,因而過番的華僑尤多。所以每年的僑匯一度成為各家的最重要經濟收入之一。中川村因此曾設有“中國人民銀行”。4、挑擔:中川是閩粵邊地之一,許多村民挑土產來往於下洋與大埔(今茶陽)之間,賺取油鹽錢以維持生活。中川挑擔的隊伍達二百人之多,形成永定縣特有的現象。
改革開放以後,中川村的最重要經濟來源是外出打工收入。中川村最大的民俗活動是“元宵迎花燈”,與坎市打新婚、撫市鬧故事、陳東四月八、湖坑作大福等成為永定縣的經典民俗活動,曾被《福建電視台》多次報道。 [3] 

中川村歷史文化

中川村大概簡介

正如績溪胡氏、華林胡氏(僅宋代就湧現了55位進士)創造了璀璨奪目的地域文化一樣,中川胡氏在短短的幾百年間也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家族文化。中川是永定區金豐片區的文化中心,1670年安溪縣儒學胡見龍公捐建“雙湖書院”,後私塾縱橫。1905年錫礦大王鬍子春捐建猶興學校後,海外僑胞更加重視教育,人才疊起。

中川村文化特質

中川村在繼承漢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經過幾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川胡氏家族文化特質。
(一)中川的“六個文化密碼”——九級半的典故、雞內腹的故事、胡氏家謠、族譜三字經、中川暗語、中川預言。這是有別於他姓的文化個性事象,是由中川文化內核特質決定的。
(二)中川的“六字文化特質”:拼、親、孝、教、才、富。那麼,中川文化基因的特質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從文化學的角度來考察,地域文化(包括氏族文化)的特質是由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而首先是自然環境的作用。中川在形成著名僑鄉之前,是一個土地磽薄、人多田少的窮困村,因而有“男人扎條褲帶去過番,女人帶雙絡腳去挑擔”的描述。“由貧而僑,由僑而拼,由拼而富,由富而重孝重親重教,由教而才,由才而興”是中川村文化特質形成的軌跡。
(三)中川的“四位精神偶像”及其影響:“鄉賢公、胡文虎、胡斐才、水客王”是中川的四位精神偶像。中川六字文化特質在他們身上浮雕般凸現出來。他們一官宦,一富商,一教師,一佃農,分別對應着“孝,拼富親,才,教”的文化特質。它們對中川胡氏的文化觀念、心理結構、人格品質產生了潛移默化的“聚變作用”。
中川村的最大孝子是鄉賢公胡貞一。“孝”的本質是仁愛,愛父母愛親友,進而愛鄉愛國愛人類。孝愛觀念深深影響了一代代的中川人,大慈善家綿延迭出。如:檳城僑領胡泰興,“中國的財神爺”鬍子春、“錫礦大王”胡曰皆、“國際大慈善家”胡文虎胡仙父女等。
中川文化有“敢拼敢搏”的因子。因為敢拼搏,所以中川才能誕生出檳城“胡椒大王”胡泰興,馬來亞錫礦大王鬍子春,星加坡“萬金油大王”胡文虎,香港“新聞女王”胡仙,印尼“化工大王”胡秀波等。
中川人特別認親,這在“九級半”等文化密碼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因為僑居南洋,舉目異族,所以思親認親感尤其劇烈。
中川胡氏文化“不忌富”。在君子“言義不言利”的封建時代,曾任台灣漳化縣學官的胡旃鄉就敢按“富”字來建樓,成為永定土樓的“字形樓”。中川富翁多,但“富而能仁,富而善慈”“取諸社會,散諸社會”。
胡斐才這位落泊秀才,為中川留下了“粽墨流馨”的文化典故,成為激勵後學勤奮讀書的標誌。“水客王”胡前光“鎖子上學”的典故,是中川文化重教崇文的一座精神豐碑。中川“四位精神偶像”是中川六字文化特質的意象與圭臬,也是解開中川文化基因的鑰匙。

中川村風景名勝

中川古村落
中川古村落是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下洋鎮重點開發的旅遊區之一。目前,中川村的旅遊景點有:虎豹牌樓、胡文虎紀念館、虎豹塔、胡氏家廟、中川古街巷、名人故居、富字樓、中川文化陳列館、湯子閣風景區和擬建的客家博物館等。虎豹牌樓(建於2002年9月26日,耗資78萬元,再加上鬍子欽紀念亭、導遊房、停車坪、擴道路等,總造價258萬元)雄偉壯觀,氣宇軒昂;李鵬委員長的題詞“胡文虎紀念館”幾個大字,渾樸厚重,形柔神剛。胡文虎紀念館是在虎豹別墅(建於1946年冬,耗資46萬港元)重修後於1994年9月18日正式開館的。它採用磚木混凝土結構,琉璃瓦頂裝飾,中西合璧風格,既古樸莊重,又典雅精緻。紀念館開闢了二十六個展室,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較全面地展現了胡文虎先生作為愛國僑領、世界萬金油大王、報業大王、國際大慈善家的生平事蹟。虎豹塔(建於2006年2月16日,造價198萬元,再加上園林廣場、胡文虎銅像、碑林、遊步道等附屬工程,總造價為348萬元,總建築面積為970多平方米)參照香港“虎豹別墅”的虎塔進行設計,塔高七層(45.66米),塔形為八卦式,鋼筋水泥琉璃葫蘆頂建築,矗立在逶迤的虎形山腰,巍峨古雅,雄渾壯觀;中川秀雅,盡睞盡挹。 [4] 
胡氏家廟
歷史悠久、壯麗堂皇、工藝精巧的胡氏家廟興建於明朝萬曆十二年(1584年),佔地面積4847平方米。胡氏家廟曾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道光十四年(1835年)、民國十五年(1926年)、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和1984年因年久舊損、失火燒燬,五次重修或復建,歷盡歲月的風塵滄桑。
胡氏家廟的建築特點是:主體建築全部採用木質構建,不用一枚鐵釘;而且內外樑柱屏風均雕樑畫棟,繪飾精美;屋脊雕塑鳥獸人魚皆各具神態,栩栩如生;作品大多出自名家(著名畫家宋省予、翰林巫宜福等人)名匠之手,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家廟的門坪上豎有三十六支光宗耀祖的功名碑(其中21支木碑已枯毀,還有15支石碑),顯得規模宏偉,氣勢軒昂,古樸典雅。它們是取得貢生以上功名者所立,是中川村“文武世家”的象徵。
胡氏家廟是福建百家祠的典範之一,是中川文化的縮影摹本。這裏有奇特的九級半的典故,有富麗堂皇的宗祠,有高聳林立的功名碑,有雞內腹的故事,有文武世家的名聯字畫,有朱德來訪的傳奇,有客家人獨具的民俗。目前保存完好,上世紀八十年代被選為電視劇《青山火種》《土樓人家》、紀錄片《客家風情》等拍攝地之一,並於1983年7月29日定為永定縣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收入《福建百家名祠》中。 [5] 
名人故居
名人故居是中川文化的靈魂,它能讓遊客真正領略到名人真實的生命與風采。它包括胡文虎故居、胡仙祖居(奮耀堂,胡仙是胡榆梯之女,胡文虎養女)、胡賜道故居、胡一川故居、胡兆祥故居等,這裏流傳着許許多多的名人故事。
富字樓
富字樓是永定土樓的藝術瑰寶,是永定土樓中的“字形樓”,是智慧含金量最高的天才創造,是真正有意識地按字構樓的開山之作!
中川文化陳列館
中川文化陳列館設於榮昌樓,是中川文化之河的匯聚縈繞。陳列現在有華僑西洋文物展、中川文人作品展、中川名人展等,將不斷充實完善,打造中川文化的獨特品牌! [5] 
客家博物館
客家博物館擬由胡文虎基金會投資200萬元,在虎豹別墅附近興建。
湯子閣風景區
湯子閣風景區是永定的名勝古蹟之一。主要景緻有金碧輝煌的西覺寺、嵌壁欲飛的天后宮,旖旎靜謐的温泉山莊。玲瓏的石橋,婉約的溪流,碧綠的温泉,俊峭的旗山,豔麗的寺宮,構成了一幅旖麗而温婉的休閒勝地與心靈驛站。 [4] 
中川古街巷
中川古街巷是鱗次櫛比的店鋪,是古色古香的石道,是縱橫交錯的迷宮,是中川文化的畫廊。

中川村著名人物

明清兩代,中川村有進士5人,舉人30人,貢生123人,秀才288人,監生564人,文武仕官108人,其中有山西按察使胡應卿、山東按察使胡士鰲、雲南按察使胡文、山東布政使胡明佐、翰林院編修胡峻、翰林院侍詔胡貫傳、解元胡萃仁、榮祿大夫鬍子春等。此外,中川村還有毛澤東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員胡永東,原新加坡財政、衞生部長鬍賜道,抗日空軍戰士胡楊皆等,還誕生過“三位縣長”“二位黃埔軍校畢業生”“一復旦二清華三北大”名牌大學生,記者、詩人、畫家、作家、音樂家、語言學家、工程師、教授等一百多位,素有“文武世家”之譽。
近現代,中川村更是創造了著名的“中川文化現象”:東南亞錫礦大王鬍子春,萬金油大王、愛國僑領胡文虎,民國中央參政員胡兆祥,藝術大師胡一川,外交家胡成放,“新聞女王”胡仙等“六大名人”均是從中川走向世界。 [6] 

中川村胡泰興

在中川村的華僑中,最早發跡的叫胡泰興,由於他精通中英文,善於交際,成為大富翁後出任馬來西亞檳城第一屆市議會議員。

中川村鬍子春

被稱為億萬富翁的鬍子春,他十三出國,從做一個雜役開始,到十八世紀八十年代取得馬來西亞霹靂州的採礦權,一躍成為“錫礦大王”。鬍子春樂慈好施,在國內外捐建九所學校、三條鐵路(粵漢、蘇浙、漳廈),素有“中國財神爺”“大慈善家”之美譽。其捐獻清朝海軍的白銀八十萬兩被慈禧太后挪建頤和園,成為“中川掌故”。光緒帝授予他“榮祿大夫”稱號。
胡文虎、胡文豹兄弟
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是舉世聞名的“萬金油大王”。兄弟子承父業,他融合祖國醫學和印度、緬甸古方,獨家創制以老虎為商標的“萬金油、八卦丹、頭痛粉、清涼水、止痛散“等五種成藥。,由於這些藥療效好、價格低,又便於攜帶、因此十分暢銷。1923年,他到新加坡設立虎標永安堂總行和製藥總廠,不到十年時間先後又在曼谷、香港、上海、福州等十幾個城市建立了永安堂分行,兄弟倆成為華僑中的鉅富。1929年胡文虎被推選為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的首任會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他率先捐款二萬銀元支持抗日戰爭,同年又捐款一萬銀元支持宋慶齡領導的香港紅十字會組織的戰地軍民救護工作。1932年胡文虎先生匯捐三萬銀元和大量藥品,支持國民黨十九路軍的淞滬杭戰。抗日戰爭爆發以來,胡先生的捐贈義舉從來就沒有停止過。1935年,他宣佈捐贈三千五百萬大洋,在全國興建軍一千所小學,其中福建一百所,到1938年已建軍成三百餘所。1941年2月,他到重慶出席國民參政會議,蔣介石等政要親自到機場迎接。周恩來、葉劍英也特地到他下榻的嘉陵新村拜會。
胡文虎:慶福樓人,繫世界萬金油大王、報業鉅子、國際慈善家。其創辦的二十一種“星系報”,至今仍是個人辦報的“世界之最”;國內外捐獻財物之巨,成為無法統計的“天文數字”。虎標良藥,風靡全球;愛國僑領,名震中外。他是“五百年中川第一虎”!

中川村胡仙

新聞女王胡仙:奮耀堂人,胡文虎養女,1933年出生於檳城,曾任國際新聞協會主席,被稱為“亞洲最富有的女人”,“香港十大富豪”“全球五十佳女強人”之一。她曾榮獲香港政府授予的“太平紳士”稱號,英國女皇O.B.E勳章,美國卡爾新聞卓越獎。
1993年3月胡文虎的女兒胡仙博士首次回到祖國,受到江澤民、李鵬的熱情接見。胡仙博士決定出資對虎豹別墅進行整修,找建立“胡文虎紀念館”,館內珍藏了胡文虎兄弟生平事蹟的大量珍貴照片和文字資料,真實地記載了胡文虎及其家庭成員對國家、對民族、對家鄉所做的巨大貢獻。

中川村主要人物

1、愛國愛鄉的胡兆祥:永盛樓人,胡兆祥原名胡陶皆,上海法政大學畢業生,四十年代任國民政府中央參議員,東山縣縣長,胡文虎國內的政治代表。他曾與周恩來等六位參議員聯名寫提案,成為摯友,並被江澤民總書記的恩師顧毓琇稱為“才思敏鋭的胡才子”。
2、藝術大師胡一川:務滋樓人,中央美院首任書記,廣州美院院長,世界級的藝術大師。他是林風眠、潘天壽、克羅多的得意弟子,也是魯迅先生最關注最欣賞的版畫家,參加過延安文藝座談會,曾榮獲中國“新興版畫傑出貢獻獎”,日本“版畫貢獻金獎”,韓國奧運會國際美術大展金獎等。美國瑪斯金格姆學院成立了“胡一川藝術研究會”,朱麗婭教授稱之為:“中國當代美術的一個窗口”。胡一川著有《胡一川日記》。
3、外交家胡成放:日本留學生,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曾任浙江省政協秘書長,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四軍副參謀長,大校軍銜。受周總理、陳毅派遣,先後擔任捷克、伊拉克、智利三國大使,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中國華僑總社社長等職,副部級。曾榮獲智利政府最高勳章——國父奧希金斯金質大十字勳章。胡成放著有《胡成放回憶錄》。
4、錫礦大王胡曰皆:永盛樓人,馬來西亞礦業家,熱愛桑梓,享有“大慈善家”之譽。在故鄉捐建下洋華僑醫院、中川衞生院、日皆教學樓、下洋大橋、湯子閣大橋、温泉池等,成為興辦公益事業最多的實業家之一。馬來西亞有一條街命名為“胡曰皆街”。
5、新加坡財政部長鬍賜道:花心裏(昌詒樓)人,曾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化學、哲學雙博士學位。因為對金融管理有方,才華出眾,卓有成就,成為著名的企業家和經濟專家。1985年出任新加坡財政部長和衞生部長。
6、教育家胡甫開:富字樓人,廈門雙十中學學生會主席。二十二歲的他克服重重困難,僅用二年半先後創辦了中川小學和僑育中學,創造了福建教育史上的奇蹟!他聘請閩西南特委秘書長鄭堅、中共浙江省委秘書長王貫三、教育家邱長慶等擔任校領導,培養了一大批棟樑之才。1944年赴南洋募捐,不幸遭美機轟炸殉職。
7、華僑記者胡守愚:暨南大學學生會主席,日本留學生。曾任漳平縣縣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新馬民盟的創建者。1935年起,聘任《星中日報》《南洋商報》《星洲日報》主筆、記者。他是第一位到延安採訪毛澤東的華僑記者,與著名記者範長江、愛潑斯坦、黃薇等一起採訪過台兒莊大捷、延安邊區、晉察冀敵後,並獲得毛澤東親筆題詞,成為南洋為抗日救國而吶喊宣傳的最出色的文化人。其出版有通訊特寫集〈〈徐州突圍記〉。
8、鄉賢公胡貞一:鄉賢第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貢生,漳州府平和縣學司訓,一生品行高尚,樂於助人,深受鄉人愛戴。積德行善之事,不計其數。因此,他一生獲得三個特大的榮譽稱號:一是“三旌孝子”,就是康熙帝三次旌表他為孝敬雙親的“大孝子”;二是“古君子”稱號,就是宰相吳梁彰表他古道熱腸的君子美德而贈送“古君子”牌匾一塊;三是“鄉賢公”稱號,就是雍正帝下旨準其入祀“鄉賢祠”。
9、紀曉嵐讚賞的胡斐才:世德堂人,乾隆年間秀才。乾隆癸末,福建提學使紀曉嵐到汀洲主考巡視,讀了胡斐才的手抄書《疏注四書撮言大全》,拍案叫絕,鼓勵他出版此書。後來,此書在蘇州木刻出版發行,紀曉嵐為之作序,高度評介説:“……《四書撮言》匯羣言之腋,集諸説之成,有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等等。結果此書立即名聞四海,成為清代士林參加科舉考試的“必讀之書”,影響巨大。
胡斐才中秀才後,無意仕途,專心著述,勤而至痴。有一年端午節,他正埋頭寫書,其家人送粽子和蜂糖放書桌上。胡斐才凝神構思,忘記一切,竟然拿起粽子蘸着墨汁來吃,人們爭笑他是“書痴”。後來,中川村口石碑樓上刻有吳梁“粽墨流馨”四字(毀於“文革”),説的就是胡斐才的歷史典故,它成了激勵後人勤奮讀書的生動標記。
10、獨創字形樓的胡旃鄉:富字樓人,安溪、閩候、台灣彰化三縣學官(教育局長)胡旃鄉,清雍正七年拔貢。他創建於1735年的富字樓,是永定土樓中的“字形樓”,是別出心裁創造的土樓藝術品!每年都吸引來自日本、美國、英國、荷蘭的建築專家前來觀光考察,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2000年5月1日,中央電視台播出紀實片《海峽兩岸的歷史姻緣》,其中有許多鏡頭就是在富字樓拍攝的。
胡旃鄉有一個曾轟動閩粵邊界的“遷葬”故事:1754年,胡旃鄉逝世後,安葬在下洋僑育中學火星崬下。1973年僑中開闢運動場,遷葬開棺,讓人大吃一驚:只見胡旃鄉躺於藥材之中,穿一套打補丁的黑色官服,容貌鬚髮栩栩如生,按其肌膚仍有彈性,拉其關節開合自如。屍首歷經二百多年而絲毫未腐,一時轟動閩粵邊界,觀者如潮,絡繹不絕。胡旃鄉曾動員他的部分子孫和中川鄉親遷台定居,在台灣仍有許多胡旃鄉的後代!
11、開拓台灣的功臣胡焯猷:貢生,雍正十一年,他去台灣淡水定居行醫,在瘟疫中救活無數病人,深得原住民愛戴。乾隆十年,又在荒涼的興直堡建村落,築陂圳,開荒地,十幾年開田數萬畝,歲入租谷幾萬石,遂為一方富豪。但當地居民愚昧粗野,經常爭地械鬥。於是他又捐出居宅與良田800多畝,創辦明志書院(免費學校),延師教化,大啓淡水文風。閩浙總督楊廷璋聞之,獎以“文開淡北”“功資麗澤”匾額,立碑以紀其功。他還捐建觀音山名剎西雲巖寺和武聖宮。連橫著《台灣通史》評之:“成祖、焯猷皆以豪農而勤稼穡,鑿渠引水,利澤孔長,至今猶受其賜,是鹹有功於墾土者也。”
12、胡椒大王胡泰興:拱徽樓人,世居檳城巴六拜,是中川華僑中最早發跡的富翁。他種胡椒發家,擁有維多利亞園二萬五千英畝,是檳城最大莊園主。後又開設大商行,辦錫礦,發大財,曾受封太平局紳。胡泰興精通中英文,熱心公益,樂於助人,成為當地著名僑領。1883年檳城成立第一屆市議會,他當選為市議員,是檳城華僑中第一個參政的人。他是廣大僑胞公認的老一輩華僑楷模,檳城有四條路命名為“泰興路”以紀念他的賢能風範。
13、毛澤東的學生胡永東:昭德堂人,1925年畢業於廈門集美師範學校。1926年4月前往廣州第六屆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隨北伐軍到福建,擔任汀漳龍農民運動特派員,以下洋公學為據點最早在下金開展革命活動,介紹陳正、曾牧村等人入黨。後被迫到南洋從商。晚年從醫,精通婦科,病逝於昆明。
14、緬甸華僑抗日先鋒胡定軍:大壯樓人,在廈門集美師範讀書期間,深受革命思想影響,回鄉後創辦下洋公學。1928年7月1日,他與曾牧村、陳正等領導了下洋暴動,懲辦土豪劣紳,成為震撼閩西的“永定暴動”中的分點。後去緬甸創辦《仰光日報》,併成為緬甸華僑抗日民族先鋒隊的領導之一。
15、水客王胡前光:富字樓人,中川村做水客的有十幾人,胡前光是名副其實的“水客王”。七十三歲時,做水客往南洋已九十七次,鄉人勸他:“不要去了,再去,老骨頭就丟了!”胡前光堅持再往南洋三次,補足一百次紀錄,才在家養老。胡前光的父親因沉溺鴉片,弄得傾家蕩產。胡前光不得不14歲挑擔養家,17歲南渡檳城打鐵,後改做水客。因生活困苦,50多歲才成家,卻一連生了七個女兒,67歲才生兒子胡炎賢。胡炎賢七歲時,因母親溺愛而不肯上學,但嘗夠了不識字受人欺凌的胡前光,竟用鐵鏈鎖着胡炎賢的雙手送子上學,邊走邊聲淚俱下:“不讀書,不如不要了!”胡前光痛心疾首、老淚翻滾的情景,給幼年的胡炎賢巨大的心靈震動。
16、知名文人胡少雲:貢生,1924年版〈〈同永胡氏家譜〉〉主編。1937年至1940年,被聘為〈〈永定縣誌〉〉文獻委員會委員、撰稿人。曾任作新學校校長,金豐最高學府猶興學校教師,中川不少知名人士俱出其門下。一生寫有五千多首古詩,1916年永定知縣藩紐承(吳興人)為其擇粹作序,編成〈壺天詩選〉上下集出版。1927年,其母八十一壽辰,得親友和詩友148首,編成〈嚶鳴求友集〉出版。
17、星馬港作家胡炎賢:富字樓人,胡炎賢在集美師範讀書時,就在廈門的《江聲日報》《民鍾日報》《廈門商報》頻發小説、散文、白話詩。1949年後,在星馬港泰的報紙上刊發大量的鄉土小説、太空小説,結集出版〈〈海外集〉〉。由於從事寫作70年,近視深達二千多度,香港眼鏡店也無法配鏡。
18、星馬詩人胡浪曼:星馬文壇知名詩人胡浪曼是馬華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總彙報》《星中日報》《星洲日報》《星檳日報》主編,並與現代文學著名作家郁達夫在《星洲日報》共事多年,文人相親,時有唱和,共磋詩藝,繼胡斐才與紀曉嵐之傳奇,續寫了中川文人與文壇巨星的千秋佳話。著有《曼園詩選》。
19、音樂家胡煥孚:富字樓人,50年代福建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永定縣人民代表。不論是喇叭簧簫、頭弦二胡,還是秦琴揚琴、三絃古箏,幾乎無所不能,尤其是拉頭弦,左右開弓,剛柔相濟,運用自如,常使聽眾沉浸於藝術境界之中而物我兩忘。而他的絕活是古箏獨奏。古箏彈奏要“變音”,難度極高,能自如彈奏者寥寥,而胡煥孚卻掌握了它的絕技,能彈出悠揚悦耳、婉轉動聽的樂音。1957年,他參加福建省民間藝術會演路過廈門,應邀到廈門人民廣播電台錄音,成為該台的保留節目,經常向聽眾播放。
20、楹聯詩人胡居煥、胡居達兄弟:胡居煥系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福建省詩詞學會理事。胡居達系龍巖詩詞學會理事,他們在《閩西日報 》舉辦的八屆“中吉杯”“建行杯”“人民保險杯”春節徵聯比賽中,六次獲一等獎的第一名,多次獲得二三等獎。胡居煥著有詩聯集《春草吟》。對聯作品入選《中國當代獲獎對聯大觀》《中國對聯年鑑》《中國當代對聯文庫》《中國對聯作品集》《民間對聯故事》等書刊,古典詩詞在《中華詩詞》《詩詞之友》《九州詩詞》《長白山詩詞》《中國老年報》《福建詩詞》《福建老年》、台灣《漢詩之聲》等刊發表近幾百首。
21、楹聯詩人胡旺進: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詩詞聯作品發表於海內外詩刊、報刊,參加〈〈閩西日報〉〉舉辦的春節對聯大獎賽八年七年獲獎,2003年獲首屆“神舟杯”詩詞聯大賽獲優秀獎。出版有詩聯集〈〈歲月吟〉〉,名入〈〈新中國詩詞大觀〉〉〈〈中國當代楹聯藝術家大辭典〉〉〈〈世界名人錄〉〉。
22、知名記者、作家胡冠中:香山堂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廈門廣播事業管理局副局長,廈門人民廣播電台台長,廈門市委黨史辦與方誌辦主任,〈〈廈門日報〉〉政文部主編,副編審,離休老幹部。編著有〈〈星星集〉〉〈〈黨的兒女〉〉〈〈鷺島春秋〉〉〈〈晚晴集〉〉《中川史志》《東海長城》《廈門烈士》《軍民團結鑄長城》《鐵軍之歌》九部書,共600多萬字,獲“廈門市老有所為精英獎”。2005年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章”一枚。
23、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胡曙:世德堂人,1953年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組任記者,1982年調到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任主任編輯,曾任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閩西委員會秘書長、北京永定支鄉會會長、中國扶貧基金會聯絡員。著有《殘稿集》《風雨人生路》
24、音樂家胡奪標:奮耀堂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音樂世家。1998年全家二十多個親人蔘加福州市家庭歌詠大賽獲得“金獎”,1999年又獲家庭器樂大賽“特別榮譽獎”,曾擔任福建電視台《大視野》欄目的特邀嘉賓,講述“音樂中的故事”。
25、作家胡賽標:奮耀堂人,福建師大中文系畢業。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閩西文學院聘任作家,永定縣政協委員,高級教師。1990年開始文學創作,曾在《微型小説選刊》《短篇小説》《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國際日報》《美國僑報》《華人世界》《中國旅遊報》《人民政協報》《教師報》《海峽都市報》等發表文學作品40多萬字。作品曾幾十次獲新浪網、《微型小説選刊》《中國校園文學》等舉辦的全國性徵文一二三等獎。作文《美如真理》獲新浪網“2005年全國高考作文同題徵文”第二名,被全國幾十家網站轉載,並收入《高考滿分作文點評》一書(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又被新浪網以“父女同寫高考徵文”作為新聞特別推出,徵文《全臂維納斯的訴説》獲全國高考同題徵文第一名。小説散文集《九級半的土樓村》曾獲“中國當代校園圖書獎”、“閩西文化獎”。小傳收入《小小説作家辭典》《全國中學教師作家十八家》。
26、新加坡殘障女作家胡秀瑩:大光樓人,出生於中川,高中就讀於印尼吧城八華學校,考上燕京大學,因抗戰爆發北上受阻,轉讀於上海暨南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回印尼教書,曾任馬辰中華總會副主席,中華婦女會主席,中華學校校長。1967年移居新加坡,三年後患上麻痹症癱瘓,多次戰勝死神。這位耄耋老人坐在輪椅上,用伸不直彎不緊的手指,從一橫一豎重新學塗鴉,終於創作完成了二十多萬字的自傳《回自來時路》,感動了千千萬萬讀者,在海外華人中引起爭睹為快的轟動,一版再版,有中英文版。
27、印尼化工大王胡秀波:大光樓人,胡秀瑩之妹,是目前中川華僑中最大的富翁。是繼胡仙之後的又一傑出華僑女性。據説在印尼有幾十家工廠,國內有洪澤大洋化工有限公司等,生產間苯二胺, 硫酸等化工產品。榮獲龍巖市興辦公益事業榮譽獎牌。
28、語言學家胡瑞昌:大光樓人,中國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1958年7月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博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學者.教授。前國家教委首屆優秀科研成果獎評審委員會通訊評審委員。主要編著:《現代漢語規範化問題》《當代中國的文字改革·第五章》《語言文字研究》。
29、福建僑聯副主任胡溸心:榮封第人,福建法政大學學生,日本留學生,汕頭《星華日報》編輯,曾創辦印尼梭羅笛佳中華學校,受到政務院副總理黃炎培的接見。1937年,曾與胡甫開一起磋商創辦中川小學、僑育中學,曾任福建省僑聯副主任等。
30、歸僑模範胡聚友:南金堂人,曾任福建省僑聯常委,龍巖地區僑聯副主席,永定縣政協副主席,下洋僑聯主席等職。胡聚友熱心公益,大公無私,德高望重。1950年,中國印尼建交,中國駐沙拉笛加領事館成立,擔任華僑公學董事長的胡聚友毅然將自己住宅的一半讓給領事館作為辦公場所。1960年印尼排華,他回到中川的第二天就參加生產隊插秧,轟動了中川村。他先後籌建了僑農墾牧場、歸僑磚瓦廠、下洋大橋、湯子角大橋、下洋華僑旅行社、百齡橋等。在永定與大埔縣,他設計的大大小小橋樑有40多座,從來不要一分錢報酬,還常常自掏腰包,成為著名的“十年勞動模範”“義務建築設計師”。他擔任僑聯領導婉謝月薪。他一生做的好事無法統計,是名符其實的“雷鋒再世”。1983年1月,他光榮赴京參加“全國歸僑先進個人”表彰大會。1989年,下洋僑聯被評為“福建省僑聯工作先進單位”。他的先進事蹟被《福建日報》《福建僑報》等報道。1997年9月19日,他在福州無疾而終,享年92歲。
31、華教鬥士胡萬鐸:胡萬鐸是錫礦大王胡曰皆之子,富有正義感,是熱愛華教的學生領袖。1955年,胡萬鐸在檳城鍾靈中學讀高一。當年政府要鍾靈中學接受改制的消息傳出後,胡萬鐸等人帶領同學舉行靜坐抗議,爆發學潮。8月11日凌晨,胡萬鐸等七名學生領袖被警察拘押於警察總部。胡曰皆心急如焚,請《星檳日報》總經理胡榆芳出面援救。警方釋放胡萬鐸時,要他簽名,但胡萬鐸不籤,反問道:“我的同學釋放了,我才籤!”果然,其餘六名領袖獲得釋放,胡萬鐸才最後簽名。步出警察局時,胡萬鐸對警官説:“我會捲土重來的。”果然,十八年後,霹靂董聯會主席胡萬鐸胡萬鐸擔任了史無前例的獨中復興運動的領航者,改寫了全馬獨中的歷史。他不屈不撓地為華教奮鬥了半個世紀,使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被人形容為除了中國和台灣外,發展得最好的國家。
32、博士兄弟胡萬旺胡萬亮:胡萬旺是胡啓創之子,共有六兄弟,都是大學生,其中胡萬旺是美國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國際知名水利專家。他參與了我國長江三峽大壩的設計工作。胡萬亮是美國西里基斯大學物理學博士,核電專家。台灣建核電站時,邀請萬亮前往指導。
33、“七子五教授“的胡順源:胡順源有七子二女,分別居住在馬來西亞、星加坡、美國和中國的七個不同城市裏。胡順源育子有方,七子中有五位教授:次子孟達是農業大學教授;三子航達,碩士,美國任美術教授;四子強達,新加坡任醫學教授;六子耀達,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教授;七子豪達,是香港大學測繪教授。
34、“一復旦二清華三北大”名牌大學生:考上重點大學並不奇,考上名牌大學卻難得。計不完全統計,中川村考上名牌大學的有:復旦大學生胡曙,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見上)清華大學生胡俊源,榮封第人,他是解放後永定縣第一個考進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的學生,分配到寧夏第一建築工程公司,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在校生胡永定,榮昌樓人,曾應徵空軍參加抗美援朝,後轉業任七機部一中(西安)書記兼校長。北大副博士研究生胡瑞昌(見上);北大畢業生胡璧,榮昌樓人,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研究室(天津)任室主任、研究員,是四環素研製者之一;北大國際政治系畢業生胡解新,奮耀堂人,分配到福建安全廳工作。還有一位胡秀瑩考上燕京大學因抗戰受阻轉學上海暨南大學。(見上)
35、二位黃埔軍校畢業生:胡林西,南金堂人,曾任國民黨某部營長,胡璉軍團敗退經過下洋時,應家鄉父老之請擔任下洋鄉鄉長,用“迎接”的妙法,避免了下洋遭燒殺搶掠之災。胡鐵君(胡知芳),曾任〈星洲日報〉編輯。1942年1月1日,他響應英國總督湯姆士和僑袖陳嘉庚號召,成立由一千二百多華族青年組成的星華義勇軍,任副總司令。1942年2月4日,義勇軍在新山長堤海域一舉擊沉了日軍橡皮艇數艘,大大鼓舞了羣眾抗日的信心,新加坡各報爭相報道這第一次大勝仗。胡鐵君成為新加坡抗日的著名領導人之一,已載入新加坡史冊。
36、現代三位縣長:東山縣縣長鬍兆祥、漳平縣縣長鬍守愚,(見上)還有一位永定縣縣長鬍道南。胡道南是中川民團團總,曾任廣東粵軍第四軍團副兼獨立營營長,福建省長公署顧問。
37、現代著書立説19人:中川僅現代以來(不完全統計)有19人出版過書籍。
胡史樵:德高望重的閩西教育界元老,曾任永定縣政協常委,永定一中、長汀一中校長,僑育中學辦公室秘書等職,著有〈〈胡氏華林世系探源及其發展〉〉等文史作品集。
胡大新:國際客家學學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永定客家土樓文化研究會會員,編著有〈〈永定客家土樓研究〉〉等11部,生平收入〈〈世界名人辭典〉〉等。
胡向羣:閩西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故事會〉〉〈〈故事世界〉〉〈〈上海故事〉〉等刊,著有〈〈故鄉的底片〉〉〈〈透過科索沃的硝煙〉〉等作品集。
胡汪芳:曾在英國《海外炎黃》上發過作品,著有作品集〈〈奇戀〉〉〈〈婚怨〉〉。
胡熾輝: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著有〈〈新聞學〉〉。
胡銘長:下洋僑聯會副主席,歷任僑育中學、金豐中學、中川小學教師等,編著有〈〈惠性慈心實錄〉〉。
胡旺:幼教領域80後專業實戰派培訓講師領軍代表,著有《繞開成長路上的55個誤區》。
其餘胡少雲、胡炎賢、胡浪曼、胡秀瑩、胡一川、胡成放、胡冠中、胡曙、胡守愚、胡瑞昌、胡旺進、胡居煥、胡賽標等13人見上。
38、三代佛門法雨四國:中川村的徐亞才攜女胡亞順雙雙進入佛門,爾後孫女胡隨就剃度出家,三代身世悽苦的女性足跡遍及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文萊諸國,親自創辦了西覺寺(中川)、善福堂(新加坡)、善慶堂(馬來西亞)、清雲寺(馬來西亞)、三聖佛堂(沙勞越古晉)5座佛堂,培養了徒眾幾十人。作為客家女性,遠涉重洋,弘揚佛法,慈善廣濟,為華僑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胡隨就先後為永定華僑醫院、三聯小學、中川小學等樂捐累計100多萬元,2005年榮獲龍巖市捐贈公益事業銀質獎章,2006年獲第二批龍巖市榮譽市民稱號。

中川村所獲榮譽

2021年1月,入選第三批福建省僑鄉文化名鎮名村名單。 [7]  同年11月,被福建省愛衞辦擬命名為福建省衞生村。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