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山公園

(廣東省興寧市中山公園)

鎖定
中山公園是廣東省興寧市的第一個公園。大部分的中山公園都是在1925年孫中山先生去世後興建或改名而來的,而興寧中山公園建於1920年,所以興寧中山公園不僅是建設年代較早的縣級公園,而且是以“中山”名字命名的公園中建設年代極早的一批,在全國都能排在前列。 [1] 
中文名
中山公園
地理位置
廣東省興寧市
興寧中山公園原址位於興寧市政府大院右側,今興寧市政協大院一帶。此處原是清代興寧武衙所在地,後來武衙遷至北城腳,建築全部損壞倒塌,東至北街,北至衙背,遂成一片瓦礫場,附近居民往該處傾倒炭渣,日久成山,人稱之為石炭山。1920年,新陂家莊人羅樹頑任興寧縣長,以服官桑梓,熱心地方興革,將石炭山清理乾淨,建成一座精緻小巧的公園,命名為“中山公園”。建園伊始,羅縣長僱用花木匠管理公園,園內綠樹成陰,四時花開不敗。公園前有拱門,中間有一假山、金魚池,養有各色金魚。
金魚池後有一古雅的樓房,名為宜樓。宜樓為羅樹頑新建,為兩層樓閣式建築,坐北向南,懸山頂,佔地15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平方米。門上端懸掛“宜樓”二字巨匾,旁有對聯“宜雨宜晴騁懷遊;樓南樓北休嘯行”,是興寧辛亥革命元老蕭惠長題書。又曾懸掛長聯一副,由張象梧撰、羅幼彝書,聯雲:高閣任延賓,喜此日粵嶠風雄,戴貂冠,披鶴氅,偕二三僚友,把盞看雞靈暮靄,雁池晴雲,牛嶺斜陽,蚌湖明月,嘆百年前,仙吏清才,學士宏徽,到處猶留勝蹟,抗懷思德哲,繼響勉吾曹,偷得官閒,及時植數行召伯甘棠,種幾株陳公丹荔;芳園須作主,幸今朝寧江氛靖,攜陶酒,鼓瑟琴,與多少名流,憑欄聽鶯怨殘紅,鵑啼古木,蟬鳴落葉,蛩咽寒宵,問千載後,蒼苔屐鑿,碧紗籠句,有誰覓我遺蹤,傳沒未可知,憂樂且同眾,好乘與至,盡來看庭畔河陽春色,賞籬邊彭澤秋英。
公園後側則是張學齡紀念亭。張學齡是辛亥革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亭上曾掛有陳慕瀛撰寫的對聯:三户必亡秦,浩氣長存,黃花崗上思遺烈;一椎能復漢,功勳彪炳,寧水城中仰故人。亭內豎有一塊“張烈士紀念亭記”,由清末舉人張易疇所撰:……世所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者,烈士其一也。雙十之役,海內風走響應,清社遂屋而民國肇興,論者推本於諸烈士之義憤,實足激勵而鼓盪之有以哉。政府追念前勞,優於卹典,歲時墓祭。卓哉!煌煌烈士之烈,其不傳之無窮,施之罔極,顧鄉之人於烈士之光榮歷史,往往不能道其詳,且有不能舉其名字者。同鄉諸公為激揚英風計,謀所以張之,於是有醵金建築紀念亭之議。適烈士介弟威漢營長率駐寧,聞是議,喟然曰“噫!諸公盛意吾感之,而不欲以是役累諸公。”遂出其俸錢,營建烈士紀念亭於邑之中山公園中,從公意,揚先烈也。亭既成,屬餘記之。因述其顛末以告來者,併為之頌曰:燁燁者電,轟轟者雷。烈士之風,如電如雷。民國十九年九月九日張易疇記。
公園雖然場地狹小,但由於設計精巧,地點適中,加上縣圖書館設在園中文昌祠樓上,倒也能吸引不少遊人,成為當時興城居民難得的一處休閒場所。 [1] 
參考資料