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山路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境內道路)

鎖定
中山路是浙江省寧波市一條城市主幹道,中山西路西起高橋境內的寧波繞城高速,中山東路規劃至盛莫北路,中山路全長達到20.2公里,成為名副其實的“十里長街”。橫穿海曙區鄞州區。中山路最早的記載見於明永樂年間,時稱大街。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而更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分為兩段。高橋的繞城高速至鼓樓稱中山西路,鼓樓至福慶北路稱中山東路,其中的世紀大道至福慶北路又稱為中山東二路。
中文名
中山路
外文名
Zhongshan Rd.
所在地
浙江省寧波市
由    來
紀念孫中山
西    起
麗園北路路口

中山路概況

中山路歷來以商業發達而聞名。以狀元樓、源康布行、四明藥房等寧波老字號為代表的舊式商鋪曾經盛極一時。中山路沿線文物古蹟眾多。寧波鼓樓寧波在三江口建城的標誌,也是寧波中心城區僅存的古城樓。鹹通塔為浙江省現存的唯一唐代磚塔。20世紀90年代中山路改建時,為了保護鹹通塔,道路特地修改了走向。永豐庫遺址是中國大陸首次發現的古代大型倉庫遺址,開闢為永豐庫遺址公園。此外,中山路沿線還包含範宅、王宅、徐宅等歷史建築。

中山路千年變遷

西漢時期,從西門口至東門口一帶的中山路區域還是偏遠之地,只有零星的先民居住。唐大曆六年(771),鄮縣縣治從小溪鎮移到三江口,寧波城區迎來了飛躍式發展。公元821年,新任明州刺史韓察到任後,在今天的古樓步行街、中山公園一帶建立了子城,成為寧波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正門前這條路自然成為一條非常重要的道路,這就是中山路的前身,逐步成為城市繁華的商業街道。
明朝時,今天中山路西門口(古望京門)至東門口(古東渡門)的道路稱為鼓樓大街。清雍正年間,以貫橋(中山路和解放路交界處原有一座橋,稱貫橋頭)為界改稱鼓樓東直街和鼓樓西直街。光緒年間統稱為鼓樓大街。在清末手繪的《寧郡地輿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受江南水鄉縱橫河道影響,只有鼓樓大街是唯一一條東西貫通的街道。
民國十四年(1925),在全國響應孫中山先生大拆大建的倡議下,當局對寧波千年古城牆進行為期5年的拆毀,並對鼓樓大街進行重新修整,其所需磚石基本來自拆毀的城牆,竣工後的東段稱東大路,西段稱西大路。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此路定名為中山路。
1957年,中山東路向東延伸100多米至江廈街,路的寬度從16米拓寬到了22。“文革”期間,中山路一度改名為東方紅大街。“文革”結束後,又恢復中山路本名。
改革開放以後,中山路迅速變長變寬。上世紀80年代,孝聞街至西門口一帶的中山西路從22米拓寬至28米,並西延將原西郊路併入中山路。同一時期,江廈橋修建,江東區大河路、東郊路併入中山路。上世紀90年代,中山路拓寬成雙向4車道,並向東延伸至世紀大道,向西至麗園北路,全長9.2公里。
隨着城東城西快速發展,軌道交通時代的到來,位於海曙區和鄞州區境內的望春路和望春西路又更名為“中山西路”。至此,中山西路西至寧波繞城高速,中山東路規劃至盛莫北路,全長達到20.2公里,成為名副其實的“十里長街”。 [1] 

中山路遺蹟豐厚

作為歷史悠久的千年古街,中山路沿線至今還保留着唐天寧塔、元永豐庫遺址、明代範宅、清代鐘鼓樓、清代望春橋、原中共寧波市委辦公舊址(民國)等大量文物古蹟,以及寧波八大歷史街區之一的鼓樓步行街。其中,鐘鼓樓、天寧塔、元永豐庫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
中山路與鎮明路兩大中軸線交會處矗立的寧波鼓樓,始建於唐長慶元年(821),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鼓樓是現存的寧波建立並設置州治機構唯一的標誌性建築,以其中西合璧的獨特造型而成為港城歷史的象徵。明萬曆十三年(1585)傾圮欲墮,太守蔡貴易重修時,採用了唐代詩人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詩中“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之句意,改“四明偉觀”為“海曙樓”,意取波寧海定滄海為曙。
鼓樓現存樓閣建築為清咸豐五年(1855)由巡道段光清所督建。1930年,在清代城樓上構建了鋼筋水泥瞭望台和警鐘台,並安裝了機械報時鐘,鼓樓的下部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城樓樣式,城樓上建的卻是羅馬風格的西式鐘樓。鼓樓內的鼓樓步行街區域原為明州子城所在,自唐長慶元年(821)明州刺史韓察築子城以來,便為歷代政治中心,即衙署所在地。
中山西路206號屹立着一座古樸青黑色的寶塔,這就是著名的天寧寺西塔,是浙江省現存年代最久和唯一的一座唐塔,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此塔原為天寧寺前兩塔之一,因塔磚上“鹹通四年(863)造此磚記”銘文,故又稱鹹通塔。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月,天寧寺周邊民房發生火災,殃及寺院,大火使東塔損害較大,最終在清光緒年間倒塌,僅存西塔。歷經多次天災人禍,寺院光輝不再,只剩下天寧西塔依然矗立。1995年,中山路改造時,由於年久失修,天寧塔風化嚴重,塔剎、腰檐俱毀,底層外壁外皮磚塌落,內壁四角搗空。雖殘損厲害,但外觀上仍具有唐代磚塔特徵,寧波考古部門對唐天寧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並對天寧寺塔進行了維修,使天寧塔重煥生機。
唐代鹹通塔 唐代鹹通塔
位於鼓樓東側的元代永豐庫遺址,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古代地方城市的大型倉儲遺址,結構保存基本完整,為研究元代倉儲類建築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考古實例,被評為200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3月,寧波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準備在位於寧波市中山西路的原市公安局地塊進行建設,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搶救性發掘,發現佈局相對完整的以元代慶元路永豐庫為核心的宋元明時期大型衙署倉儲機構遺址,並發現了彙集大多數宋元時期江南和中原地區著名窯址的陶瓷器等大量遺物,通過文獻考證,可確認該建築遺蹟為元代的永豐庫遺址,是當時衙署的倉儲機構,是迄今為止寧波最重要的城市考古發現之一,對中國古建築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後來這裏被開闢成“永豐庫遺址公園”,從此中山路又多了一道歷史文化遺產風景線。
在2005年—2007年,寧波市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實施中山路改造,為保護唐天寧寺塔,進行了道路和管線讓路,並修復了範宅、王宅、徐宅等歷史文化建築,用於文化遺產保護的資金高達230萬美元。寧波注重城市改造中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做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世界銀行共同舉辦的文化遺產保護論壇上作為經典案例,受到各方的高度評價。 [1] 

中山路繁華商業

中山路作為寧波最重要的一條大街,歷來以商業發達聞名。老寧波人耳熟能詳的老字號東福園、狀元樓、源康布行、四明藥行、老三進鞋莊、寧波鐘錶眼鏡店等,均集中在中山路上。舊時甬上人稱,扯布到“源康”,聽書進“紅寶”,下館子上“東福園”,買藥找“四明藥行”。據茶漆業大王周仲友之孫周達回憶,他家經營三代的周恆昇茶漆店,就位於中農信大廈,佔地面積達一千多平方米,一直經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鄰近就是著名的源康布行和老三進鞋莊,幾家生意都極為興隆。
改革開放後,伴隨着中山路變寬變長,商業業態日新月異。1988年,華聯商廈在中山東路開業,這是寧波首家大型現代化商場。此後,新世界百貨、金光百貨、銀泰百貨、國際購物中心等數十家大型商場相繼進駐中山東路,總營業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號稱“浙東商業第一街”。1995年建成的中農信國際大廈高達138米,一度成為上世紀90年代浙江第一高樓。
鼓樓步行街 鼓樓步行街
新世紀之初,通過改造中山路南側的成片低老危房,於2002年10月建成譽為寧波“商業航母”的天一廣場,融休閒、商貿、旅遊、餐飲、購物於一體,成為寧波的“城市客廳”。
位於鼓樓北側的鼓樓沿步行街,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發的仿古商業街,由於深厚的文化背景,逐步成為展覽交易甬上古玩字畫最重要的商業街。2012年對鼓樓再次進行大規模整修,請中國美院的專家們進行整體設計,修繕了督學府,新建了古戲台。這裏不僅有美食、時裝、飾品等時尚潮流,還吸引來了許多國家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技藝展示。
2014年軌道交通一號線竣工並投入通車運營,使中山路商業也進入了地鐵時代。軌道交通的建設對中山路道路設施、商業分佈等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山路的又一次大規模整修也勢在必行,我們期待着改造後的中山路再次華麗轉身。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