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

鎖定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SYSU 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是位於珠海校區的整建制學院,是中山大學十三五規劃發展人文學科和理科學科羣的重要組成部分。前身可追溯到1927年中山大學創辦的國內首個天文學系。2015年9月16日決定以天文與空間研究院為基礎,成立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 [2] 
物理與天文學院開設有物理學和天文學兩個本科專業。 [2] 
中文名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
外文名
SYSU 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簡    稱
中大物理學院
創辦時間
2015年9月16日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工科類
主管部門
中山大學
現任領導
楊山清(院長)
郝雅娟(黨委書記)
本科專業
2個
校    訓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校    歌
《中山大學校歌》
地    址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唐家灣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天琴中心大樓
院校代碼
10558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辦學歷史

1927年,中山大學創辦了國內首個天文學系。
1929年,在今越秀山修建了中大天文台。廣州經緯度的首次決定、航空學校天文學教學等,中大天文學師生均有參與。
1952年,院系調整,中山大學天文學系全體師生和天文台全體員工、儀器設備調整入南京大學。
2013年12月28日,中山大學在珠海校區舉行了揭牌儀式,成立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復辦了中山大學的天文學科。
2015年9月16日,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正式成立,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成為物理與天文學院的一部分。 [2]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辦學條件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院系專業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本科物理學大類專業,包括兩個專業,分別是物理學(含引力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精密測量物理)和天文學(含天文學、天體物理學、宇宙學)。 [2]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已經吸引多位國內外優秀專家學者加盟,師資力量迅速壯大。學院擁有專任教師70人(教授29人),其中兩院院士2人(含1名兼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5人,廣東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名,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約60人,還有專職科研人員及博士後48人。 [2]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科研機構

學院已經初步形成“123”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即依託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簡稱“天琴計劃”)、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簡稱“巡天中心”)兩大國家級研究平台和廣東省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重點實驗室一個省部級平台。 [2] 
  • 天琴中心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
2015年7月中山大學正式啓動了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計劃”,2016年2月21日於“天琴計劃”研討會上發佈“0123”四步走實施路線圖,2016年4月10日正式成立天琴引力物理研究中心。中心緊密圍繞“天琴計劃”空間引力波探測核心任務,開展載荷研究基地、地面模擬裝置、系列試驗衞星、重點研發計劃、國際大科學計劃五大任務,預期在2030-2035年發射三顆高精度無拖曳衞星,形成大尺度等邊三角形分佈式空間科學探測系統,通過超高精度星間激光干涉測量,開展空間引力波探測研究。“天琴計劃”得到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防科工局、廣東省政府、珠海市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等多個部門的大力支持,獲得資助經費約1億元。2016年4月獲批啓動“天琴計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 [4] 
  • 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
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正式成立於2013年12月28日,院部與天文部分位於中山大學南校園(廣州市海珠區),空間科學部分位於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天空院)的成立旨在復辦中山大學天文學,目標是建設中大天文一級學科,與物理一級學科以及數學一級學科合作形成多個跨學科研究。天空院的短期目標是通過招聘形成天文與空間科學若干研究方向上的團隊,以教師、博士後以及研究生為主,達到一定研究實力。數年後,開始招收本科生,與中大理工學院和數計學院形成高架橋的本科生教育方式。計劃將設立天文系,空間科學系。 [4]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所獲榮譽

2021年6月,中共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天琴中心教工支部委員會入選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廣東省教育廳“兩優一先”擬表彰對象。 [1]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長
楊山清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
劉念
副院長
李程遠、馬波
參考資料: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