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山市中山圖書館

鎖定
中山市中山圖書館,坐落於廣東省中山市興中道,其前身是成立於1935年的中山紀念圖書館。新館始建於1988年,1991年11月對讀者開放。主體樓高三層,後座書庫四層,建築平面呈“日”字形,建築面積9144平方米。整體建築採取園林式設計,環境優雅。自1998年被評為國家二級館以來,中山市中山圖書館順應圖書館事業和信息時代發展的潮流,朝着國家一級館的目標,走上了一條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的路子。
原市圖書館於2011年經中山市委、市政府同意,在興中道原址拆除重建。 [5] 
2012年10月,新的中山紀念圖書館籌建,圖書館搬到華凱花園臨時場所辦公並對外服務。 [3] 
2014年12月新館動工建設,2017年9月建築主體封頂。 [5] 
2019年11月,在原中山圖書館館址上重建的新館落成,中山人民追古思今,未忘初心,又將圖書館命名為“中山紀念圖書館”,以此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 [3] 
中山紀念圖書館2019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對市民開放。 [5] 
中山紀念圖書館華凱分館二樓將於2019年11月8日晚9時正式關閉;華凱分館將於2019年11月10日下午5:30全部關閉。 [4] 
中山市中山圖書館現改為中山紀念圖書館 [3]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六:9:00—21:00週日 :9:00—17:30
週一 :閉館
香山書房:8:00-24:00 [6] 
中文名
中山市中山圖書館
地    址
廣東省中山市興中道
前    身
中山紀念圖書館
面    積
9144平方米
級    別
國家二級館
成立時間
1935年

中山市中山圖書館基本簡介

中山市中山圖書館坐落於中山市的政治文化中心——東區興中道,是中山市的一所綜合性公共圖書館,建築面積9144平方米。其前身是成立於1935年的中山紀念圖書館,距今已有70餘年歷史。現址於1988年7月動工興建,1991年7月竣工,同年11月9日正式對讀者開放。
圖書館設有外借書庫、文學書庫、少兒借閲室、報紙室、期刊室、工具書室及多媒體閲覽室等。館藏總量116.49萬冊,擁有普通圖書、報紙、期刊、古籍線裝書、視聽、電子等多種載體的文獻,還有相當數量的孫中山文獻、記載中山文史風物的地方文獻和熱心家鄉文化事業的海外僑胞——黃祖芬先生和石景宜先生捐贈的藏書數千冊。
圖書館現有幹部職工45人,館長3人,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23人,大專及以上學歷29人。下設辦公室、採編部、借閲部、信息與技術部、輔導教育部五個部門,開設外借書庫、報紙閲覽室、期刊閲覽室、多媒體閲覽室、工具書閲覽室、少兒閲覽室6個一線服務窗口。書庫總面積2220平方米,閲覽座位585個。
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打造了“精品劇場”、“親子之旅”、“綠色暑假”、“全民讀書月”等具有圖書館特色的精品活動。堅持每週六晚上開辦大眾公益講座——香山講壇,邀請全國各地專家學者演講,主題涉及哲學、經濟、教育、心理學、文學、藝術、歷史、軍事等市民普遍關心的社會思潮以及熱點問題,至今已成功舉辦300多期,成為人們追求文化價值的精神家園,亦成為中山市的品牌文化活動之一。大力構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成西區長洲分館,實行總館分館模式,此外,設立汽車流動圖書館,拓展館外服務點90多個。2004年、2008年我館連續被文化部評為一級圖書館。
圖書館下設五個部門,分別為:借閲部、採編部、信息與技術部、輔導教育部、辦公室。
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宗旨,以“創新務實,高效管理,優質服務,讀者滿意”為辦館方針,嚴抓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於2004年取得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優秀的圖書館員是圖書館事業的保障。多年來,圖書館注重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職工素質的培養。圖書館具備正高職稱1人,副高職稱3人,中級職稱13人,初級職稱16人,碩士3人,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幹部職工約佔總人數的90%,使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使圖書館的各項服務提升了一個台階。
二十一世紀,是競爭的世紀,圖書館迎來了機遇和挑戰,我們要解放思想,樹立創新觀念,為中山市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不懈努力。 [1] 

中山市中山圖書館發展歷史

1889年豐山書院中構建藏書樓三間,命名為“壽香樓”,這是我市第一所公共藏書樓,也是我市公共圖書館的始祖。1919年(民國八年)香山縣府撥出經費購買一批新書,在城內關帝廟中成立了通俗圖書館。 [3] 
1935年(民國廿四年),時任中山縣縣長的楊子毅十分重視文化事業,在他的支持下,籌建具有一定規模的圖書館,1935年11月1日圖書館奠基,1936年12月底,圖書館建成,上下兩層另加凸台部分,總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新館建成後,原通俗圖書館的全部藏書歸併於新館,並於1937年2月10日舉行開幕典禮,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被命名為“中山紀念圖書館”。 [3] 
1947年加建圖書館三樓,全館總面積達1132平方米。圖書館重新開放,更名為“中山縣立圖書館”,成為當時縣內重要的文化機關,是中山縣文化的心臟與命脈。 [3] 
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中山市圖書館事業穩步發展,圖書館館藏書刊逐年增加,讀者服務工作不斷創新,基層圖書室和流通站不斷擴充。到五十年代末,圖書館藏書量發展到77400多冊,基層圖書室的藏書量合計17萬多冊。 [3] 
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全部圖書被封存,圖書館工作陷於癱瘓狀態。 [3] 
1981年春,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先生為圖書館題寫館名,恢復建館時的名稱“中山紀念圖書館”。自此以後,圖書館事業穩步發展。 [3] 
由於原中山紀念圖書館館舍面積較小,為了造應時代發展的需要,1987年,中山市政府決定在興中道建設新的圖書館。於同年動工,1991年落成。中山紀念圖書館遷址至興中道,並改稱“中山圖書館”,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為圖書館親筆題寫館名。原館址改為中山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3] 
中山圖書館建築面積8612平方米,呈“日”字形,樓高三層,後座書庫四層,圖書館設有外借書庫、文學書庫、少兒借閲室、報紙室、期刊室、工具書室及多媒體閲覽室、展覽廳、綜藝廳等,閲覽座設席534個,其中少兒閲覽座席138個。中山圖書館建成後,由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轉變。這一時期通過引入現代化圖書館設備,實現辦公和業務的自動化網絡化,1995年,中山圖書館首次引進專業化業務管理系統,並率先在圖書採編和流通業務中實現計算機管理。1997年,建立了多媒體閲覽室。1999年底,更換使用ILSA業務管理系統。 [3] 
2002年,中山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併入中山圖書館,此後,中山市的圖書館事業進入蜕變式發展階段:(1)改造館舍,擴大借閲服務區域;(2)資源擴充,文獻採購經費大幅增長,館藏量不斷增加,至2019年8月,館藏總量達270萬冊/件。(3)大力開展閲讀活動,以活動促進閲讀,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力。積極參與全市大型讀書活動,如中山讀書月活動、“綠色暑假 繽紛文化”、中山書展等。開啓香山講壇活動,自2006年11月開辦至今,已持續13年,舉辦講座超過660期,近10多萬人次參加,成為中山知名品牌讀書活動。“童心故事會”自2009年舉辦以來,以“保持童真、發現童趣、講述童話”為宗旨,逐步打造成為全民閲讀品牌。2009年,我館成為中國圖書館學會青少年閲讀推廣委員會主任館,以推動少兒閲讀為使命,策劃和組織了一系列全國性青少年閲讀推廣活動,吸引了全國數十萬少年兒童參加,近400多家次圖書館參與到閲讀推廣行列中來。(4)拓展館外服務。為推動中山市各鎮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促進閲讀權力的公平性,2003年開始在學校、企業、部隊設立圖書服務點,為師生、企業員工和部隊官兵提供圖書服務,至2015年,先後設立了60多個服務點。2008年2月,第一個分館—長洲分館在長洲社區落成,同時汽車流動圖書館正式投入服務,至2015年止,常年在全市20多個鎮區的企業、廣場提供流動服務。 [3] 
2012年10月,新的中山紀念圖書館籌建,圖書館搬到華凱花園臨時場所辦公並對外服務。雖然服務陣地大幅度縮小,但業務和服務並沒有因此受影響,而是有了突破式的發展。(1)創新服務方式:“市民選書 政府買單”成為閲讀惠民新模式。活動從2016年開始,規模逐年擴大,覆蓋至24個鎮區,2019年開展網絡“市民選書 政府買單”——愛約網借服務。微信、支付寶等將圖書館服務推向指尖,我館微信公眾號服務大廳提供查看讀者借閲信息、進行圖書續借、圖書歸還到期提醒功能、電子證借書、閲覽數字資源等服務。2017年12月,引入“信用+圖書館”模式,率先成為廣東省第一家推行支付寶免押金借閲服務的公共圖書館。“愛閲有約-網借服務”實現讀者網上借書快遞到家服務,極大地方便了讀者借閲。(2)深化全民閲讀,建立起覆蓋不同人羣的全方位分級閲讀體系。搬至臨時場館後,我館克服活動場地有限的重重困難,將“香山講壇”和“童心故事會”等部分讀書活動向外、鎮區分館和基層下移,變陣地服務為流動服務,把閲讀活動推廣至全市。2018年,按照讀者年齡階段分別創建了“大榕樹下”、“鳳凰花開”、“人文香山”三個活動品牌,極大地擴展了閲讀活動的讀者覆蓋面,激發了各年齡段讀者的閲讀積極性。(3)推動數字閲讀。2010年我館開始外購數字資源,2016年制定《中山市中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五年規劃(2017-2021)》,加大經費投入,數字資源量急劇增長,至2019年,已擁有數據庫37個,容量120TB。通過建立移動圖書館服務平台、館外訪問系統、在線註冊、微信數字資源平台等舉措,為讀者提供了另一種方便快捷的閲讀方式。2017年4月,我館與中山市教育信息中心合作,整合雙方數字資源開發了“中山市e啓閲數字資源平台”,實現雙方用户一證通行無障礙閲讀,並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了一系列數字閲讀推廣活動,使利用數字資源的讀者數量有了大幅度增長。(4)建設中山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2012-2014年,先後建成阜沙分館、古鎮海洲分館、南頭分館、黃圃分館、三鄉分館、南區分館、東鳳分館、坦洲分館、三角分館、東昇分館10個分館;2013年底,建成中山市第一家自助圖書館—智能藝術分館。在市政府和市文廣新局領導下,2016-2018年,我市大力推進中山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實現市、鎮、村(社區)三級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一卡通服務。2017年,啓動街區自助圖書館建設,當年在城區建成4家街區自助圖書館,2018年建成21家街區自助圖書館。至2019年底,全面構建起以市圖書館為總館、24個鎮區圖書館為分館、270多個村(社區)圖書室、26個自助圖書館為服務點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鎮村兩級現有對外流通藏書總量達190萬冊。 [3] 
2019年11月,在原中山圖書館館址上重建的新館落成,中山人民追古思今,未忘初心,又將圖書館命名為“中山紀念圖書館”,以此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 [3] 

中山市中山圖書館館舍發展

中山市中山圖書館以“外樹形象、內抓服務”為指導,以“創新務實、高效管理、優質服務、讀者滿意”為方針,不斷優化藏書結構、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服務區域、增強服務功能、提高信息市場佔有率、促進資源共享,使文獻信息資源成為推動中山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柱,使圖書館成為了市民的好去處,為名城中山增添了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
2001年至2003年,上級撥款對圖書館進行了三期工程改造及整體VI形象設計,規範了標識、統一了“導向”,擴充了書庫,安裝了冷氣、增加了閲覽區、改善了借閲環境,實現了借、閲、藏一體化現代化服務模式。舒適宜人的圖書館成為讀者的“知識家園”。
1998至2003年購書專項經費年均為76萬多元。文獻數量逐年遞增,文獻類型日趨豐富。現有館藏46萬多冊,其中圖書41萬餘冊、裝訂成冊的報刊4萬餘冊、孫中山文獻、地方文獻和海外僑胞捐贈圖書1萬多冊、電子文獻及視聽資料6千多種,1萬多件。 [2] 

中山市中山圖書館館舍特色

“以人為本”是圖書館服務的永恆旋律,幾年來,我們一切從讀者出發,每星期開放時間最高達77小時,節假日不閉館。海量文獻、優質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讀者走入圖書館汲取精神食糧。1998年至2003年,到館讀者約400萬人次 、外借冊次約122萬冊次 、流通人次約123萬人次 。
“閲讀導航”是圖書館服務的重要課題。1998年至2003年我們以宣傳板報、新書櫥窗、網絡宣傳、廣播電台專欄等形式共推介新書刊4000多種。
“走出館門”是圖書館服務的延伸。幾年來,我們不斷擴大服務區域,送書上門、送書下鄉,把圖書館服務延伸到軍營、鄉鎮、企業。共建“武警中山支隊流動圖書站”等館外服務點19個。定期為服務點送去一批優秀的書籍,在軍營、鄉鎮、企業營造一種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用實際行動營造學習型城市。
“獻愛心,同發展”,是我們支援貧困山區、支援鄉鎮圖書館事業以及為弱勢羣體服務的宗旨,幾年來我們捐贈圖書1萬多冊,並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為弱勢羣體服務。
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為了提高信息市場佔有率,我們積極拓展信息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信息技術部從坐等上門到主動出擊,為社會各界提供信息服務。《決策參考》、《參閲信息》等信息資料,為領導機關決策提供信息服務,成為領導決策的好幫手;而《燃具信息專遞》、《影碟機信息專遞》、《中山商會》等信息產品則為企業的生產研發和市場營銷提供了及時的專題信息。此外,我們加強了檢索和諮詢服務。2003年解答讀者諮詢4000多條,完成定題檢索課題50多項。
自動化、網絡化是現代化圖書館建設的標誌。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加快了信息技術應用的步伐。1995年率先在採編、流通實行計算機管理,1997年成立了多媒體閲覽室,組建了館內局域網,1998年,在因特網上建立了中山市中山圖書館網站,讓讀者從網上走進圖書館,2000年業務系統開始使用ILAS系統,至此採編、借閲等基礎業務全面實行了計算機管理。2001年將互聯網接入升級為ADSL寬帶接入,安裝了net110網吧安全審計軟件,保證了計算機信息網絡的安全。2003年又將互聯網接入升為穩定的光纖接入,並申請了互聯網真實IP地址,實現了本館書目數據的網上實時查詢。
數據庫是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標誌。近幾年我們加強了書目數據庫和地方特色數據庫建設。現有館藏中文普通圖書書目數字化達95.7%,地方文獻書目數字化達100%(不含古籍)。2001年我們引進了TRS全文數據庫檢索系統,截止於2003年已建成《詩情畫意話菊花》和《中山人物數據庫》2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文數據庫。
為了落實“廣東省文化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工程”的指導思想,通過網絡實現文獻資源共享,提高全市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能力,促進中山市文化事業發展,我們與省級分中心簽訂了“廣東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中心”協議書,並於2003年11月與24個鎮區文化宣傳中心簽定了合作協議,逐步對全市所有圖書館(室)進行統一規劃建設,為促進資源共享發揮了地方中心館的帶頭與骨幹作用。
“以公共圖書館為陣地,開展羣眾性讀書活動,把圖書館辦成市民讀書、學習、研究的中心”是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宗旨。1998年至2003年間,每年我們以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宣傳週”、“中山市全民讀書月”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圖書館傳播科學知識的陣地和窗口的作用,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僅2002年參加讀書活動人數達6萬多人次。在名城掀起了一股“好讀書、讀好書”的熱潮。 [2] 

中山市中山圖書館公共活動

我們還積極投入到全市性大型活動中去。在2002年“中山八百年知識競賽”,2003年“社區知識競賽”、“優秀藏書社區”和“圖書進社區”活動中我們挑起了重擔,為世界瞭解中山搭建了平台,為營造學習型城市,促進我市三個文明建設作出了貢獻。
圖書館是廣大學生的“第二課堂”,為更好地引導小讀者在“第二課堂”學習,我們以“少兒讀書俱樂部”為據點,開展詩朗誦、故事會、知識競賽、才藝表演、知識講座、英語培訓、好書推薦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小讀者在“第二課堂”裏快樂地、健康地成長。
為提高市民的文化修養,豐富人民羣眾的文化生活,促進高雅文化藝術發展,我們充分利用方成展覽廳、綜合藝術廳為市民服務。做到逢年過節有活動,重大節日有宣傳,六年共播放優秀影片 247部,舉辦健康富有教育意義的展覽72場,承辦文藝演出113場,舉辦公益講座78場,舉辦“免費精品劇場” 179 場,參加這些活動人
數達270多萬人次。 [2] 

中山市中山圖書館發展方向

中山市中山圖書館一直以來努力扶持區鎮、學校、機關、企業和社區等基層圖書館(室)的發展,協助各館建設並指導她們的管理工作。1998年至今,幫助鄉鎮文化宣傳中心以及社區組建圖書館10個,先後舉辦“中山市中小學圖書管理人員培訓班”、“圖書館基礎知識培訓班”、“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班”,為基層圖書館(室)培養了一批業務骨幹,為鄉鎮圖書館順利地享用網絡資源奠定了基礎,為鄉鎮宣傳文化中心達標晉級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深化幹部體制改革,2001年市文化局在文化系統公開選拔圖書館領導幹部,2002年實行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公開、平等的競爭使一批優秀人才脱穎而出,走上了領導崗位。新的領導班子帶領全館職工開拓創新,實行全員聘用制、崗位管理和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實行了重績效、重貢獻的獎勵機制。2003年我們導入了ISO9001:2000版質量管理體系,將企業管理理念引入圖書館,確定了圖書館發展目標與服務方針。與此同時,館領導十分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為幹部職工創造學習條件,提供學習機會。以選派優秀人才到國外考察學習,組織中層幹部到香港中央圖書館參觀學習,選派骨幹參加市文化系統青年幹部集訓班,聘請圖書館專家來館講學等等方式來提高隊伍素質。全館職工積極撰寫論文,幾年來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多篇。管理水平和隊伍素質的提高,使得圖書館工作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廣東吹響了建設文化大省的號角,中山市正朝着全國“文化先進市”的目標邁進,圖書館事業也正面臨着重大的機遇與挑戰。在新的形勢下,圖書館一定會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以“創新務實、高效管理、優質服務、讀者滿意”為方針,為中山市文化事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