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鎖定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是中山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建立於1924年;1928年1月文史科成立語言歷史研究所;1935年文史研究所(原語言歷史研究所)改組為文科研究所;1935年9月招收研究生;1946年中山大學成立語言學系;1954年全國院系調整,語言學系合併到北京大學,該系部分教師轉入中文系;1958年中文系增設新聞專業;1981年中文系設立漢語培訓中心;1992年中文系設立漢語培訓中心併入外國語學院。 [1] 
截至2020年7月,學院設有1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教師70人,其中教授33人,博士生導師39人。 [18] 
中文名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外文名
DEPARTMENE OF CHINESE.SYSU
創辦時間
1924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中山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於海燕、主任:彭玉平
本科專業
1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
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
二級學科博士點10個
博士後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地    址
廣東省廣州市新港西路中山大學中文堂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沿革

1924年,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創建。
1928年1月,文史科成立語言歷史研究所,以研究學術、發展文化為宗旨,內設考古、語言、歷史、民俗四學會。
1935年,文史研究所(原語言歷史研究所)改組為文科研究所,設中國文學部和歷史學部。
1935年9月,招收研究生。抗日戰爭時期,中文系師生遷至雲南瀓江和廣東坪石、梅縣等地,在艱苦條件下繼續辦學。
1946年,中山大學成立語言學系。
1954年,全國院系調整,語言學系合併到北京大學,該系部分教師轉入中文系。
1958年,中文系增設新聞專業,次年該專業併入暨南大學。
1981年,中文系設立漢語培訓中心。
1992年,中文系設立漢語培訓中心併入外國語學院。
2004年,漢語言文學專業獲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
2012年,第三輪評估排名全國並列第5。 [1] 
2022年8月22日,成立國際中文教育南方聯盟 [21]  12月28日,發起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與語言服務建設聯盟”。 [22]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辦學條件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7月,學院設有1個本科專業。
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 [11]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7月,學院有教師70人,其中教授33人,博士生導師39人;教育部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人、教育部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4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3人。 [18] 
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彭玉平、吳承學等 [3-4] 
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何詩海、謝有順、陳斯鵬等 [2]  [5]  [7]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陳斯鵬 [7] 
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彭玉平、謝有順、陳林俠 [3]  [5]  [10] 
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謝有順、彭玉平等 [5]  [9]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謝有順、魏朝勇、陳斯鵬、宋俊華等 [5-8]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學科建設

截至2020年5月,學院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攀峯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012年第三輪評估排名全國並列第5。 [1]  [20]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國語言文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文藝學、民俗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漢語國際教育
一級學科碩士點:中國語言文學
二級學科碩士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文藝學、民俗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學
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
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
廣東省攀峯一級學科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 [1]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5月, 學院有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廣東省名牌專業。 [1]  [20] 
國家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史
國家級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
廣東省名牌專業:漢語言文學 [1] 
  • 教師成績
截至2016年10月,學院老師《強化寫作訓練,着眼提高素質》獲廣東省第二屆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抓好教學實習,培養綜合才能》《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舉措——全程導師制》《加強科研訓練,培養高素質的中文專業人才》分別獲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第三、四、五屆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4年,《“百篇作文”實踐教學,能力和品行同步提升——26年的堅持與收穫》獲得“第七屆廣東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1] 
  • 學生成績
截至2020年7月,學院學生參加“中華傳統文化節”獲廣東省特等獎。中華大學生研究生詩詞大賽”獲教育部“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示範項目;中國語言文學系學生工作團隊獲“2016年度廣東省高校學生工作優秀團隊”稱號。 [11]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學術研究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9月,學院設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和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材研發與培訓基地”兩個基地。 [12]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科研成果

2020年度,學院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3項。新增國家社科冷門絕學2項,一般項目3項、青年項目2項、後期資助項目2項。 [13] 
2020年科研項目
課題名稱
負責人
項目類別
中國早期戲劇史料輯錄與研究
黎國韜
國家社科重大項目
《全明戲曲》編纂與俗文學編目整理研究
黃仕忠
國家社科冷門絕學團隊項目
閩南方言語音史研究
曾南逸
國家社科冷門絕學個人項目
主體介入與現實主義發展新階段研究
劉昕亭
國家社科一般項目
古代傳記文體的發展與文史觀念之演變
劉湘蘭
國家社科一般項目
出土戰國至西漢早期文獻書寫特點研究
田煒
國家社科一般項目
瑤族傳統醫學的疾病敍事研究
王琴
國家社科青年項目
清初嶺南寺院與地域社會互動關係研究
李傑
國家社科青年項目
曹操故事的文本流變及其文化意藴
李萬營
國家社科後期資助一般項目
19世紀以來潮州方言語法演變研究
黃燕旋
國家社科後期資助一般項目
參考資料來源: [13]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學術資源

截至2021年9月,學院主辦CSSCI來源期刊《文化遺產》《戲曲與俗文學研究》以及《古文字論壇》《漢語語言學》等。 [19]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7月,學院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以及香港等地區的高校建立學術交流制度,並與台灣地區中山大學中文系長期開展定期學術交流活動。成功舉辦與香港、台灣高校師生交流活動。 [18]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文化傳統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形象標識

  • 院徽
院徽的標誌為正圓形,院徽上部自左而右環繞中文校名標準全稱,下部自左而右環繞英文校名標準全稱,外面包着的圓形有中文學科的包容意義,中文學科應用於社會各個部分。“文”的形狀像一個人,既有以人為本的意義,也有中文系人文的意義,以人為本的中文學科,時看時新,隨着時代的發展而進步。 [1]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文化活動

學院曾舉辦2021-2022學年度團員、學生(研究生)代表大會暨團委、學生會(研究生會)換屆選舉大會,開展視聽記憶中的百年黨史”系列研習活動、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第二黨支部組織開展生活會。 [14-16] 
文化活動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於海燕
系主任
彭玉平
副系主任
林華勇、何詩海、範常喜
黨委副書記
陳方
資料來源: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