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

鎖定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是非營利的高等院校自然博物館,位於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中山大學“馬文輝堂”。馬文輝堂建築面積3775平方米,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 [1]  [8]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最早的標本採集於1808年,植物標本館始於1916年,動物標本館建於20世紀30年代,昆蟲標本館的前身是原嶺南大學自然博物採集所昆蟲標本館。1997年,香港同胞馬文輝遺孀盧雪兒女士及兒子馬健源捐贈“馬文輝堂”。2000年11月11日,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並同時對社會開放 [1]  截至2019年末,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藏品有1116091件/套。 [3] 
2021年,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被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命名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 
中文名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
地理位置
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中山大學“馬文輝堂”
佔地面積
2800 m²
類    別
自然科學類件物學專題博物館
投用時間
2000年11月11日
開放時間
週六、日及節假日9:00一17:00
門票價格
免費 [7] 
館藏精品
7.8米長薩斯特魚龍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歷史沿革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由動物、昆蟲、植物、化石標本室組成,最早的標本採集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
植物標本館始於民國五年(1916年)的CCC(Canton Christian College)標本館。
動物標本館建於20世紀30年代。
昆蟲標本館的前身是原嶺南大學自然博物採集所昆蟲標本館。
1997年,香港同胞馬文輝遺孀盧雪兒女士及兒子馬健源捐贈的“馬文輝堂”在中山大學南校區落成,館藏生物標本得以集中存放,改善了標本的保存條件。
2000年11月11日,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並同時對社會開放。 [1]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建築格局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綜述

馬文輝堂建築面積3775平方米,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為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建成於1996年12月。附屬竹種標本園,面積約800平方米。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共5層,其中1、2、3(部分)層有4個展廳和2個展室,有近20米長的生命科學展廊,多媒體演播室面積150平方米。3(部分)、4、5層為標本儲藏室和研究人員辦公室。 [1]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展區還配有多媒體系統,通過觸摸屏控制燈光和聲音,使人、機和展覽充分互動,以更形象豐富的內容展示動物世界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綜合展廳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綜合展廳包括哺乳動物、植物、昆蟲三個展區。有北極熊、亞洲象、草原模擬景觀、昆蟲標本、昆蟲生態照片等。 [1]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化石與生命演化展廳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化石與生命演化展覽以生物的系統進化為依據,陳列古動植物化石以及鱘、雀鱔、弓鰭魚、骨舌魚等被譽為“活化石”的動物標本,展示古代爬行類(魚龍、貴州龍)和水生哺乳動物(江豚、瓶鼻海豚)的骨骼標本,設有貴州龍動物羣、茂名龜動物羣等專區,系統地展示生命演化的漫長曆程。 [1]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脊椎動物生態展廳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展區200平方米,展出的動物標本有4綱18目40科共計72種。布展按動物的地理分佈特點,以動物生活環境為背景,展示館藏的澳洲動物、非洲動物、亞洲動物以及特色海洋脊椎動物。 [1] 
建築格局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館藏標本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綜述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館藏標本可分為植物標 動物標本 昆蟲標本和化石標本。 昆蟲標本接收自原嶺南大學自然博物採集所昆蟲標本館,還有多年的採集、交換、捐贈等。 [1]  截至2019年末,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藏品有1116091件/套。 [3]  截至2021年末,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藏品數量達113.90萬件/套,藏品數量居廣東省首位。 [9]  .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植物標本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標本館有已歸檔高等植物標本20萬號,其中有3萬餘號採自包括東南亞、東北亞、美洲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標本。在中國採集點採集的標本覆蓋了中國所有的省、市、自治區。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模式標本約1400種,其中約1100個為主模式,屬的模式標本20個。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植物標本館的大部分館藏標本已經過慎重的分類學鑑定,很多著名植物分類學家如:陳煥鏞、秦仁昌、胡先驌、蔣英、張肇騫、方文培、侯寬昭、辛樹熾、吳印禪、張宏達、何天相、E.D. Merrill、A. Rehder、F.A. Mcclure、E.Kobuski、F.P. Metcalf、W.w. Smith等都在該館留下了珍貴的研究資料和手跡。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附屬竹種標本園,集中了中國各地區的竹子110種,擁有中國最多的活體模式標本,是竹類研究中極其珍貴的資料。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標本館有藻類、真菌、苔蘚植物標本3000餘號,其中有許多為模式標本。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木材標本室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高質量木材標本室之,含有中國各地及國外珍貴樹種的木材標本約2000號。 [1]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動物標本

動物標本 動物標本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館藏的剝製、浸泡、骨骼標本有3萬多號,規模在中國國內高等院校中名列前茅。大部分館藏標本採集於中國南方地區,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同時也收藏有為數不少的中國北方地區和國外的珍稀動物標本,並擁有一定數量的模式標本 [1]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昆蟲標本

中山大學昆蟲標本室的前身是原嶺南大學自然博物採集所昆蟲標本館。
原嶺南大學自然博物採集所昆蟲標本館在1953年移交給中山大學時,有針插昆蟲標本18萬餘號,現已超過60萬號,已定名標本近6000種:其中模式標本有近600種。
昆蟲標本圖 昆蟲標本圖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最早的館藏標本採於民國三年(1914年)。館藏昆蟲標本採自中國各地,尤以華南、香港、台灣地區最多,也有采自日本、前蘇聯、美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印度、巴基斯坦、錫金、澳大利亞、英國、法國、以色列及非洲的標本。上個世紀30至40年代,主持該館工作的德國昆蟲學家賀輔民(W.E. Hoffmann)和美國昆蟲學家嘉理(J.L. Gressitt)多次組織考察隊前往各地,採集大量昆蟲標本。賀氏主要從事半翅目分類:嘉氏專門研究中國天牛及葉甲的分類,並著有《中國的天牛》和《中國及朝鮮的葉甲科》,為中國天牛及葉甲的分類奠定了基礎,兩科的模式標本共360種,定名標本有1037種。 [1]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化石標本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化石標本館建於20世紀80年代末,最早的標本是一批粵北晚三疊世植物化石。經過近20年的野外採集和交流,化石標本館收藏了中國各地不同地質時代、不同門類的動植物化石4千餘件。
化石產地:主要以華南的廣東和海南兩省為主,其它還有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貴州、遼寧、山東、河北、河南和浙江等地。
化石的地質年代:涵蓋了前寒武紀、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第三紀和第四紀等各個時代。
動物化石門類:原生動物門、腔腸動物門的珊瑚綱、軟體動物門的雙殼綱和頭足綱、節肢動物門的三葉蟲綱和昆蟲綱、腕足動物門、棘皮動物門的海百合綱、脊索動物門的魚類、爬行綱和哺乳綱等。
植物化石門類:藻類、石松類、楔葉類、真蕨類和種子蕨類、蘇鐵類、銀杳類、松柏類和被子植物化石,保存類型有葉、種子、果實、木材化石以及孢子和花粉化石。 [1] 
化石 化石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重要藏品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標本有:
哺乳類: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虎、豹等18種。
鳥類:綠孔雀、孔雀雉、海南山鷓鴣、褐馬雞、丹頂鶴、白鸛、朱鸚等26種。
爬行類:辛氏鱷蜥、巨蜥、黿、揚子鱷、蟒等6種:魚類有中華鱘、白鱘2種。
國外的珍稀動物標本:北極熊、鴕鳥、食火雞、企鵝、蜂鳥、天堂鳥、猩猩、斑馬、土豚等。
昆蟲標本的模式標本:1949年採集於福建邵武的粗鞘雙條杉天牛和民國二十年(1935年)採集於海南瓊山的斑腿象天牛等。
珍貴的化石:恐龍蛋、大型魚龍和海百合化石等 [1]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藏品保護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為保護標本完好,自2001年起在原有標本保藏手段的基礎上,對標本儲藏室每兩年進行一次全室燻蒸殺蟲。
2006年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改造了原有的消防報警系統,並在所有標本儲藏室安裝了七氟丙烷氣體自動滅火系統。 [1]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文化活動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常組織在職和退休教授、講解員到中小學校,為中小學生進行科普講座。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關注貧困學生和殘障青少年的社會教育工作,主動與社會團體聯繫,接待廣州盲人學校師生、廣州市貧困生、廣州市殘障學校學生及家長的參觀活動,配合志願者組織的“生命暖流”主題活動等。
2000年以來,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積極參與每年的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普活動月活動,參與廣州市文博系統免費開放日活動,每年更新專題展覽。
2001年,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建成網上生物數字博物館,通過網絡為民眾普及生物知識。主動為羊城晚報、廣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提供生物科學諮詢,為科普網站提供該館開展活動信息。 [1]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所獲榮譽

2000年11月11日,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認定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為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
2001年10月,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被廣州市人民政府認定為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基地。
2001年12月,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被廣州市教育局認定為廣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3年4月,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授予“全省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03年5月,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旅遊局、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5年11月,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被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教育局、共青團廣州市委宣傳部命名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5年11月,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008年12月被廣東省科協評為“2006—2008年度廣東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 [1] 
2022年3月30日,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4-6]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位於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中山大學“馬文輝堂”, [1]  (由中山大學正門進入)。
  • 路線指引
自駕: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正門(南門)—逸仙路—園南路—馬文輝堂(車輛停放於正門側停車場或馬文輝堂周邊停車位)。
公交:“中山大學”站或“省榮軍醫院(榮校)”站 途徑線路有:大學城3線、14、18、25、53、69、88、93、125、178、184、188、190、197、203、206、208、211、226、250、263、264、270、276、505、543、565、823。
地鐵:八號線 中大站 A(從正門入校)或B(從西門入校)出口。
  • 開放時間
週六、日及節假日上午9:00一下午5:00,團體預約。
  • 票價
免費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